APP下载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09-12-10贾晓琳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摘要:为了使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满足企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素质培养的需求,自2002年以来,三峡电力职业学院在旅游英语专业建设中,重点开展了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构建了具有鲜明实践特色的“2+1”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21世纪初,随着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西部地区开放开发、三峡工程及库区建设步伐的加快,湖北省已成为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推进、港澳台投资由南向北推进两大浪潮的交汇点,经济建设必将焕发新的活力,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当前,湖北省经济正处于转型时期,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第三产业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旅游业由于在增加经济总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改善就业等方面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被进一步推向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前台。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需求进一步增大,加快旅游专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促进旅游职业教育的改革意义重大,已经刻不容缓。

为了促进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满足企业对职业技能人才素质培养的需求,依托宜昌丰富的旅游资源,密切联系宜昌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实际,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于2002年提出“旅游城中办旅游”的办学理念,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在旅游英语专业的建设中,重点开展了基于“2+1”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形成了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英语专业“2+1”

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体现岗位技能要求,明确培养目标旅游英语专业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旅游英语高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是依据调查相关岗位群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实践操作能力而确定的。自2002年起,学院每年安排相关教师走访宜昌大型旅游企业,咨询企业在岗人员,着重调查用人单位对本专业岗位群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然后在由教授、专家、行业领导和用人单位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对从业岗位所需的各项能力进行分解,对各项能力训练所要求的相关课程作出科学、准确的判断,技能培养需要哪些知识就安排哪些课程,由此构成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养成体系,这是本专业建设的切入点,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方向。这种岗位——技能——课程逆向思维的办法,可保证人才培养由学科知识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转变,使人才培养方案体现针对性、可操作性。通过连续多年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逐步形成了旅游英语专业适应旅游及相关企业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的培养方案。

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基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开发实践主导型课程通过对职业岗位的调研与分析,按照“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突出的岗位适应能力,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以旅行社导游员、景区讲解员、饭店服务员等具体岗位的工作过程为基础,结合地方实际,本着服务地方经济的宗旨,开发实践主导型课程,制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方案,如《导游业务》、《三峡旅游英语》、《旅游礼仪》、《旅行社经营管理》等。利用校内旅游实训中心及企业工作现场开展以典型案例为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的教学活动,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通过多层次、多时间段的校内学习与企业顶岗实习交替实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突出工学结合的特色,实现校企双赢“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学校学习2年,在企业顶岗实习1年,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专业人才培养。但“2+1”不完全是一个时间概念,不是两年和一年的简单叠加,而是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为充分利用好地方旅游企业的教学资源优势,我院把每年的旅游黄金周充分纳入专业教学计划,第一、第二学年除了正常的校内学习与旅游服务实训外,还利用“五一”、“十一”黄金周派学生到相关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第三学年进入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将学生派遣到全国中心城市有合作关系的各大型旅游、会务单位顶岗实习,时间为3~4个月,然后返校做毕业设计。这样就构成了旅游英语“2+1”人才培养模式。我院的旅游英语“2+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在于形成了“长短结合”(即“五一”、“十一”黄金周短期实习与大三学习实习相结合)、“校内外结合”(校内训练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企业需求与教学要求结合”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实习实践教学比重占整个教学的50%以上,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双赢,达到了全方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要求。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在实践中形成并提高了学生的业务操作能力和人文素质。

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采用融“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实境训练,学训合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院采用工学交替模式,注重融“教、学、做”于一体,对专业课程按特点进行分类教学。一是深入企业开展教学活动,《客房服务管理》、《餐厅服务管理》课程率先将课堂搬到企业,实施项目导向教学,将教学章节改为实训项目,按照工作任务组织教学,理论与实训交替进行;二是对《导游业务》、《旅游英语》课程以课堂模拟训练、企业认识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的形式安排教学,实现“做中学、做中教”,“教、学、做”合一,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应用水平;三是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厅服务与管理》等课程安排到葛洲坝宾馆进行实境教学,使教学与实习同步进行,由专职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学生在实境训练中提升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也缓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改革考核方式,实施“双证融通”教学为适应“2+1”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我院对学生注重过程监控,突出实践技能考核。《导游业务》、《餐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理论知识、校内实训、企业实习分别占考核成绩的40%、30%、30%。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尽快满足上岗要求,将旅游管理实际岗位职责任务与职业资格考证内容分解到教学中,结合旅游行业企业岗位的职业资格标准,与企业共同建立课程标准,共同考核学生。我院还尝试了用职业资格证书代替相关课程考试,学生如果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导游资格证等证书,可以免试《普通话训练》、《导游业务》、《旅游法规实务》等相关课程,以此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搭建职业技能大赛平台,实现人才培养高要求为更好地强化技能,突出职业特点,在学院每年一度举行的“五月技能月”中,推出模拟导游、餐厅摆台、客房铺床、插花、茶艺等多个技能竞赛项目,并邀请行业的专家、能手做评委给予点评,为学生搭建平台,使其展示技能。学院还积极鼓励支持学生参加湖北省宜昌市导游大赛、餐饮服务技能大赛,以赛代练,以赛促学,让具有优秀技能的学生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的学技能、比技能的氛围。同时,企业的参与也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了绿色通道,更好地体现了专业设置来源于社会实践、教学过程突出实践、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人才再输送到社会中去的办学理念。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培养一批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我院每年都安排专业教师到宜昌周边及国内一些知名旅游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充实其旅游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选择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和具有职业资格的企业人员指导实训教学。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我院与(上海)葛洲坝旅游公司、三峡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无锡国际饭店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基地除为学生提供基本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的真实环境外,还按照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发的、结合实际工作岗位的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职业规范化训练。这些实习基地的建立,为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与顺利就业打下了基础,真正实现了校企合作,是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的物质保障。

“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2+1”人才培养模式在我院旅游英语专业率先进行了实践,近年来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毕业生受到企业用人单位好评。同时,日趋成熟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以往课程设置不合理及教学内容理论脱离实际、学生到企业不能很快适应岗位技能要求、学校不能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问题,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企业反映学生上手快,具有“适岗、应用、变岗、创新”的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一些毕业生已成为企业的骨干。在历届省市举办的旅游服务大赛中,我院学生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在2007年9月宜昌市举办的导游大赛上,我院一名学生获新秀组“金牌导游”称号;我院的另一名学生代表宜昌市参加省导游大赛,获新秀组第一名;2008年8月,在宜昌市举办的首届技能大赛中,我院一名学生被市政府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促进了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我院自开办旅游英语专业以来,本专业教师一直致力于“2+1”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在旅游英语专业建设工作中,学院组织教师积极申报了《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经省教育厅批准,被确定为“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同时,教师还将教学改革的经验撰写成教学研究论文并公开发表。

此外,为进一步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我院不断改革课堂教学,把《客房服务》、《餐厅服务》课程的教学搬到企业,在工作现场开展教学活动。改革后的教学方式更贴近企业,也更有助于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和技能。我院还按照饭店、旅行社、景区等旅游企业岗位群对人才的要求,基于工作过程,制定了《导游业务》、《旅游英语》等课程改革方案,课程教学根据课堂模拟训练、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的要求安排,实现了“做中学、做中教”。

实践证明,旅游英语专业的“2+1”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院校探索新的实践性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和示范意义。

参考文献:

[1]黄学光.论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12).

[2]郭定芹.高职旅游英语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

[3]邹照兰.从旅游业的发展探讨高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1).

作者简介:

贾晓琳(1971—),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管理硕士,三峡电力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英语。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