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09-12-10魏旭江许军
魏旭江 许 军
摘要: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各高职院校由于专业基础、教学资源和办学条件不同,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除了具有工学结合的共同点外,还应该研究自己独特的培养模式。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应在坚持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之路的基础上,对培养模式进行深化、创新,构建“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英语;培养模式
我国入境旅游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制约其发展的“瓶颈”是旅游专业人才短缺和人才质量不高,缺少一批既懂外语,又懂旅游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开办的,积极探索培养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素质旅游英语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旅游英语专业教育的迫切要求。笔者拟
结合酒泉职业技术学院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就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做一些探讨。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及定位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我院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并经过人才水平评估中的专业剖析,将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旅游、外事等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旅游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旅游服务与管理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素质目标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思想水平,遵守社会公德及旅游行业职业道德,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和创业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及吃苦耐劳、应对挫折的精神。
知识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旅游管理与服务基础知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及民俗文化知识,熟悉旅游政策与法规;(2)专业基础知识目标: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读、听、说、写、译等语言功底,具有流利的旅游服务语言交流能力;(3)专业知识目标:能准确再识和记忆导游服务、导游接待、前厅礼仪接待、酒店服务、客房服务的常用英语词汇,能够流利地用英语进行自由交流,包括接站、致欢迎词、入住酒店、用餐、乘车、游览、购物、离店、致欢送辞、送站、景点讲解等服务,能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撰写简单的旅游日程安排和计划,撰写简单的旅游文书等。
能力目标(1)基础能力目标: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旅游英语常用词汇,应达到全国高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及以上水平并取得相关证书;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并取得计算机一级证书;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2)专业基础能力目标:具有较强的英语读、听、说、写、译能力及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对比和认识能力;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及公关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七大导游技法出色完成导游讲解工作。(3)专业能力目标:具有导游服务能力、旅游活动组织能力、旅游市场营销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旅游政策法规应用能力等该行业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取得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服务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岗位能力”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岗位服务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的最佳途径是在现场进行教学,在真实工作岗位上进行实训,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
鉴于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特殊属性,我们认为构建“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实现形式。
根据旅游企业、行业工作任务要求确定岗位(群),以导游、旅行社经营管理、景区服务管理、酒店服务管理等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校企合一,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并重,构建“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旅游企业生产计划变更和行业季节性,采用长(3个月以上)短(1个月以内)结合的方法,实施柔性教学管理,在保证教学总体目标完成的条件下,灵活安排各学年教学时间,在旅游旺季进行岗位全真实训,旅游淡季学习理论技能知识。工作时间和学习时间相互交融,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训相互嵌入,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提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用人单位岗位需求相符合。
通过校企合作,以旅游服务具体项目为导向,实行“工学交融,全真实训”人才培养模式。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全程实行工学交融,各学年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理论教学任务后,第一学年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对旅行社、景区景点进行认知实习,了解和体验各岗位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职业情感与职业态度。第二学年实践教学注重学生校内专业课程的学习与企业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与旅行社共同开设《旅行社经营与管理》课程,与宾馆共同开设《现代饭店管理》课程,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与相关旅游景区合作,对《导游业务》、《旅游服务礼仪》等课程实施现场教学,按照真实场景进行英语导游解说,根据景点导游现场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评定。同时培养学生的全局观念、协作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第三学年实践教学完成实际工作岗位能力训练,安排学生到企业和旅游景区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科学的创新精神和熟练的专业技能。
“工学交融,全真实训”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构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行业要求为内容的课程教学体系几年来,在旅游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方面,我院一方面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另一方面吸收本地区旅游企业行业的经理人员和服务一线的工作人员参与,共同开发研制出旅游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增强了课程体系开发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我院的具体做法是:在企业专家的直接参与下,首先确定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具体岗位,然后根据岗位职责确定各岗位的具体工作任务,再对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与程序标准进行系统分析,确定学生履行职责、完成任务、遵循程序、达到标准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最后根据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开设相关课程。学生所需的七项能力可按不同的特点划分为四个模块,对应的课程也形成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中既有相同的课程设置,又有不同的课程设置,然后将其排列组合,最终构成本专业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构建多元化实训体系全真实训是我院旅游英语专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为此我们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技能实训体系,包括校内全真实训、校外生产实训、毕业顶岗实习和其他实训。
1.校内全真实训。通过多种途径在校内建立旅行社、宾馆(包括前台、餐厅、客房)、具独立法人资格的旅游管理公司,承接导游管理、旅行社经营、旅游景区规划和开发、酒店经营与管理、酒店装潢设计等多项业务,满足学生课堂全真实训需要。通过实训,使学生了解导游、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景点服务管理、酒店服务管理的工作流程、服务规范和应具备的素质和知识结构,为学生专业课学习与后续实习打好基础。
2.校外生产性实训。甘肃酒泉在每年的旅游旺季会出现旅行社、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人力不足的情况,学生可获得生产性实训的机会。为了完成好生产性实训,我院聘请实习单位业务能力强的员工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与校内指导教师共同负责学生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坚持岗前培训和理论补习,合格者独立顶岗,缺什么补什么,实施现场理论教学。实习结束由实习单位给实习学生做出实习鉴定,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分别给出实习成绩,学生写出实习总结并相互交流。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征求实习单位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建议,反馈给学校,作为人才培养与教学工作改革调整的依据。从生产性实训的过程可以看出,该实训可充分体现“工学交融,全真实训”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
3.毕业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是学生专业技能全面锻炼和提高的过程,是学生真正走向社会和就业岗位的一次最后磨合和演练,也是对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考核。我院对学生毕业顶岗实习高度重视,成立了毕业实习领导小组,指定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全程指导学生实习,坚持实习与就业“无缝对接”、实习区域与就业区域相结合、实习单位与就业单位相结合的原则。毕业顶岗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4.其他实训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在人才培养方案体系之外还有技能训练安排。每年10月,我院在“教学主题活动月”要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要参加英语口语大赛、导游解说大赛、酒店服务技能大赛等。通过初赛、复赛,最后进入展示综合能力的决赛,既有面的参与,又有点的提高。这项赛事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载体,也是旅游英语专业的学生展现自我、提升技能、比学赶超的重要平台。
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我院打破了原有的课程体系,重组课程教学内容,对原有的《大学英语》、《英语听说》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以旅游行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为主要内容,构建了工学结合的《旅游英语》课程。在行业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参照职业标准,将《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景区景点服务与管理》等课程的工作领域的项目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构建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新型教学项目。同时加强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着力实施启发讨论式、案例教学、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型教学、互动合作教学、课堂激励教学等教学方法;广泛采用多媒体教学、音像教学、图片展示教学、户外教学等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的知识容量,方便学生课后复习与自学,提高了教学效果。
改革考核方式方法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我院改革了传统的考试、考查两种考核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在内容与方式上,不局限于期中期末考试、单元测验、作业评判,而是拓展为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英语演讲、团队活动、技能比赛、实习报告、专业技能证书(英语导游资格证)、论文答辩等综合成绩考核;在评估形式上,改变静态的一次性考试形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对学生实施准备性、形成性、诊断性及总结性评价,建立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机构,共同负责过程管理与考核评价。
加强“双师型”、“复合型”师资队伍建设由于旅游英语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双师型”、“复合型”师资队伍非常重要。“复合型”师资就是具备“旅游+英语”复合教学能力的教师。为了使英语教师掌握一定的旅游实践知识,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选派英语教师参加各种旅游专业知识的培训,并鼓励他们考取导游证;安排旅游专业教师定期参加英语口语培训,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并要求他们开展双语教学;安排教师下企业锻炼或指导学生实习,采取“1+1”的方式,即下企业的每组教师都由人数相等的旅游专业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组成,积极创造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机会;聘用企业行业人员参与教学。
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我院聘请了旅游企业行业的管理人员、行业协会的代表与我院专任教师共同组成旅游英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定期(每年两次)举行会议,研讨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改革,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审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协调管理学生实训,指导学生就业。
参考文献:
[1]杨群.构建高职旅游英语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旅游报,2006-02-24.
[2]李建婷.探索高职高专英语新型教学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6,(8).
[3]吴婷婷,董显辉.高职旅游英语专业实践性教学探析[J].世界教育信息,2008,(8).
作者简介:
魏旭江(1971—),男,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
许军(1969—),男,酒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