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破茧成蝶
2009-12-09胡秀秀
胡秀秀
好不容易挨到暑假,老爸起劲催促:“我同事老李家那孩子,跟你同年同级吧,人家都报了大山英语、奥数、作文、围棋等好几个辅导班呢,你打算报啥班?”老妈帮腔:“你果果姐,考上省重点后才几个月,现在完全换了个人似的,一看就是重点大学的料儿。”
放眼望去,各种辅导班里人满为患,第二课堂座无虚席。报名要预约,外语最热门。落后生忙着跃升为先进生,书呆子忙着练成琴棋书画十项全能……折腾来忙活去,只为了适合优质学生的尺寸,成人世界的评优标准。
我们班有一半同学表示自己目前参加的补习班、辅导课都是服从父母意愿去参加的。他们宁肯放弃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只因看在终将有一天破茧成蝶的分上。还有不少同学很怀念上小学甚至幼儿园的日子。现在的学业和生活简直比大人还忙碌,但看在父母为此感激得一塌糊涂的情分上,认了。
说到底。父母、老师总觉得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我们可以成为更优秀的人才,只有改进自己、提升自己。才是得到成功的不贰秘诀,才能破茧成蝶。
拨乱反正地说。如果我们不能爱上身为“毛毛虫”般的自己。纵使真能破茧成蝶。还是无法全心全意爱上成为“蝴蝶”后的自己。毛毛虫的世界和生活,一点都不比蝴蝶的轻贱,在尊严的天平上,它们一样重。
小学时期的金庸是个老师眼中的笨孩子,数学总是班上倒数;女作家三毛中学时代一度退学休整过:他们没有选择破茧成蝶。向一种标准看齐,而是选择了做一只独特、坚持、自我的毛毛虫。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放弃进步,放弃要求自己,坐等天上掉馅饼,而是要做一个果敢追求自己目标。不盲从的警醒者。
我承认破茧成蝶是种勇敢。但除此之外,空泛无一物。勇敢之外,也需要一点逆向思维,可不可以不勇敢?不勇敢,更是一种生活智慧,个性光辉。我们不一定要走险途来磨炼自己的意志。也不一定要达到别人制定的遥远目标来证实自己的努力可贵。有得选择。一定要选一条轻松自如、适合自己身心的路去走,选一个理性柔韧的目标去奋斗。不勇敢,是另一个层面上的勇敢:不破茧成蝶。是学会跟最真实的自己好好相处的醒悟。
毛毛虫抑或蝴蝶都有必须去面对去解决的问题,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童话可在现实生活里上演。问自己一句,蝴蝶会不会也向往过做一只可爱又满足的毛毛虫?答案就在你的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