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文本 品析“语文味”

2009-12-08陈文魁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09年6期
关键词:灰雀语文味列宁

陈文魁

“语文味”,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共生互学互享的师生关系和渗透教师的生命体验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生存智慧、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宗旨,主要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幽默渲染等手段,让人体验到的一种富有教学个性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在教学实践中,我注意挖掘文本中丰富的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有效的语文活动。

一、深挖“空白”点——化静为动

课文中的“空白”是指课文中某些内容概括写或有意不写,为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发散学生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这种“空白”往往存在于词、句、段,甚至标点中。在教学中,我善于抓住课文中隐性的“空白”资源,引导学生去思索、联想、回味、表达,读“厚”文本,读“出”语文味。如三年级上册《灰雀》一文中,列宁问小男孩: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划出小男孩的语言。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决心放回——肯定地说。) 这两句对话看似静态的、平面的、无声的语言,其实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有声有色有形的立体画面。那么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真切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呢?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地想象小男孩这种矛盾的心理:如果你们是小男孩,那么会怎样办?是要说出来做一个诚实的孩子,还是埋藏在心底做一个撒谎的孩子呢?然后,认真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体验其内心世界。此时,学生们不但走进了语言文字的奇妙世界,还走进了生活,融进了广阔的大自然,与鸟儿对话,与作者情感交融。在此经历体验的基础上,学生们的朗读就自然入情入境了,感悟积累也水到渠成了。

二、激发“对话”点——培养语感

课文里面很多故事情节,作者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而这些地方往往有着一定的想象空间,学生比较感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抓住学生这种心理优势,让他们大胆放飞想象。如《灰雀》一文中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果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些什么呢?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划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你读懂了什么?列宁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男孩,使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灰雀的命运。)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如“你把灰雀抓到哪里去了?”“你什么时候看见我抓了?”“不然灰雀怎么会丢呢?”“我怎么知道呢,你又没有叫我看管。”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让学生通过对比训练,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这样的想象,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促使学生走近了主人公,和主人公有了心与心的碰撞,人物形象更鲜明。

三、珍视“独特”点——张扬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必须注重学生这一阅读的主体,努力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在课堂上能够快乐地、真正有个性地学习。《巨人的花园》一文 中,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凝视,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他用眼睛专注地看着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说着什么,孩子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给巨人带来了怎样的震撼?巨人从小男孩的眼睛里读懂了什么?课文中没有写出来,这是文本中不留痕迹的“质疑”。这时教师只能适当点拨,让学生自读自悟:从后来巨人的变化,我们可以体会到巨人从小男孩眼里读出了温情,读出了爱。只有懂得爱,春天才会充满阳光;只有奉献爱,世界才会变成美好的明天。又如《幸福是什么》一课中的3个小主人公,其中一个是给人治病的。他是怎样给人治病的,病人恢复了健康离开医院时是什么样的,会说什么,做些什么,他会是什么感觉?由此使学生真正感受到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别人幸福自己也幸福。这样才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就能走进文本,与作者对话,交流思想,发表看法。

四、感悟“空白”点——解读文本

教材中好多课文里都有省略号,有的是表示用词的重复,有的是情节描写的省略,有的是排比的句式略写等等。我们可以根据其不同特点进行改“标点”为“文字”的训练,以达到教学目的。如小学《语文》第六册《飞机遇险的时候》中,“周恩来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用意呢?通过分析,让学生体会周总理在飞机遇险的紧急关头,他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全,这里保留了最能体现他临危不惧、时刻关心他人的高贵品质的话,其它的话用省略号省略了。又如在小学《语文》第十一册《金色的鱼钩》中:“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个例子中的省略号表示欲言又止。面对艰难的处境——草地茫茫,又没有干粮,老班长把他千辛万苦做成的饭都给我们伤员吃了,而他自己却偷偷地吃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我”的心里是多么痛苦啊。用什么语言能表达“我”的情感呢,欲说而又没法说。

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说:“没有语文的语文课是舍本逐末,只有语文的语文课会味同嚼蜡。”面对文本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合理地运用,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的“语文味”就会飘香四溢。■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灰雀语文味列宁
《灰雀》读后感
拉美有多少“列宁”?
试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味”的追寻
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论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富有语文味
纪念列宁
《灰雀》一文中的两种爱
“不许你们伤害灰雀”
灰雀·鱼·海鸥
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