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的理论回顾和启示

2009-12-08

现代经济信息 2009年20期
关键词:经济危机经济周期

金 晶

摘要:本文通过对奥地利学派的介绍,回顾了其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在经济的大繁荣和大萧条上有独特见解,对于分析美国金融危机及对中国的影响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影响。

关键词:奥地利学派 经济周期 经济危机

一、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经济周期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它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一般可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也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

根据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指的是一段时间内所有市场和产品的普遍性的繁荣与萧条。同时指出经济波动仅仅是指某些个别市场或产品的繁荣和萧条,这种繁荣和萧条是非普遍性的。所以,经济周期和经济波动有本质区别。新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周期是货币因素引起的。在货币经济中,由于银行系统可以自行创造出流通手段,从而可能引起货币的紧缩和膨胀。此外,在生产部门,资本化的生产方法成为普遍的形式。由于在货币经济中,以货币表示的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的相对需求总量受到信用扩张和收缩的影响而时常变动,这样就会导致经济体系的不平衡,甚至引起经济危机。

二、奥地利学派经济周期理论发展历程

1. 奥派经济周期理论的起源

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门格尔的高级财货理论、庞巴维克的资本利息论和维克塞尔货币和利率的关系等。门格尔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定义了“财货”的概念,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就是需求品。门格尔进一步引出了归算思想,即高级财货的财货性质为低级财货所制约。再进一步,由高级财货的需求派生理论,是资本的迂回生产理论。庞巴维克吸收了门格尔的迂回生产理论,提出了资本与利息的理论。维克赛尔提出了两个利率概念,自然利率和货币利率,当两种利率相一致时,经济达到一般均衡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积累过程理论”。

2. 米塞斯经济周期理论

米塞斯借鉴了货币学派、庞巴维克的资本理论、威克塞尔关于自然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区别,同时结合企业家的精神,展开对繁荣一萧条经济周期的研究,并认为其是通货膨胀性信贷扩张的必然产物。这种扩张人为地压低利率,不仅导致在消费商品上投资不足,而且也引起在高级别资本品上不恰当的投资过度,也就是所谓的“不恰当投资”。对此,米塞斯认为周期性的经济波动不可避免,首先要停止货币扩张,但不必要急剧紧缩,不要人为控制工资、价格、消费或投资,让经济自动恢复正常状态。米塞斯进一步指出自由银行制度将会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3. 哈耶克经济周期理论

哈耶克认为,通过信贷市场向经济体系中注入新货币会降低利率水平,从而导致资源的错误时际配置。因为利率降低后,投资者获得资金的成本下降了,这会使人们增加投资。在资本报酬率较高、生产周期较短的投资项目的资金得到满足之后,人们就会把钱投入生产过程较长的新增项目,构成了一个繁荣的过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某些生产要素会供不应求,这些要素的价格就会上升,成本的上升会进一步增加信贷需求。如果此时投资者撤回投资,这样做的后果是,已经投入的成本很多是不可收回的,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与这些资源相配套的就业人员也将失业,经济将陷入萧条。

三、奥地利学派对经济危机的反思和对中国的启示

根据经济周期理论,一国经济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普遍性的繁荣与萧条,所以就必然能做出一些预测。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米塞斯和哈耶克都预测到了。在米塞斯和哈耶克他们看来,任何一个经济中判断经济是否过热,而主要应该看利率水平和信贷扩张。

当今的奥地利学派拥护者,如彼得•席夫、威家、KrassmirPetrov等同样预测到了去年的金融危机,他们分析经济的理论框架来自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这次金融危机的发生,罗斯巴德认为美联储实行持续的低利率和信贷扩张政策,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产生了虚妄的繁荣假象,因为政府的管制和干预扭曲了市场的价格机制,人们疯狂地借钱买房和进行投资,由此房地产泡沫和股票泡沫急剧膨胀。

在这次危机中,有人直指根源是按揭的住房消费信贷,把危机的矛头直指次级信用的住房抵押贷款。但是就奥地利学派的观点来看,贷款的对象无论是信用评级高的优质客户,还是评级低的次级客户,都发生了信用扩张,势必造成错误投资。投资银行又青睐房产项目,通过各种证券打包业务把风险分摊或者转移到其它保险公司及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当经济处于高涨时,高风险带来高利润。而当处于低落时,放贷居民还贷压力不断加强,最终导致房产市场不景气,造成巨大的金融危机和实体经济的资源浪费。

为了应对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中国政府采取了诸如数次降息,扩大政府基础设施投资额等措施来确保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了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从而引发了诸如固定资产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银行信贷资金投放量急速增加,但是并非全部进入实体经济而是进入股市、房市等等问题。而一旦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调整金融政策收紧银根,我们就将面临固定资产投资资金链断裂,股市、房市泡沫破裂等等连锁反应(目前,政府已经意识到了在诸如多晶硅等某些固定资产投资上存在盲目建设的情况,从而出台各种行业准入政策来限制某些项目的盲目建设),从而影响整个中国经济。因此,政府在对经济采取调控措施时,应该多考虑经济周期方面的因素,力争调整经济周期的长度,尽量缩短经济衰退期的时间,而不是试图否定经济周期或消灭经济周期,从政策的短期和长期效应上力求达到平衡,才能真正有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晓雷,中国的资本形成条件与货币政策效应[J].管理世界改革2003,(9):28-35.

[2]默里•罗斯巴德,美国大萧条[M]. 上海出版社 2003 11.

[3]张旭昆,哈耶克的经济周期理论及其启示[J].学术月刊1994,(3):45-48.

猜你喜欢

经济危机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调整
美国经济数据背后:“拉长”的经济周期
跨越经济周期,中国企业如何创新成长
经济周期形成原因的新假说——经济周期受天体运行周期影响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从何而来
经济周期与宏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