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对被“罚站”的孩子引起的思考

2009-12-07刘惠芳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09年10期
关键词:一个男孩罚站动机

刘惠芳

[案例]

走进办公室,看见邻班两个二年级的小男孩,背着墙站在那里,一看就知道是犯了错事被老师罚站了。观察一会,发现其中一个男孩还在冲另一个男孩说笑。我心中有些生气,心想:你犯了错还认识不到?便与他们进行了对话:

“你们两个为什么被罚站?”

“因为我们弄坏了同学的眼镜。”

“为什么要弄坏?”

“我们不是故意的,只是想看一下。”

“为什么要看呢?”

其中一个男孩说:“我想看看他的眼镜是不是跟我的放大镜一样,能放大。”

“那你为什么不跟老师解释一下呢?或许老师就不会惩罚你了。”

“没什么好说的,老师说罚站就罚站了。”

“你觉得老师这么做对吗?”

“嗯,不太对。”

[分析]

两个孩子因为好奇心的驱使,致使把同学的眼镜给弄坏了。而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却没有去询问“弄坏眼镜”背后的动机,便不分青红皂白,主观地认为他们顽皮、调皮,从而对他们进行罚站。作为一个老师“罚站”学生,一定要让学生知道错在那哪里,才会让学生心服口服,对自己的言行加以改之。而这两位被罚站的男孩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所以才会出现被罚站时还与对方说笑的情景。

[思考]

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当我询问孩子:“你为什么不跟老师解释一下呢?”孩子说:“没什么好解释的,老师说罚站就罚站了。”孩子本不认为自己有错,却愿意接受惩罚,这是多么可悲呀!这正是平时的教育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正常的反抗意识。由此我想到,我们的教育过多的强调规矩、纪律、整齐划一,忽视了学生个性,从而最终培养出的只能是循规蹈矩、没有个性、缺乏创新精神的人才。教育应该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一味压抑学生个性,那么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将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发展中培养塑造个性。

二、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孩子拿别人眼镜的动机,是想看看它是否具有放大功能,这只是一种好奇心,是对科学的好奇。可是这种好奇心并没有得到保护和激发,而被老师扼杀了。如果这位老师去询问一下孩子拿眼镜的动机,了解他的好奇,并以此为教育的契机,向学生介绍一些凸透镜、凹透镜的知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不仅会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向往与追求,那将是多么值得赞赏的一种教育呀!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源泉,爱因斯坦说:“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像一扇窗户,让它常开着,观察就不会停止,创造的源泉就永不枯竭。好奇心是想象力的起点,好奇心可以帮助我们撞开创造的大门,好奇心是科学创造的重要心理动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向母亲爱护子女一样爱护学生,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三、教师应真诚、平等地对待学生

教师的角色要改变,应走出“至上”、“独尊”的心理怪圈,不能任意惩罚学生。应营造建立一种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把学生当作朋友看待,遇到学生犯措时,多为孩子想几个“为什么”、“怎么办”。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蹲下来与孩子说话,用一颗童心去看待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对待两个学生我们应教育他,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动,如果想看,最好先征得人家的同意,特别是贵重的和易损坏的东西。这样既能让学生受到教育,又教会了学生怎样做人。

猜你喜欢

一个男孩罚站动机
动机比能力重要
锻炼动机对高校大学生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的影响
“罚站”
从未跟上自己
消费者购买动机分析
阿富汗 解暑
牛皮的用途
罚站之各科老师版
蚕宝宝流浪记
凶手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