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师与训诂学

2009-12-03蔡海峰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训诂词义中学语文

为了提高高中文言文的教学质量,现在许多中学语文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迫切希望能够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许许多多需要掌握的知识当中,有一门急需入门的学问,这就是训诂学。

那么,究竟什么叫“训诂学”?从20世纪40年代至今,众多学者、专家都纷纷提出过各种理论、见解给学科名称定义。其中主要的有“学义学”、“语义学”、“解释学”和“语义学加解释学”等几派观点。现在普遍肯定“训诂学即解释学(注释学)”的观点较为科学,其中尤以冯浩菲先生的定义最为完备、科学。

通过对一些资料的查询,我认为各学派在给“训诂学”这一学科名称定义时,普遍犯同一错误,就是混淆了“训诂”与“训诂学”的慨念。1979年版的修订本《辞海》中对“训诂学”的定义甚至被冯先生认为是“完全混淆了‘训诂和‘训诂学的概念”。

修订本《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在“训诂学”词条下解释说:“我国传统的研究词义的学科。偏重在研究古代的词义,特别是以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为主,以综合分析古书中的语法、修辞等语言现象。”在冯先生看来,“研究词义,解释词义,仅是训诂的众多的工作方面之一;至于作为一门科学的训诂学,它从来不以具体解释词义,正面研究词义为工作内容。”这句话明确区分了“训诂”和“训诂学”的两个概念。

目前,“解释学”代表冯浩菲先生为“训诂学”的学科定义是:“训诂学是一门研究训诂的科学。训诂,就是注释的意思。因此训诂学也可以叫做注释学。它以一切现成的训诂书籍为研究对象,其工作性质是抽象的、理论的。通过研究和介绍训诂体式、方法、理论等,用以指导训诂实践。由于训诂的方面颇广,训诂学必然要以进行注释工作的角度涉及到文字、音韵、语法、修辞、校勘等方面的有关知识和问题。因此它又有综合性和实用性的特征。”

我认为这个定义完全摆脱了旧的“语义学”观点的影响,而且都明确指出训诂学就是“研究训诂的”,是研究训诂的方法、体式、方面、理论的,而不是进行解词、“以语言解释语言”等具体的训诂实践工作的,完全区分清楚了“训诂”和“训诂学”这两个概念。

以上是搞清了“训诂”和“训诂学”的概念。

我认为从事文学工作,搞文学创作的人应该学点训诂学,这里包括中学语文教师、作家等等。

虽然训诂学与当代文学创作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当代作家在从事文学创作时,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方面的常识性问题。由于某些作家缺乏古汉语修养,缺乏训诂学知识,因此在文学创作中会出现误用古语词、误用典故、误解成语和不明古代文化常识等方面的问题。如:

李国文《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像我,当时只能算是一个文学青年,初试笔锋,不也搭上五十年代的右派末班车,从此碧落黄泉了吗?”又《一曲悲笳吹不尽》:“多少年来,每当我碧落黄泉,一劫不复,跌倒趴下,任人宰割之际……”

上两处“碧落黄泉”,作者都理解成为“碧玉掉落在地下”。其实“碧落”不是主谓短语,而是一个词,为道教语,指“天空,青天”。“黄泉”则指“阴间或地下”。如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作家犯下的训诂错误顶多被读者一笑了知,同样问题出现在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中,特别是文言文的教学,看来就不那么轻松了。因此教育工作自然就更离不开训诂和训诂学。在我们的高中课本的注释中也常常会犯一些常识性错误,这就是没有很好训诂的结果。如: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长亭送别》:“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一递一声”注释为:“一声接着一声,即你一声我一声。递,交替,更迭。”通过参看相关训诂资料可得知“一递一声”是属于近代汉语词汇的“模式词语”——“一递一A”模式。表示某一动作轮流交替进行。因此“一递一声”应解释为:一个人一声接着一声,而不是你一声,我一声。

又如人教版高四册中有文天祥诗句“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注释为“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情。”通过训诂可得知,“死生”是古代偏义词语,这里偏义在“死”字上,意思是:随时都有死的可能。

再如人教版高六册《高祖还乡》套曲:“又言是车驾,都说是鸾舆,今日还乡故。”注释为:“乡故,故,事情。”考查古文献金·无名氏《刘知远诸宫调》第一:“在乡故,在乡故,上辈为官,父亲多雄武。”可知“乡故”是属古语词中的“倒反词语”,因此“乡故”=“故乡”。

我觉得凡是有语言交际的场合都有解释语言的现象存在,语文老师几乎每天都在从事训诂的实践,但一旦接触到这个陌生的名词却时常免不了引起惊奇和迷惑。生活里常常有这种情况:某种事物虽然我们经常乃至每时每刻接触它,遵循着它固有的规律办事,但是当没有自觉地认识这些规律时却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逻辑学、数学等,不都如此吗?训诂学不也属于同样情形吗?学点训诂学,就是为了使平时实际在进行着的训诂工作变得更为自觉,因而更科学地教学,为了对讲授的同容不但明其然而且明其所以然,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更灵活地获得知识,受到训练。

惟有如此,方能在又一轮的新课程改革下,立于有利之境地,为全国的语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摸索出一条光明之路。

蔡海峰,语文教师,现居浙江德清。本文编校:舒坦

猜你喜欢

训诂词义中学语文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乾嘉学术札记训诂理论研究》评介
训诂术语的比较分析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古诗句词语释疑辨义两解
大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