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文字运用题命题研究及备考策略

2009-12-03张汉余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2期
关键词:语病字音病句

语言文字运用题绝大部分省市卷是第一大题的选择题和第六大题的主观题。该考点所占分值高,占27分左右,知识点涵盖面广,包括除了阅读鉴赏和作文以外的所有知识点,涉及字音,字形,标点,词语(包括实虚词和熟语),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句式,修辞,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和简明、连贯、得体(包括图文转换)等十多个知识点,复习头绪多,任务重。为此,笔者分析了全国18套高考试卷,尤其着重分析了浙江卷和新课标高考省份山东卷,广东卷,江苏卷,海南、宁夏卷,找出了一些命题特点和规律,并相应制定了备考策略。

一、命题特点和规律

1.选材:涉及社会热点,时代特色鲜明。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2008年的试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涉及北京奥运、奥运火炬登顶珠峰、限塑令、四川地震等重大新闻事件,也涉及如何用妥当的话应对平时出现的尴尬场面(山东卷17题)、如何看待上下学家长接送(江苏卷5题)等日常生活小事。

2.考点:总体变化不大,具体略有微调。

高考命题一贯奉行“稳中有变”的原则,今年实行新课标高考的5个省的试题同样体现了这一原则。字音、词语(包括实词和熟语)、语病、连贯、扩展和压缩五个考点,从各省之间横向比较也好,还是从一省近几年的纵向比较也好,出镜率都是最高的;而字形、标点、修辞、文学常识题等相比较而言出镜率要低一些。但具体到每一个省,又表现各自特点。从2006年以来,海南、宁夏卷三年未考字音,浙江卷三年都考字音、字形、词语、连贯等,只是字音、字形题2006年、2007年是合并在一起,2008年是分开的;广东卷三年未考标点和句式的选用仿用,山东卷也有三年未考句式的选用仿用,浙江卷三年里考了两年(2006、2008年)的句式选用仿用。

3.题型:客观试题减少,主观试题增加。

从2006年以来,浙江卷三年的客观题题量都没变,都是14题42分。依据《考试说明》的规定,本块内容侧重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就是对考生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为此,客观性试题会逐渐减少,而主观性试题会逐年增加,注重对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实行新课标高考的省份就体现了这样的命题思路。

二、备考方略

研究了浙江卷和新课标省份高考卷的三年情况,有的考点年年考,有的考点进行轮换,很少有连续几年不考的。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

首先,练好基本功。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字音,字形,标点,词语(包括实虚词和熟语),病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句式,修辞,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和简明、连贯、得体(包括图文转换)等十个知识点都要列入复习计划,都要指导学生进行认真科学的复习。

其次,加强热点题。

普练基本功,并不是平均使力。我们在训练基本功的同时,要对热点题进行重点加强,字音、词语、语病、压缩语段和句式选用仿用这几个考点要重点复习。

压缩语段,如提取关键词、概括寓意、提炼观点论据、拟写标题,以及概括内容等,要学会抓中心句、过渡句,摘取要点组合句子、合并同类信息等方法。

句式选用仿用要与修辞结合。“变换句式”考查的新题型层出不穷,应引起高度重视;“仿用句式”的作答要注意三点:句子的结构形式,内容,文采。

再次,做好加减法。

语言知识涉及面广,不少学生觉得似乎是大海捞针,希望渺茫,不容易取得显著成效,干脆放弃复习,考试时靠运气,结果往往得分很低,甚至一分未得。其实,这是由于这些学生不善于做加减法造成的。

加,即加法。就是我们指导学生分门别类做错题集或者说个性学习本,不断加进一些学习所得。

比如字音字形复习,一则加进平时复习看到或者自己总结归纳所得的方法,如字音复习时要音不离词,以境辨音,因义定音,根据形旁、结构、词性、意义等辨音,要用记正不记误的方法;二则要加进平时复习教材时发现的重要的字音字形;三则加进平时自己练习、考试中做错的那些词语的正确音形。

减,即减法。比如字音字形题,就是可以减去在平时学习中已掌握了的熟悉字,同时,分别整理“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汇编表,每一次复习训练时,每掌握一个字的字义、字形,就从汇编表中划去一个。其实实词、虚词、成语之类的题都可以借鉴这个方法。

最后,做好归类法。

比如辨析语病的复习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病句的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考查形式一是辨析,二是修改,而2008年新课标省份高考卷都以辨析为主。因此,作为高考的热点题,2009年高考也有可能以辨析为主。考点规定辨析的病句类型虽然只有这样六种,但具体病例却千变万化,如果我们不能指导学生将千变万化的病句一一归类,他们就会陷入题海战,做一题是一题,不能很好抓住病句的“病理特征”,不能作出正确的辨析。相反,如果我们指导学生首先了解六种病句类型的大致特点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把平时接触到的病句归到六种语病类型中,然后根据具体的病句来分析各种病句类型的症状特点,就容易掌握六种语病的具体病理,据此,再次面对各种各样的病例,就基本能做到手到病除,至少能做到比较准确地诊断病情。

总之,对语言运用题的备考,在平时的训练中要关注生活,贴近时代,要做好基本功,要做好加减法。

张汉余,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新昌。本文编校:左晓光

猜你喜欢

语病字音病句
怪才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浅谈修改病句教学的几点思考
去除语病,拥抱健康作文
沈括识音
高考语病题辨析三部曲
小学生作文中的“病句专项练习”
明晰字形字义 防范错字别字
例谈词语语义重复的问题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语病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