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2009-12-02任连诗
任连诗
(一)让学生自觉预习,识字读书。
预习是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筋以求了解文章的重要步骤,是养成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好方法。预习中可视时间的长短而作浏览式的阅读或探究性的阅读。
浏览式的阅渎对课文内容、体裁、写作思路有个大概的了解就可以了,而研究性的阅读就要识字读书,用心读书,概括段意,学会圈、点、勾、画,写出批注,品味重点语言。背诵摘录等步骤,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里强调一点,识字读书是相当重要的,只有字认熟了,书才能读懂了,再加上教师的引导,相互之间的交流,文章中所要弄清楚的内容才能弄清楚。如果识字读书这一步没搞扎实,那么,对课文就理解不好,结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徒劳的。
(二)比较式教学,认识规律。
教材是以文体组织单元的,在一个单元的几篇文章中,集中体现了哪些主要的写作方法呢?各课在确定主题、布局谋篇、遣词造 句、感情色彩等方面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整个单元又为我们的构思写作提供了什么借鉴呢?这些都是具有概括性的规律知识,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单元的讲读课文教师不能样样都讲,面面俱到,主要是用比较的方法讲规律性的知识,看看哪些是共同性的,哪些是个性的,哪些需要重锤敲击,哪些只需粗知,教给学生点金术.自学课文不能放任自流,而主要是让学生用学过的规律性知识去学习,使其有用武之地,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例如九年级(下)第二单元《藤野先生》、《生命与和平相爱》、《热爱生命》、《享受生活》。就应该让学生比较阅读,重点读前两篇,掌握方法,然后再读后两篇。这样,让学生找到规律性的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三)列表归纳,分析概括。
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有时一课就列一表,教《孔乙己》一文就给孔乙己列一张履历表,然后依据履历表给他作个小传。然后让学生思考孔乙己最后走出酒店之后的境况。教《范进中举》一 文为了分析胡屠户的形象列表如下:
上表体现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变化情况,学生不难总结胡屠户的形象。这样,使学生从中学到带规律性的知识,实现能力迁移。
(四)一天一得,受益无穷。
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天,无论是学文、史、地等文科知识,还是学习数、理,化等理科知识,或是阅读其它书籍,都有很多新鲜的想法和认识,让他们准备一个大本子,把这些零散的东西随时整理记录下来,或写感受,或剪贴报刊,或抄录精彩时文,或制作卡片,还可以给其插图、装帧,或集结,命名等。这样做是大有裨益的,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由模仿到创作。斯宾赛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上边谈到的这些办法,无疑是由模仿向创作运用迁移转化的重要手段,它能使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变依赖性为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
(五)课外阅渎,学以致用。
把课外阅读引进课堂,可以把老师精心的阅读指导和学生广泛的阅读结合起来,这种“内外统一”的阅读教学,和那种课内课外完全脱节的阅读教学完全不同。如:对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片断或其它诗文,老师绘声绘色地进行朗读,学生听了常常会神情激动,印象深刻。或者辅之以写札记、短评,收获会更大。将选好的材料教给学生读,他们会跃跃欲试。再如,上课一分钟叫几名学生讲一句话新闻,每周一让学生自己编制上周广播要闻,每月末举行一次读一本好书收获会。所有这些无疑就是对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的培养。当然,老师的要求高了.
总之.以上这些做法还只是探索性的.也没有什么连贯性,还没有上升到理论上去进行指导,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我认为。它却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模式化。打破了学生围绕老师和书本转的局面。完全符合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中心,书本知识为能力训练服务的新理念。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