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质教育观下信息技术教育特征与教学策略

2009-12-02周爱清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20期
关键词:协同素质素质教育

周爱清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只有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特征与教学策略,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圆满完成新世纪该学科肩负的历史使命。

●素质教育观下的信息技术教育特征

在素质教育观下,由信息技术科学的特殊性所决定,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具有下列显著特征。

1.发展性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掌握,更要重视学生潜能和个性的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应使每一个学生在各自的水平上出现有特长的发展,即信息技术教育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并注重发展的全体性、全面性、和谐性以及特长性;第二,信息技术教育应相信每一学生的发展水平,并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身的发展,即信息技术教育应支持学生的发展体验;第三,信息技术教育应为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即信息技术教育应使每一个在他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有机会得到发展。

2.延伸性

学生从信息技术教育中发展的素质能向其他应用领域迁移,并且信息技术素质教育各要素之间能进行协同性延伸。特别是信息技术中计算机组成体系和软件设计的思想及思维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或领域中素质的提高。这是信息技术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点。信息技术素质教育的延伸性有两层含义:第一,从内向外延伸,即信息技术素质向其他领域发散,有助于其他领域素质的发展;第二,信息技术素质内部的延伸,即信息技术素质构成要素间有发散性和延伸性。这是由信息技术各要素间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决定的。特别是信息技术中计算机的诸多“语言”和软件设计的策略性知识可以进行纵横交错的发散,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进行延伸,实现策略的转换。

3.协同性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多角度、多方位、多功能的教育过程。他要求各个方面协同配合、密切合作,使学生的所有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协同性有三层含义:第一,教育影响的协同,即包括教育目标方向的协同、教育者力量的协同、教育媒体影响力的协同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协同,通过协同使之形成一种稳定持久的、良性运动的动力系统;第二,教育内容的协同,即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应当协调一致,互为补充,形成系统完整的认知结构网络;第三,教与学关系的协同,即教师的教既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又要适应学生素质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应“主导地教”,学生的学应“主动地学”。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并从中得到满足和快感,从对信息技术的“厌学”转到“乐学”、“会学”。

4.主体性

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主体教育观的体现,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应当培养具有自觉性与创造性的人。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宗旨来组织。在这里,主体性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指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即学生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应具有的主体性,既包括学生自主地接受知识,又包括学生主动地适应教师;第二,指教师教育的主体性,即教育应以培养主体性的人为根本宗旨,既包括教师创造地加工教学信息,又包括教师主动适应学生。教育过程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总是在活动中体现的。因此,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实验),让学生通过有效操作活动来体验或训练其主体性。在组织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操作性活动时,必须注意三点:第一,操作性活动(实验)应以问题和问题解决为中心,对问题解决,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活动(实验)中应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第二,操作性活动(实验)应有目的性、计划性和针对性;第三,操作性活动(实验)内容要丰富多彩,活动应促成学生之间发生深刻性交际,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心性。

5.开放性

人的素质的整体完善是素质教育的价值基点。信息技术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做到:信息技术教育内容涉及面要广,要有相应的宽阔的教育空间和多样化的教育渠道与之相适应,特别是针对信息技术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强调“应用”的特点,更要求信息技术教育应注重开放性。信息技术教育的开放性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即信息技术教育应建立学科课程、实验课程和潜在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第二,教育力量的开放性,即信息技术教育应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第三,教育空间的开放性,即信息技术教育应建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教育空间体系。在这一空间体系中,应运用课内知识结合课外见识,使知识应用具体化。信息技术教育开放性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教育使自然人变为信息时代社会化主体性的人,通过教育的开放性养成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

●素质教育观下的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素质教育要求人全面发展,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必须是全面发展的教学。

1.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活化学生思维过程,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淡化教学形式、注重教学实质的根本要求。具体做法如下。

(1)抓住课程的特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实现认知结构的整体优化,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进而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去激活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信息技术科学包括的分支学科很多,各分支学科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数据处理、多媒体作品制作、程序设计、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某种能力不能孤独地进行,信息技术各分支学科之间都应加强知识的渗透和能力的综合培养。同时信息技术科学又和数学、物理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数学知识是信息技术科学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在程序设计中,涉及不定方程、初等数论、迭代方法、近似计算、优选法、概率论、递推数列等等。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运用迁移规律,使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来学习与掌握新知识,同时让学生冲破旧有知识的束缚。

(2)注重编程的思维过程。展开逻辑思维,采用合适的思维方法,多进行逻辑推理。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思维的过程大体上包括: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算法的推导程序结构的分析;教材各章节的思路、层次、结构、内在联系和体系;解题思路;程序的调试等。教师要了解和把握这些规律,以便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面对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落后局面,激发学生的忧患意识,启迪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

2.创设教学情境,让每一个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愉快教育的核心精神。

信息技术中计算机语言(如高中信

息技术课的VB语言)的抽象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以及信息技术学科利用最新的科技手段、最现代化的方法研究新旧问题的方法使很多学生感到畏惧,但教师如果在教学中通过挖掘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就能使学生从“厌学”转为“乐学”。在这里,关键是教师必须创设一种良好的教学情境,使每一个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通过一定的努力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民主性原则。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提问或讨论建立“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和谐友爱的关系。这是体现民主性原则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处处、时时、人人都能受到赞赏和鼓励,使学生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从而充满自信。这样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异步及小步距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教师可通过检查教学效果,了解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健康情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及知识、智力水平。

(3)积极性原则。教学中要求教师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充满情感地教学,使学生感受、体验到教学过程的形式美,从而处于积极的心境状态,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

(4)兴趣引导的原则。教学中教师可以借用健康益智性的游戏,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来学习信息技术。实践证明,学生如果对所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会由“被动”转为“主动”,由“强迫”变为“自觉”,学习的心情也会愉快,注意力就会变得集中和持久,观察力变得敏锐,想象力变得丰富,创造性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从而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5)“基于问题”的原则。教师应遵循鼓励、质疑、精炼问题、反馈强化等原则。其中,学的策略是学生要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以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积极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将网络平台作为学习工具;教的策略是教师应创建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进行及时的评价。

(6)操作中心原则。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操作实践环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实验内容,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去积极探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加工、处理的能力。

(7)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实例引入,阐明信息技术的概念;引导学生对直观材料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导出结论;根据讲授的需要,提出直观材料,让学生观察,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内容;先理论讲解,再演示或实验验证理论,使学生得到较完整的认识。

3.减轻教学负荷,使教学中的合理要求变成学生内在的思维渴求,使课堂向课外延伸,是素质教育所提倡的主体性教育的根本保证。素质教育要求减轻学生负担,所以信息技术教育必须体现这一精神。教师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应力求减轻教学负荷,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必须把握适度,使合理的教学要求变成学生内在的思维渴求,使学习从课堂向课外延伸。

4.创设教学民主氛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通过课堂(实验)师生共同讨论,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的反馈环境和评判情境,让学生从中能主动出声、思考,进行口语报告,这有助于开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也有助于活化学生的思维,从而强化了学生的认知发展体验。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与信息技术中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实施素质教育统一加以考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的神圣使命。

猜你喜欢

协同素质素质教育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京津冀协同发展
也谈素质教育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