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研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2009-12-02齐晓华李玉斌
齐晓华 李玉斌
[摘要]网络能极大地拓展时间与空间。在新课改的思想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为平台,促进不同地域的教师开展跨越时空的教研活动,使所有上网的教师能随时随地进行教学信息的交流和沟通以及教学资源的共享。在此过程中,教师之间建立学习共同体是保证教研持续、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
[关键词]网络教研;学习共同体;建构
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教研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既可以体现个性,又可以进行协作学习与研究,所以是一种全新的教研形式。在这种教学形式下,能为研究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提供符合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而很易于激发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并为研究者实现探索式、发现式研究创造有利条件。
●网络教研的现状分析
教研活动是教师学习、反思的最好形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新课改”思想的指导下,现在网上已经建立许多教研网站,而且这些网站可以允许教师免费注册,自由进入教研网。这些网站的建立为教师教学研究、教学反思与评价提供很好的教辅平台。
1.网络教研的优越性
与传统校本教研相比,网络教研活动使有引领作用的教研活动能够介入教学全程,贯穿在教师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的各个环节;极大地增强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自主性、回应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实现互动交流的广泛性。它依托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搭建网络教研平台,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专家引领下,通过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交互沟通等途径,参与网络教研活动,实现个人知识建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网络教研能优化常规教研,提升教研品质,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效率和效益。正因为它有这样强大的优势,参与其中的教师,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而悟出教研的真正意义。
2.网络教研的不足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教研活动越来越多,在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惑和问题。由于网络教研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研究;网络教研平台的质量不高,一些正处在试运行阶段。还需要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完善;网络教研中教师的参与性不够,没有引起教师的互动;缺乏规范使用的集成性教研平台;网络教研脱离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不利于“实践一反思”取向的教师获得实质性的帮助。
这些问题的出现,使我们不得不思考:怎样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如何促进网络教研持续有效地进行?一个新的视角——“学习共同体”,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学习共同体的界定
1.学习共同体的来源
“共同体”是一个人类社会学范畴的概念。杜威早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就反复提到,“共同体”中共同的了解(包括目的、知识、信仰、期望等)。以及达到这些共同性的沟通过程,本身就具有教育性。“共同体”这一概念被移植到教育领域最早见于博伊尔在1995年发表的《基础学校:为了学习的共同体》的基金会报告,报告中用到了“学习共同体”的概念。随着教育政策的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颁布、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研究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习”与“共同体”逐渐交汇融合,“学习共同体”这个名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但对学习共同体的概念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没有达成一致的理解。
2.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现在大部分学者常引用张建伟先生在《试论基于网络的学习共同体》一文中的定义,即:由学习者及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我们知道,学习的本质是社会性的,学习是共同体本身内在的属性;共同体是知识境脉的一个固有层面。学习共同体理论克服在其他学习组织方式中无法实现知识的社会性建构缺陷,为符合知识的社会本质的学习方式寻找一个社会空间。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即是“学习者”和“助学者”,是同行之间的一种学习形式。我们都知道,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将承担与在传统课堂中不同的角色,新的角色要求教师也成为一个学习者。在网络教研过程中,教师以学习共同体为核心,借助网络平台分享经验,资源共享,合作交流,从事实践教学问题的研究,从而改进教学实践。
●网络教研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
在网络教研过程中建构的学习共同体,以摆脱传统教研形式上的束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累实践的知识,建构作为学习者的身份。
1.建立共同愿景
共同愿景不是一个想法,它是在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刚开始时可能只是被一个想法所激发,然而一旦发展成一群人的支持时,就不再是抽象的东西,人们开始把它看成是具体存在的。共同愿景是人们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整个共同体的活动中。而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当一群人都能分享组织的某个愿景时,每个人都有一个最完整的组织图像,不仅只对自己那一小部分负责,每个人都对整体分担责任。它的力量是源自共同的关切,所有参与的教师通过共同愿景结合起来,真诚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纳他人的建议。借网络为平台,教研为手段,激发教师新的思考方式,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
2.主题的确定与资源的准备
教师每天都会对自己的教学有所反思,但不一定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作为研讨的主题。主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它的确定尽量选择一些开放性的、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真实性的任务。同时选定的教研主题既要关注国家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又需针对学校的发展需求;既要汲取专家学者的理论精华,又能切实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研资源包括课程材料、多媒体课件、教师个人积累的与本主题有关的作品、反思等等,这些资源能被其他教师共享,促进教研互动的有效展开。
3.交互工具的设计
仅有理论方面的支持是不够的,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还要注意交互工具的设计。教师围绕所确定的主题进行教研活动,根据教研进程上传或下载资源,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自我评价或相互评价。为支持学习共同体持续有效的交流协作活动。网络教研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构成要素也要包括交互工具的设计,如电子邮件、BBS和有声聊天室、讨论论坛和教师博客等等。这些交互工具在一些教研网站广泛应用。设计功能强大的交互工具,是网络教研的另一个强大优势。
●网络教研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
1.为教师之间提供意义建构
网络教研过程中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为教师之间的意义建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网络教研为教师提供一种灵活、方便的学习环境。学习共同体是知识建构的主要方式,是一种能够为在职教师提供理想学习环境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参与其中的教师分享自己的见解与信息,鼓励教师去探索以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教师在网络教研过程中,互动协商、呈现自己的知识,相互依赖、承担任务,协作学习,共同完成教育研究,这样能使教师投入到某一个真实的情境中,展开持续性的思考和讨论。
学习共同体不仅要为参与其中的教师提供交流与沟通的环境,同时也成为教研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库,为教师持续建构并发展自己的知识提供可以自由借鉴和运用的知识资源。所以,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并不只是在建构自己的知识,而是在共同发展、建构学习共同体的共同知识。
2.激发教师集体学习兴趣
网络交互学习和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价值都在于人与人之间交互关系的提升和所有成员的共同进步。要想增强网络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有效启发和维持网络学习者的积极性,使学习者在交互过程中获得认知和情感的协调发展,就需要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强调知识的社会性特征,它是知识建构的必要形式。
在学习共同体的对话和探讨活动中不但将公共知识转化为个人知识,而且在互动过程中将个人问题转化为公共难题,借助集体智慧走出个人困境,从而在网络交互学习环境中构成一种加速个人学习和实践创新的良性循环。这样极大地增加了教师个人和集体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动力、有了信心,网络教研这个平台上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3.教研的新家园
“在这里,探讨一切教育教学问题,以小见大;这个家园没有篱笆和权威,所有的困惑与思考来这里倾吐和谈论。”这句话是一位教师参加网络教研活动后写的感触。学习共同体被教师视为共同的家园,每位教师都有权在这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在网络教研过程中,教师认识到自己是学习共同体这个家园的主人,并且热爱这个组织,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能动性,积极投身于其建设之中。在网络教研过程中。教师每一阶段讨论的主题是随教学进度不断调整的。教师在彼此协商的共同愿景激励下,一起学习,共同前进,追求教学交往的有效性。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研方式。网络教研谱写了教研的新篇章,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和观念的共享,大量资源的开发运用。自由灵活的交互方式,最大限度地支持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使网络教研活动持续有效的进行。随着人们对学习共同体认识的提高,教学与学习融为一体,教师之间交流讨论不再有隔膜,网络教研活动势必成为今后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