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当代传播形式浅析

2009-12-01朱艳婷

记者观察 2009年18期
关键词:百家讲坛红楼红楼梦

朱艳婷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自产生之后就被人们利用各种形式加以传播。随着我国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红楼梦》的传播形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所谓传播媒介,大致有两种含义:一是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传播技术是指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运用传播媒介的操作技能。没有传输信息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和工具,也就没有传播技术。传播技巧则是指传播者在运用传播技术基础上,为了增强传播效果而对文本包装、介绍、宣传的技能和方法。传播技术是形成传播技巧的基础,传播技巧是对传播技术的熟练掌握,二者构成了信息传播方式的两个重要方面。因此,传播技巧中往往包含着传播技术的使用。

《红楼梦》在其传播过程中,先后运用了手工抄写、印刷(包括古代木活字印刷、雕版印刷、近代石印术、现代铅活字印刷、电脑冷排印刷)、电子、网络等技术手段。可以说,这些传播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红楼梦》的传播效果。 本文将从影视传播和电视娱乐传播、网络传播等方面分析《红楼梦》在当代的传播形式。

一、 电视大众传播形式

(一)影视传播形式

电影和电视的相继诞生和高度普及化程度影响了整个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使人类拥有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和视觉形式,开始进入视觉文化和图像社会时代。而电影、电视剧等艺术形式的诞生使得包括《红楼梦》在内的一大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得以更立体更鲜明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也为这些文学名著的传播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影视传播形式拥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首先,相对于文本传播,影视传播形式具有鲜活、易懂的特征。

影视传播形式跳出了文字符号的束缚。它不需要以文字为中介,将小说中的形象用立体、直观的视听造型呈现在银幕上。通过声音和画面,直接把形象诉诸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因此,影视作品更容易被更广泛的大众理解和接受。

例如,原著中描写王熙凤出场时的衣着和外貌描写:“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可以说,作者是费劲心思想要为我们描绘出王熙凤的衣着外貌,但是作为读者,尤其是现代的非专业读者,要想像出她形象的衣着还是比较困难的,最多只能给我们很华丽的感觉。而通过影视剧作的形式,我们就能够直观地看到王熙凤的衣着。以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为例,该剧的服装由专业设计师根据原著并结合人物的个性、情调设计的,人物出场时的外貌衣着一目了然。王熙凤出场的时候就直接把她的形象通过视觉直观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能够很轻易地被广大的电视观众所理解。

其次,与传统的戏剧艺术相比,影视传播形式突破了舞台演出的局限性,以及对受众戏剧涵养的要求,让《红楼梦》真正走入更广泛的人群中去。

再次,影视作品中,借助于演员们的形象魅力、表演技巧和“明星效应”来扩大《红楼梦》的传播。

现在能吸引人们收看的电视剧:一是剧情,二是演员。在87版《红楼梦》中,导演启用一大批初上银屏的新人,让观众耳目一新。同时由于选演员时对演员外形、气质、演技等多方面的严格要求,让该剧成为了多年不可超越的经典之作。甚至于现在很多看过这部电视剧的人谈到林黛玉时想起的即是陈晓旭,提及王熙凤时脑中闪现的必是邓婕精明能干的形象。

当然,我们必须认识到,影视艺术的表现力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够完全再现原著的魅力。而由于编剧、导演、演员等对作品的理解不同也可能造成影视作品无法表现原著风貌,甚至可能歪曲原著。因此,在观赏《红楼梦》影视作品的同时我们要客观地看到,它们并不是原著,而是另一个艺术作品的诞生。

(二)电视娱乐节目形式

——以 “红楼梦中人”选秀为例

近年,形形色色的电视选秀节目此起彼伏。北京电视台主办的“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就是在这种“选秀审美疲劳”的背景下开场的。我们暂且抛开这次选秀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单从其通过电视大众娱乐节目的方式对红楼文化进行传播的角度分析其传播价值和意义。

红楼梦中人选秀的消息一发出,立即引来了热烈响应。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报名人数在百万以上。面对潮水般涌来的大众参与,选秀组委会要求各赛区坚持专业化原则,从角色感觉、演技水平、学识素养等方面严格要求,选拔人才。同时他们还请来红学专家,对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争论和疑问进行勘正。而整个选秀的过程通过电视直播的方式播出,显得透明而具有可看性。

“红楼梦中人”,一方面以大众化、娱乐化的选秀节目形式表现,另一方面又以传播民族文化为契机,欲把已经给人们造成“泛滥粗俗”形象的选秀节目变成有文化、有品位的节目。

对于大众娱乐节目的“俗”与古典名著的“雅”,二者如何成功结合在于找好它的结合点。而《红楼梦》作为一部家喻户晓的经典名著,其内在的文化价值和研究价值不言而喻。这为选秀节目奠定了文化基础。

通过一种新颖的电视娱乐节目方式,让人们能够重新认识《红楼梦》。虽然同样是通过电视传播,但与影视传播方式不同的是,这种选秀节目的传播方式让观众有了更多的参与感。受众不再是那个坐在电视机前默默接受电视剧、电影带来的文化冲击,而是可以参与到节目中,进行互动。而这种方式与网络传播形式的互动也有所不同,受众可以亲身经历选秀,用自己的身心去体味书中人物的性格行为特点。人们不想再做那个电视机前的人,有了想要走进电视,参与节目的意愿,而这种选秀节目就给了受众这样一个机会,这也是真人秀节目通常能够得到较高收视率的原因。

(三)电视文化节目形式

——以“百家讲坛”为例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的一档讲座式栏目,栏目宗旨为建构时代常识,享受智慧人生。更重要的是该栏目树立传统文化要走向大众的观念。

同样是通过电视媒介传播,《百家讲坛》的讲座式节目的传播优势明显:

长久以来,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红楼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自其产生之日起,对于它的研究一直不断,甚至产生了“红学”和专门的“红学家”,这是一种高深的文化,大多是在专家、学者间展开的。然而将其放在“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位置上是非常不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的。《百家讲坛》打破这种文化只能靠专家、学者“谈”的观念,用低门槛赢得了广大受众的心,借助现代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扩大传统文化的研究方法。

同时,《百家讲坛》中的主讲者将其所要将的主题配合生动而有悬念的语言、文字、图像等,很好地结合了电视媒体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将受众的听觉、视觉注意力激发起来。

对于《百家讲坛》传播过程的描述,可以借用罗杰斯两级传播的概念来理解,根据新事物普及过程的调查结果,罗杰斯把大众传播过程区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作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二是作为或影响产生的波及过程的“影响流”。前者可“一级”的,即信息可以由传媒直接“流”众;而后者则是多级的,要经过人际传播中许多环节的过滤”。由此《百家讲坛》的传播模式可以做如下梳理:电视传播图示中,借央视十套这一平台从电视传播到达受众的这一过程即是典型的两级传播,而受众接受信息到影响再传播的过程实质是前次传播过程引发的反馈,这种再传播可能是以人际传播方式进行传播,可能在某个群体、文化圈层引起传播,也可能进入到传媒关注的视野,形成大众传播。《百家讲坛》的传播过程,即是媒介本身的“信息流”和社会反响的“影流”逐渐融合,逐级扩散的过程。在《百家讲坛》影响力的形成过程中,意见领袖具有特殊的影响价值。

显然,《百家讲坛》的传播并不是完美的,例如所谓的“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渐渐变质演变成了“学术明星”,甚至导致了个人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术的严肃性等。此类节目非常值得推广,但在很多方面仍存在改进和发展的空间。

二、 网络传播形式

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使得它在传播信息上的优势越来越突出,其传播效果几乎是难以估量的。

在互联网上,有关《红楼梦》的网站、网页、贴吧、新闻和图片等不计其数。借助于互联网,人们还可以轻松地阅读原著并欣赏红楼影视、红楼戏剧、红楼说唱、红楼音乐、红楼绘画等,同时还出现了各种新的媒介形式,如flash动画形式的红楼故事等,互联网上的人们通过各种新技术手段来展现这一经典。可以说,《红楼梦》的网络传播,使人们几乎完全实现了对《红楼梦》的全方位的、直接的、迅捷的接受。

《红楼梦》的网络传播使得查询、检索、复制信息迅速而便利。传播者可以把自己拥有的的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的资料放在网络上为网民们提供丰富的资源,受众可以通过在线阅读或观看、下载等形式获取自己需要的资料,这样就弥补了影视、戏剧等传播形式所谓的“一次性消费”的缺陷。

但不可否认,由于互联网产生晚,发展快,网络传播方式必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第一,网民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网络资源质量无法保证。

资料显示,2007年新增网民中,18岁以下的网民和30岁以上年龄较大的网民增长较快;初中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网民增长较快;低收入人群开始越来越多地接受互联网;农村上网人群增长较快。由此可见,网民的平均素质开始下降。网络的平民化和无门槛性让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对红楼梦的品评,甚至可以自己发布各种关于红楼的资源和信息。这种网络信息传播“扁平化”趋势在一方面给予了公众更多的话语权,而在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网络资源的可信度。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网民的传统文化审美品位。

第二,知识产权问题制约了网络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到目前为止,由于技术原因的制约,对于互联网上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而我国在互联网络传播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很不健全,因此很多侵权问题无法通过法律渠道解决,人们在自由享受海量资源的同时也导致了网络环境的无序。而由于大多数的红楼专门网站都是非专业网民在经营,因此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还值得甄别。

第三,一些不良解构的负面影响,如网络游戏的不良影响。

解构,是后现代主义的一个词汇,原本并不存在于中国的辞典中。解构阅读呈现出文本不能只是被解读成单一作者在传达一个明显的讯息,而应该被解读为在某个文化或世界观中各种冲突的体现。

健康、严肃、学术的解构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很有帮助的,我们需要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来解构我们的古典文学,但是,一些恶意的解构对于古典文学的践踏也不容忽视。例如,最近日本某著名游戏公司却推出一款名为《红楼馆奴隶》的成人情色网络游戏,女主角之一竟然名叫林黛玉,游戏将林黛玉描述为“娼妇与外国人的私生女”。不但完全该变了古典名著的内容,还带有很多不堪的变态色情色彩,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大侮辱,更让我们看到了网络游戏这种传播方式的弊端。这款游戏推出后即受到中国网民强烈抗议和抵制,一些红学家呼吁社会正视恶搞名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形式为《红楼梦》和红楼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而自由的传播空间,其发展前景是光明的,但发展的方式仍需要得到更多的规范。

多元性发展是和谐文化传播前进的方向。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产生更多更新颖的传播形式与包括《红楼梦》在内的传统文学经典结合,并进行文化传播。然而,无论传播方式如何改变,唯一不能改变的是我们对于原著的尊重和对于传统文化审美品位的追求。

猜你喜欢

百家讲坛红楼红楼梦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版非诚勿扰大型现场(一)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四大名著趣解
说 《百家讲坛》
续红楼梦
乍然
评刊表
一句话妙解四大名著
第二届“百家讲坛杯”全国历史文化大赛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