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坐拥百城 智者先行

2009-11-30

阳光 2009年11期
关键词:总医院王明煤炭

煤炭总医院坐落在北京城区的北三环边上,被掩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槐树之中,若是没有矗立楼顶的“煤炭总医院”几个大字,远远看去,倒像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家属住宅。

2009年秋天的一个上午,我坐在煤炭总医院院长的办公室里。季节虽已步入深秋,但初升的太阳还是那样强劲有力,刺眼的光线透过窗外的槐树枝叶,将唯一的一面墙壁涂抹得金光灿灿。说是“唯一”,因为屋子里的墙壁大都被高高低低的书柜遮挡着,细数数,不算太大的办公室里,竟然摆放了9组书柜。我想,如果不是为了放置沙发,我身后的这面墙壁也一定未能“幸免”吧。

若不是事先有约,若不是门外挂着院长的牌子,说我置身于一家小型图书馆一点儿也不为过。一名医院院长,既不是图书馆馆长,又不是书籍收藏家,怎么会有这么多书呢。好奇心驱使我站起身,沿着书柜匆匆浏览一周,发现每组书柜上上下下的格子里都塞得满满的。除了医学和经济、企业管理类的书籍外,还有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经典著作,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近年来市场上热销的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美学等方面的译著,甚至还可以看到天文地理、矿山能源等自然学科方面的书籍。书虽然杂了些,但分门别类,摆放得井然有序。

我的脑子里一下子就蹦出四个字来:“坐拥百城”。

这间办公室的主人叫王明晓。

王明晓是煤炭总医院的院长。

我们的谈话就从书开始。

时光回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末期,在河南偃师的一个偏远村落,王明晓已是一个翩翩少年了。若是把人的一生划分为几个阶段,少年正是长身体和思维形成最为关键的时期,恰恰是这个时期,留给王明晓最深的记忆有两个,一个是吃不饱饭,一个是很难找到书看。当时文化大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除了八大样板戏外,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被贴上了封资修的标签,不是被封存,就是被销毁。于是,村头的废品收购站,就成了王明晓的私家图书馆。古典的《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榜》,现当代的《家》、《春》、《秋》、《青春之歌》、《红旗谱》、《苦菜花》、《三家巷》,还有国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与舒拉的故事》、《红与黑》、《茶花女》、《牛虻》等等,都是从这个“图书馆”里读到的。这些书虽然缺头少尾、残破不全,有的还留有被火烧过的痕迹,却如清泉一样滋润着王明晓幼小的心灵。读书是会读出瘾来的,遇到“断粮”的时候,他就走东村、串西村去借,借来后就抄。他摘抄段落、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就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名著中许多经典句子,他至今都可以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就是在那样一个精神、物质双重匮乏的年代,王明晓一点一滴地积攒着知识,不知不觉中给自己打下了一个不算厚实但在当时足以够用的文化基础,恢复高考的第二年,他能顺利考上河南科技大学医学院,也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从穷乡僻壤的农村来到车水马龙的城市,从偷偷摸摸的找书读到坐在宽敞明亮的阅览室里随心所欲的读,从苦思冥想孤独自学到老师授课同学交流,王明晓进入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深知来之不易,更是如饥似渴,王明晓的刻苦精神在学校是出了名的。为了保证学生得到充分的休息,当时学校规定晚自习后学生必须离开学校回宿舍就寝,而且一到10点准时熄灯。王明晓从学校出来后并不急着回屋,而是就着马路边儿的路灯看书,有时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大学期间,王明晓的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

少年时的王明晓,读书有些饥不择食的味道,虽然无序,却滋养了他的文学内涵,陶冶了他的人文情怀,并且给了他明晰的人生坐标。他常常将自己的命运和文学作品中主人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的远大理想、宏伟抱负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他立志要做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青年时的王明晓,读书就有了自己的主攻方向,尤其是大学期间的刻苦钻研,为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打下了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这种扎实的功底很快就在工作中得到了印证。

那是王明晓毕业分配到郑州矿务局总医院工作后的第二个年头,一种疾病在矿区悄悄蔓延,到医院看病的人与日俱增。病人的临床表现大多为身上出玫瑰疹子、肝脾肿大、发烧没有规律。有的大夫按感冒治,有的大夫按肠炎治,但总不见效。许多矿工上不了班,不仅影响了出勤,而且在矿区造成了极大的恐慌。王明晓仔细研究病历,察看病情,反复琢磨,觉得这种症状与他曾经在国外医学杂志上看到过的伤寒描述极为相似。发病在七八九三个月,持续高烧,一般的抗菌素治疗无效。症状都对!为什么连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大夫都误诊了呢,其原因是伤寒这类传染病的大面积暴发在国内早已少见,大夫们一般不会往伤寒上想;再一是病人发烧就吃退烧药,使热型发生了变化,而激素使用后的抑制了免疫反应,更让病情变得扑朔迷离。经过细分缕析,王明晓大胆提出了自己的判断:这是变异后的肠伤寒!随着病症的确立,一整套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制定出来,对症下药之后,一场严重影响矿区稳定的传染病很快就得到了遏制。

人们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但书没有亏待王明晓,等他要用到的时候,“书”就主动出来帮助他了。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王明晓,第一次尝到了书的甜头。他没有就此止步,而是一口气撰写了《肠伤寒临床表现变异情况的初步分析》、《小儿肠伤寒的特点》、《肠伤寒死亡病例的报告》等文章,先后发表在《煤矿医学》、《中原医刊》上,他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告诉医学界,让更多的同行们尝到书的甜头。毕业仅两年,他就在刊物上不断发表论文,赢得了同仁刮目相看。

初出茅庐,就卓尔不群,王明晓本可以在医学的专业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凭着他的聪颖、好学、勤奋、刻苦,多年之后一定是一个享誉一方、受人尊敬的名医。但是,他却被推上了另一条人生之路。那时干部“四化”提得很响,在郑州地区、在煤矿系统已经小有名气的王明晓,被破格提拔为郑州矿务局总医院的医务部主任,两年之后,又被任命为业务副院长、院长,从此走上了领导岗位。

那年,有一则报道对王明晓触动很大。一名《工人日报》的记者在郑州矿区实地采访后,发现担负几十万矿工、家属医疗保健任务的郑州矿务局总医院没有像样的医生,撰文呼吁全国的医务人员前来支援。也不能怪记者小题大做,当时医院里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确实较差,开药方竟闹出“尼克松20克”的笑话。王明晓上任伊始,首先从基础业务抓起,规范处方书写,建立标准病历。当时他正热衷于对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研究,并把它运用到医院业务管理的实践中。第一步,医生按标准开具处方,书写病历,称之为“自我控制”;第二步,医务部对病历、药剂科对处方进行把关,称之为“中级控制”;第三步,院领导班子和主要科室负责人按月对病历和处方进行抽查,称之为“终极控制”。三级控制的模式一经确立,再辅以监督机制,执行起来很是简单明了,处方不规范、病历不合格的老大难问题就这样迎刃而解了。数月之后,郑州矿务局总医院的处方合格率达到99%、病历合格率达到100%,由全市最差一跃而为全市第一。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国企改革刚刚开始,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王明晓就敢于率先在计划经济色彩最浓的医院实施管理体制改革。他用数学的方法将门诊和病房的操作流程逐一量化,对医护人员实行经济考核,将工作成绩与工资、奖金挂钩,奖勤罚懒,提倡节约,有效地解决了人浮于事的问题,杜绝了浪费严重的现象。他“借船出海”的神来之笔,更是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当时CT在医疗界还是一个“神秘武器”,有了它,不仅医生的诊断水平会大大提高,同时也会增加医院的知名度。但是,一台CT设备要300多万,钱从哪儿来呢?等财政拨款,那显然是画饼充饥;向矿务局领导开口要,也不符合王明晓的性格。这时,他想到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的第688页里,赫然写着这样一段话:“假如必须等待积累去使某些单个资本增长到能够修铁路的程度,那么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还没有铁路,但是集中通过股份公司,转瞬之间就把这件事完成了。”关键时刻,“书”又一次站出来启发他、帮助他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医院里试一试“股份制”呢?于是,他开始在医院的大会小会上游说,动员职工集资买CT。这样一来,普普通通的职工,摇身一变成了医院的股东。CT落户医院便身价百倍,尽管检查的费用在当时来说比较昂贵,但因其检查的准确性,还是吸引了周边的许多病人前来医院就诊。CT的使用率高了,钱回笼的自然也就快了,不到两年的工夫就收回了全部成本。

在中国医疗战线上,王明晓是不是率先实行股份制的“第一人”呢?现在已无从考证,但他发表在《中华医院管理》杂志上的《股份制医院的理论探讨》,是迄今可以找得到的医疗卫生系统内提出股份制设想的最早的文章了。

在郑州矿务局总医院院长的岗位上,王明晓造就了许多个后来人不可逾越的第一:河南省第一家通过等级医院评审的企业医院;煤炭部第一批标准化管理医院;河南省煤炭系统首批文明医院。1993年,37岁的王明晓被卫生部评为全国医院优秀院长,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95年4月,那是一个春天,王明晓来到了首都北京。他不是来旅游的,也不是来开会的,这一年,他被任命为煤炭总医院副院长,他是来北京赴任的。

那时候的北京,四环路才开始铺设,五环路还在设计之中,三环就算是城边了。刚建院一年多的煤炭总医院就在北三环的城边上。对于王明晓来说,煤炭总医院的一切都是新的。路是新的,楼是新的,病房是新的,设备是新的,但新并一定全是好事,新医院“新”得有些空旷、有些无序,“新”得让人心里不踏实。那时的医院只有大外科、大内科之分,200张床位,近一半都被崭新的床单罩着。比起郑州矿务局总医院病人进进出出的热闹场面,这里确实显得冷清了许多。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王明晓发现了症结所在。因为刚刚建院,医护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文化背景不同,素质高低不同,过去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也不尽相同,彼此磨合需要一个过程。再加上管理不到位、各科室之间衔接不通畅、工作效率低下等因素,无形中给病人就诊增加了难度。要尽快改变当前一盘散沙的现状,光空喊统一思想、严肃纪律是很难奏效的,在医院初创时期,“统一行动”比“统一思想”更为重要。就像出操喊“一二一”一样,把每个科室、每名职工的行动都统一到一个步调上来,形成共振,才能产生合力。而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创建等级医院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他的这一建议得到了院主要领导和整个班子的认可,并由他负责整个创建工作。

新官上任三把火。王明晓这个“新官”的第一把火就从创建三级医院开始“烧”起。有人提出质疑,煤炭总医院建院才几天,就敢一步登天,申报三级医院?王明晓就有这个胆略,就有这个魄力——要建就建最高级别的。在河南,他已经创建了一个等级医院,对整个评审过程不能说驾轻就熟,但也成竹在胸。他一遍又一遍给院领导班子和全体职工讲解评审工作的相关细则,分析医院的优势和不足;他一趟又一趟从郑州把相关书籍和资料大包小包地背到北京,研究创建实例,制定最佳方案。当时王明晓提出的口号是:“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身上有指标”,将创建任务按照评审标准和内容,分解到每位领导干部和职工身上,并签订协议,责任到人,按时序进度强势推进。创建的过程,就是化蛹为蝶的过程,短短半年的时间,前来就诊的病人发现,煤炭总医院变了。混乱的诊疗环境不见了,医院里里外外变得漂亮了,科室设置比原来齐全了,看病的效率也提高了。1998年12月,煤炭总医院顺利通过了三级医院的复核评审,被北京市卫生局批准为三级合格医院。在北京地区,煤炭总医院是建院时间最短,达到三级医院标准最快的一家医院。通过创建等级医院,不仅改变了院容院貌,加强了队伍建设,提高了医疗质量,更为重要的是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职工对医院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在国外,医院院长大多没有医学背景,是由学管理专业的人来担任的,而我们国内的医院院长基本上都是学医的,一般来说都以学术见长,管理方面相对较弱。王明晓也是学医学专业的,但他自从从事管理工作后,就忍痛放弃了专业,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医院的管理工作中,坐正屁股,甘愿服务,把全部身心都溶入到自己的角色里来。在中国医院院长中,王明晓是最早系统学习管理的院长之一,他不仅平时自学了许多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且还报考了首都经贸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利用三年的时间,完成了MBA的所有课程,拿到了管理学硕士证书。那时的王明晓仿佛又回到了大学时的校园生活,除了处理医院里的具体事务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来学习,每天与书为友,每夜以书为伴,节假日、星期天从不休息。这三年的刻苦攻读,给了王明晓凤凰涅槃般的感觉。霍桑试验、梅奥人际关系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和价值论、赫茨伯格的激励的双因素理论……这些理论巨著让他大开眼界,如虎添翼。

2002年6月,王明晓主持煤炭总医院全面工作,半年后,出任煤炭总医院院长。

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方兴未艾,正一步步向纵深推进。煤炭工业部早已撤销,不复存在,原煤炭部直属和直接管理的90多家国有重点煤矿下放地方管理,煤炭总医院也逐步从煤炭系统分离出来,被推向了市场。靠山没有了,拨款没有了,医院的生存环境一下子变得严峻起来。

正当全院职工为煤炭总医院的前途担忧的时候,作为一院之长的王明晓却在全院干部大会上讲起了沙丁鱼的故事,人们的思绪随着他的讲述飘到了遥远的北欧……沙丁鱼是挪威人的最爱,尤其是活着的沙丁鱼,在市场上更能卖个好价钱,所以当地渔民总是想方设法地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运输途中因窒息而死亡。然而,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来,这其中的秘密直到船长去世后才公布于众。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几条鲶鱼,鲶鱼是以沙丁鱼为主要食物的,沙丁鱼见了自己的天敌精神高度紧张,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就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王明晓讲的不是生态故事,也不是科普故事,而是管理学上著名的“鲶鱼效应”。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医院要上规模,技术品质要得到全面提升,高素质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与那些建院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医院、名医院相比,建院刚满10年的由行业医院转型过来的煤炭总医院,对人才的需求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了。要想累积到知名医院的“人才济济”,那是需要熬年头的。然而,市场经济这个竞技场上从没有“尊老爱幼”之说,既然大家都在同一起跑线上,那就得千帆竞渡,各显其能。于是,从王明晓的知识宝库里,那条在MBA学习时相识的“鲶鱼”就自然而然地游到了他的脑海里。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煤炭总医院的梧桐树是什么呢?除了让人称羡的全北京市一流的医疗设备外,就是王明晓求贤若渴的真诚。“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拥抱过就有了默契,你会爱上这里……”这首后来才有的奥运歌曲,是当年王明晓招募人才的真实写照。对于引进医院的人才,王明晓早已给他们量身打造好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挖掘他们的潜能。一时间,煤炭总医院门前的梧桐树格外枝繁叶茂,许多优秀人才慕名而来,其中不乏身怀绝技的学科带头人。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名优秀人才,带起了一个科室;众多优秀人才,带起了整个医院。优秀人才带来的新技术、新观念,使得年轻的煤炭总医院更加生机勃勃,充满了朝气。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王明晓还提高了煤炭总医院的准入门槛。对前来应聘的毕业生,医院划了一条谁也不能逾越的“红线”:临床医生必须具有医学博士的学位,医技科室必须以博士为主,护理岗位必须以硕士为主。对现有医护人员加大培训力度,鼓励自学。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医院给报销60%的学费;读博士的,医院给报销70%的学费,并且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对那些有培养潜力的骨干,医院还送他们到美国、日本、德国留学深造。王明晓刚到煤炭总医院时,院里仅有1名博士,6名硕士,硕士以上学历只占专业人员总数的1.7%,现如今,医院拥有博士60多名,硕士100多名,硕士以上学历与专业人员总数之比达到了28%。

在强手如林的京城大医院中,规模及知名度都相对较弱的煤炭总医院如何才能占据一席之地,王明晓认为唯一的出路就在于打造精品,办出特色。因而,他提出了“以医疗为主体,以教学科研为两翼,把医院打造成为三级精品医院”的办院指导思想。经过多年的努力,医院的整体实力有了明显增强。创伤、心脏、肿瘤、中医学已经成为院里的重点学科;儿童康乐之家、唇腭裂整复治疗等已经成为医院的特色医疗项目;气管支架植入术、人工椎间盘植入术、连续性肾脏替代等数十项医疗项目,有的已经获得成功,有的正在积极向前推进。2003年以来,医院工作量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业务收入6年来翻了3番,社会满意度历年都在95%以上。2008年年底,北京市卫生局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有关专家对北京57家三级医院的医德医风、院容院貌、技术水平进行综合考察,最后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排出名次,煤炭总医院以排名第12位的好成绩被评为首都公共卫生文明单位。近年来,煤炭总医院还获得了中华全国总工会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中国国家机关抗震救灾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保持着连续11年荣获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的最高纪录。2008年,王明晓第二次高票当选为全国医院优秀院长。2009年,他又荣获中央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章,这在中央医院院长中也是唯一的,但王明晓更感到有价值并倍加珍惜的是他连年来在国内外发表的二百余篇论文,主译主编的六部专著和获得的六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因为他认为这些才是为社会提供的真正财富!

与其他医院的院长有所不同的是,王明晓不仅是医院的院长,而且还是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的主任,他的肩上还担负着矿山医疗救护的重任。10多年郑州矿务局总医院的工作经历,让他与煤矿、与矿工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王明晓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下到数百深的井下抢救受伤矿工时所看到的情景,受伤者的伤势并不重,但矿工的工作环境却让他触目惊心。穿过长长的巷道,来到潮湿、阴冷的采煤工作面,四周全是黑黑的煤炭和犬牙交错的岩石,工作面只有1米多高,矿工们不得不半躺着用铁锹把煤攉到运转的煤溜子上。他不由得想起了小时候在希腊神话中看到的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高擎火把的形像,而眼前匍匐在地层深处奋力开掘,给人世间带来光明和温暖的煤矿工人更让他肃然起敬。从那一刻起,王明晓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抢救每一位需要救治的矿工的生命。有一次,一个在井下事故中被砸成重伤、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的矿工被送进医院,身为院长的王明晓三天三夜没有回家,一直在抢救室里坐镇指挥,直到把这名矿工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他说,凡是能到井下干活的,身体都是健康的,只要不是致命伤,都一定能够救活。担任国家矿山医疗救护中心主任后,王明晓将日常医疗和矿山救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对矿工兄弟的真挚感情融入到构建国家矿山救护体系的工作之中。他找来减灾和应急管理类的书籍进行补课,熟悉业务。他翻阅、研究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做了大量笔记。他走遍全国的主要产煤省份,对大型煤炭企业的医疗救护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整合了煤炭系统的医疗救护资源,明确了矿山救护的职能,理顺了全国矿难伤情上报机制,并且组织有关人员编写制定了矿山救护应急救援预案。在王明晓的不懈努力下,由国家中心、省级分中心、煤炭企业医院组成的三级矿山救援网络已经初步形成并且日臻完善,在重大矿难的急救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目前,我国矿难受伤人员的抢救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一个人的品行修养通常是可以通过他的言谈举止看出来的,与王明晓交谈,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上午,却给了我如沐春风的享受。他那谦逊的态度、宁静的神态、清晰的思路、睿智的谈吐、平和的语气……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种气度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想,应该是与他喜爱读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粗略梳理王明晓的人生经历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在王明晓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期,书,给了他极大的帮助和启迪。这并不是说每当王明晓遇到重大决择时,就会有一本或几本书如同锦囊妙计那样给他指点迷津,但毋庸置疑的是,书,丰富了他的知识,陶冶了他的性情,甚至滋养了他的容颜。书,给了他自信,给了他智慧。书,是王明晓一生中最大的资本。

人生之路看起来那么漫长,其实关键的地方只有那么几步,每一步,王明晓都赶在了点儿上,似乎如有神助。其实,并不是他的运气就比别人的好,而是因为他储备的比别人的多,所以他更善于把握机遇。百米冲刺,在起跑的那一刹那,你只要比别人快了那么零点几秒,就抢占了先机。不是有那样一句话吗?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准备的。

坐拥百城,智者先行。

猜你喜欢

总医院王明煤炭
Higher Derivative Estimates for a Linear Elliptic Equation
兖矿新里程总医院简介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
走过318
“看不见”的王明华
医科大学总医院
SOLUTIONS TO NONLINEAR ELLIPTIC EQUATIONS WITH A GRADIENT∗
麻省总医院在珠海起航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