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养老之重不能只靠孝道支撑

2009-11-30洪巧俊

金融博览 2009年10期
关键词:麻木生病子女

洪巧俊

民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只有大约1%的老人选择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另外99%的老人选择在家庭养老。研究表明,超过50%的子女对老人的态度是麻木的,“中国农村老人的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8月30日《成都商报》)

中国农村老人为何有如此之高的自杀率?报道没有解释,但我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长期关注,研究“三农”的人,没有理由不了解农村老人自杀的原因。我在家乡工作时,常常听到村里有老人喝农药,上吊的事情,每一次听后,悲痛就会涌上心头。我们家乡有这样的说法:“宁可世上挨,不可土里埋。”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去自杀!

自杀不仅仅是因为农村老人感到过日子艰难,更重要的是对生活感到绝望。农村老人不像城市老人,退休了有养老金,有医保,他们不种地就可能没有饭吃,不少乡村老人干农活要干到“两脚伸直见阎王”。也许有人说,那他们的儿子不会赡养他们?不是农村所有儿子都不愿赡养老人,而是这些当儿子的人也活得不容易,他们当中很多人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抬不起头来,家中有一个孩子读大学,多年的积蓄全花光不说,还要债台高筑;家里只要有一个人生病,全家人就要受穷。

孝道远离农村的现状确需引起社会的关注,但如果仅仅用孝道来支撑农村养老这把大伞,则显得有些天真。孝道式微的原因,应该说是受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及价值观的冲击,传统的“孝”所赖以依存的家庭体系已经裂变。

上个月父亲从老家江西来到我工作的广东,讲到老家一位老人的事。老人有三个儿子,他要求三个儿子每人每年给他和老伴赡养费120元,但二儿子就是不肯给,理由是自己都穷得揭不开锅,哪还有钱给父母?120元,在我们看来,这的确算不了什么,但对于一个农村的穷家庭来说,却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曾有研究表明,我国农村有超过50%的子女对老人的态度是麻木的。这个研究我认为是偏颇的,如果有条件、家庭经济宽裕,哪个不会孝敬父母?在乡村社会,不赡养父母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在村里做人也很难。要说农村的子女对老人的态度麻木,那在相当程度上也是生活的困苦让他们变得麻木了。

“老来福”本是人生晚年之福,但是我国不少农村老人却在无奈中苦熬残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黑龙江省一位人大代表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农村老年人群中,45.3%的老人与儿女分居,5%的老人三餐不保,93%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7%的老人吃不起药……我曾经对多起农村老人自杀事件作过调查,其中有不少老人是因为生重病,看到儿子为自己治病由富变穷了,不忍心再连累儿子有的家庭本来就经济拮据,生活艰难,老人一生病更是雪上加霜,老人认为自杀才是最好的结局:当然,也有麻木了的儿子,对生病的老人不管不问,让老人更加痛不欲生而自杀了结的,但这样的现象应是极少的。

农村养老之重不能只靠孝道支撑,重要的是将惠及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起来,制度性养老才是根本问题,才能让农村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

(摘自2009年9月1日《羊城晚报》)

猜你喜欢

麻木生病子女
预防做好 牛生病少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生病”的一天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生病的快乐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生病真难受
无题(2)
她为“破烂王”子女办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