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虫不同生长时期的饲养管理
2009-11-26佟庆
佟 庆
大麦虫属全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生育周期为180天左右。饲养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湿度和密度。
1幼虫的饲养管理
大麦虫幼虫的饲养和黄粉虫相似,主要以麸皮和混合配方饲料及蔬菜、瓜果为主。幼虫饲料参考配方:麦麸35%,中猪全价饲料(或大鸭全价饲料)34%,豆饼10%,发酵后的统糠或秸秆20%,维生素、混合盐1%。
幼虫期生长很快,2~3周可达0.5~1.0厘米长,4—5周可达5—6厘米长。幼虫饲养前期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后期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未成龄幼虫要多喂青菜,这样对蛹和成虫的生长发育有利。有的老龄幼虫在化蛹期以后,食欲表现较差,可加喂鱼粉,以促进化蛹一致。饲养过程中要根据密度及生长速度及时分箱饲养,以免相互残杀。夏季气温高,可喂些菜叶、瓜果等,气温高时多喂,气温低时少喂。
2蛹的饲养管理
大麦虫具有比黄粉虫更强的互相残伤取食的习性,因此需将化蛹的幼虫(不爱活动、蜷缩、皮肤光泽度差)挑出单独放在1个饲养箱中;也可将每个要化蛹的幼虫单独饲养,使之更快地化蛹。挑出的蛹可按不同日龄分别放在撒有1厘米厚粗麸皮的不同羽化箱里羽化,放蛹厚度以铺平1~2层为宜,过厚会引起蛹窒息死亡。放蛹后每天要检查,随时除去变黑、变红和软化的死蛹,还要防止蛹感染病毒。蛹的羽化适宜温度为25~30℃,湿度为65%~75%。在20℃以上时,经过6~7天后就羽化为成虫,羽化过程中要及时挑除死虫、伤残虫和羽化皮,并贴上日龄标签。对羽化后的成虫,在虫体体色变成黑褐色之前,就要转到成虫产卵箱饲养。
3成虫的饲养管理
成虫阶段为大麦虫的繁殖期,饲养成虫的目的是使其产大量的虫卵。雌、雄成虫的投放比例为1:1。成虫饲养密度为1000~1200只/米。成虫羽化后6~11天开始产卵,蛹羽化为成虫后2个月内是大麦虫产卵盛期,要注意加强营养和管理,每天喂养1~2次。先均匀撒上厚约1厘米的麸皮或混合饲料,再撒上拌有碎青菜的麦麸,以提供水分和补充维生素,随吃随放,保持新鲜,切忌过量,以免湿度过大、瓜菜腐烂、麸皮受潮霉变,致使成虫生病,降低产卵量。
成虫饲料参考配方:麦麸50%,鱼粉4%,中猪全价饲料(或大鸭全价饲料)15%,发酵的秸秆或统糠26%,食糖4%,维生素、混合盐1%。
4卵的饲养管理
大麦虫卵主要利用产卵筛收集。在饲养盆上先放白纸,白纸上撒1薄层麸皮,再放置产卵筛。成虫有向下产卵的习性,产卵时产卵管穿过铁纱网孔,将卵产到纸上或纸与网间的饲料中。接卵纸一般每3天更换1次,产卵盛期或产卵适温季节最好每天更换1次,次序是先换接卵纸,再添加饲料。成虫产卵盛期后,部分雌成虫逐渐衰老死亡,剩余的雌成虫产卵量也显著下降,所以应适时淘汰,以免浪费饲料、人工和占用产卵盒。
换收接卵纸时,要将同一天换收的纸叠放在同一个幼虫盒(孵化箱)内,让卵自然孵化,7~10天即可全部孵出幼虫,然后将接卵纸逐一抽出抖掉幼虫,让其在孵化箱继续生长发育。
5其他管理
①自相残杀。主要表现为成虫吃卵、咬食幼虫和蛹,高龄幼虫咬食低龄幼虫或蛹的现象。防止办法:一般要提供充足的营养,尤其是饲料中要有充足的水分供应;分级饲养,使虫体大小一致;将特别喜欢咬斗的虫子挑出来;减小饲养密度。
②细菌感染。一旦发病,要清理死虫、病虫;减少或停喂青菜饲料,更换干燥的饲料,通风排湿;全面消毒,每盒可用0.25克土霉素拌250克麦麸、饲料进行投喂,也可用氟哌酸、葡萄糖拌料投喂。
③螨虫为害。受害虫体主要表现为发黑干枯或者颜色正常且无缺损,但轻拈虫体则断裂。采取选择健康种虫、饵料处理、药物治疗、场地消毒、诱杀螨虫等措施来防治。
6管理注意事项
禁止非饲养人员进入饲养房,必须进入时应在门外进行杀菌消毒;防止蟑螂、蚂蚁、老鼠等与大麦虫争食饲料或咬伤虫体;室内严禁放置农药和其他异味大的药品,也不要饲喂发霉变质的饲料;应及时清除死亡虫尸,以免霉烂变质导致流行病发生;严禁饲料中有积水或饲料盘中有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