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适应性”课堂教学
2009-11-26高丽
高 丽
随着课改的持续深入和教学反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课堂中需要的是充满创造力的鲜活个体;强调的是学生已有经验、正进行经验和可能最终成为学生自身一部分的经验在教学上的重要价值;通过教学,应该使孩子的大脑充满疑问,懂得怎样去思考问题以及面对问题如何寻找答案……为此,我在教学中着力构建“适应性”课堂教学,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载体。现在普遍认为,适应性教学是指让在成就动机、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先前经验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的众多学习者达到共同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策略,强调教学起点要建立在深入了解学生差异和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教学组织也要有助于学生个体认知结构的优化,要积极关注生成资源并加以智慧运用。
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评价
如今,课堂教学与评价机制同步进行并一体化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所以,我们不仅重视对学习过程和知识达成度的评价,同时重视对学习态度、学习习惯、课堂参与度和实践能力的多角度评价,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个性化的理解、表达和应用并转化为相应的能力;同时,不仅关注对教学结果的判断,更在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密切关注学生学习的潜在状况和进行状态,及时判断学习的动态过程,调整教学进程。
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实践
为了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我们首先精心设计富有趣味性、新颖性、艺术性的学习情境,使知识的掌握成为一个积极能动的过程;然后不断创设积极的认知环境,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如游戏、课内外实验、网络交流以及社会调查等,让学生的思维、情趣、爱好、特点拥有张扬的空间并得以实现。
适应学生的学习能力,关注差异
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基础和学习偏好等来组织有效教学。
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互动,引导学生相互质疑答疑,反思借鉴,实现多向交流与教学互动。
捕捉生成资源。教学中不能仅仅关注预设目标的达成,更要安排好充分的弹性空间和留白空间,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各种资源,以适应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进程。
实施分层教学。针对班级授课制下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多样性的学习差异,将学习目标和练习题分为A、B、C三层,每一层代表着某一级的学习水平和深度,学生可以从教师所提供的多层学习任务和练习题中自主选择。当然,这样的“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时,可以选择不同的目标层,以适应个体发展的需要。
适应学生的思维特点,关注成功
教学中不难发现,有的学生善于应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有的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有的学生善于对信息做出主动的加工来进行理解,还有的学生善于通过直接经验来理解信息。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供与所学内容相联系的实际经验,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组织和加工,从而给学生创造空间,让他们更自由地翱翔于知识的海洋,去发现、探索、领悟,体验成功的快乐。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责任编辑 田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