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节日采访的方法
2009-11-26言靖
言 靖
这里的重大节日是指政治性的节日。主要涉及党政军、工青妇几个方面,依次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等。
我国节庆日、纪念日比较多,相关活动安排比较丰富,特别是围绕节庆对各方面的工作和成就进行的总结频繁,这些都让我国的节庆报道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重大节日报道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节庆活动报道和成就报道。对节日期间党和政府活动的报道,要讲大局,目的是鼓舞人心,增强信心;对节日期间群众活动的报道,应选择比较有典型意义的地区、项目,以反映社会生活积极向上的一面。而成就报道重要的是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感。总之,节庆活动报道要营造出普天同庆、欢乐祥和、昂扬向上、团结奋进的良好舆论氛围。
对这些节日的采访,各有特点,就其共性而言,有三点值得注意:
抓好纪念、庆祝活动采访
重大节日到来前后,有关方面在多数情况下会召开集会、游行、座谈会,或者举行游园、演出等活动来纪念和庆祝。这些活动往往都会有各级领导同志出席。记者要做好采访。首先要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挖掘背景材料,力求推陈出新;然后,要深入现场、强化观察,来收集第一手的新闻素材,抓“活鱼”。
现场报道的新闻事实,多数是记者在现场抓取的,事先往往不可能料到。写纪念、庆祝节日的现场活动,记者一定要深入“一线”,用心观察,否则就容易漏掉精彩的场面和细节。如:200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这一天,温家宝总理在海拔4161米的“生命禁区”玉珠峰站工地,与修筑青藏铁路的工人们一起度过劳动者自己的节日。记者敏锐地捕捉到总理主动邀请工人师傅们合影留念这一细节,精心记录下总理的话语:“来,我们一起合个影。”“和大家在工地上过节,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建设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难度最大的铁路,非常不容易。”这些现场捕捉的总理说的话亲切、自然、感人,传神地体现了“平民总理”的人格魅力和爱民之心、亲民之情和为民之举。在精心采访的基础上,记者最终写成《海拔4161米:总理跟我们合影》一稿,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荣获消息一等奖。
抓好相关成就采访
成就是节日采访的主题之一,各节日要突出自己的成就,如十一国庆节要着重采访各专区、各战线的建设成就,国力的增强,国民生活的提高,以及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等。
要做好成就采访,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采访“项目”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感。报道成就时,要科学、辩证地看待报道主题,不仅要横比,还要从历史的、发展的高度来看待。成就并非是静止的,报道要寻找与时俱进,能体现时代变化、时代精神的新“项目”。几十年、几年不变,“老生常谈”。这样的成就报道不仅受众厌倦,甚至会闹笑话,严重的还会造成错误和偏差。如20世纪80年代小煤窑遍地开花,缓解了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是重大成就。而今天小煤窑已是重大的安全隐患、资源浪费和污染,这时的成就却是关停了多少小煤窑。
其次,成就采访要找好切入点,增强可读性。节庆报道的切入点要紧扣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展示生活中的亮点,善于发掘那些日常生活中大家熟视无睹的变化,让人产生共鸣。上海解放50周年,《解放日报》的报道切入视角就很巧妙,例如,从上海人吃年夜饭形式和拜年方式的变化来反映上海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大鱼大肉的家庭团圆到上饭店吃年夜饭。再到定年夜饭送上门;从拎蛋糕上门到送贺卡。从通过电话、手机拜年到鲜花礼仪速递等。这些视角贴近生活,见微知著。使传统报道有了新意。
最后。成就采访要注重“点”“线”“面”结合。做到多角度全方位。成就报道要注重“面”和“线”上的采访,做到胸有全局,居高临下。从整体上反映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没有“面”和“线”,可能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出现导向偏差。甚至犯错误。有了全局的“面”和“线”,还要从“点”上贴近人们的生活,深入基层采访,形式多元地反映真实生活的成就。如果忽略了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差别,单纯的“面”和“线”上的采访也会造成认识上的偏差,这样的成就报道也会造成误导。例如,报道教育方面的成就,高校连连扩招,形势喜人,但如果沉下去采访,会发现在这个高速增长的数字背后,存在着专业设置的不合理、就业困难等暗流。如果一味用增长的数字说话,下面上工夫。就可能得不到群众的认可,也会忽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做好采访前的报道策划
要做好重大节日的报道存在一定难度。从新闻媒介来说,对这类报道较多,选题和报道模式容易固定,比较难以突破和创新。同时,这类报道的对象往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向来为新闻媒介所重视,短时期内成为密集的共同报道题材,因此很难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报道风格特色。从受众来说,接触这类报道较多,千篇一律的选题、老生常谈的内容,容易造成大家的厌烦甚至逆反心理。不利于他们接受新闻信息。因此,重大节日报道要做好采访前的报道策划。以在竞争中打破“同质化”。这就要求重大节日的采访报道,不能仅仅理解为当日的报道,而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有些重大的纪念日,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逢五”、“逢十”的纪念日,要提前几个月甚至半年便着手准备,考虑计划。积累采访。
重大节日的报道策划优势在于可预见性,时间充裕,策划者可以充分利用报道开始之前的时段进行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此外,新闻媒介对这一类型的报道一般都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和经验,为报道策划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策划要尊重新闻的特点,注重报道实效,而不是注重策划技巧的炫耀。策划者不能跳出来表现自己,甚至强加于人地报道。好的策划是“润物无声”的,它要求报道能够让事实本身说话、让受众自由思考,最终达到传播者所期望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报道策划是为了向受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新闻,取得更好的效果,它只是一个手段,而不是目的。报道策划的目标是使新闻报道在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的前提下,为新闻传媒争取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