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雎》教学设计

2009-11-24吕晓元娄秉军

黑河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关雎淑女朗读课文

吕晓元 娄秉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播放由课文改编的动画片,观看后请学生概括片中的主要内容。

二、介绍作品

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诗经》。

教师整理强调:《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五百余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所谓《诗经》“六艺”,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风:“风土之音曰风”,是各国的土乐民歌。雅:“朝庭之音曰雅”,是朝庭里的乐歌,分“大雅”和“小雅”。颂:“宗庙之音曰颂”,是宗庙演唱的祭歌,有“周颂”“鲁颂”“商颂”。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陈述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言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三、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小声跟读,注意字音、节奏、情感。

2.学生自由朗读,前后桌同学互相听读。

3.学生范读后,其他同学给予评价,指出优点和缺点。

4.学生齐读。

四、分析课文

师生共同合作,学生分析课文后教师总结。内容如下:

第一行:以起兴手法开篇,由关雎立在水中的沙洲上鸣叫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喜爱的配偶的联想。由此奠定了全篇的抒情中心。此处,写鸠鸟鸣叫,既象征男女欢爱,又给诗歌增添了浓浓的欢乐气氛。

第二行:诗歌运用比喻的手法,以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挑选、采摘荇菜的动作,隐喻淑女难以追求。

第三行:通过对君子求之不得的具体情态的细致描写,极其逼真地表现了他对心目中恋人的痴情和执着。

第四、五行:虚写君子在想象中与淑女相会的情景。诗歌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设想这位女子已经答应君子的要求,于是他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亲近她,友爱她,并使她快乐异常。

诗歌通过对这种幻想的烘托渲染,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很短,却很完整,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五、问题探讨

1.此男子为何喜欢这女子?

(教师引导学生:这女孩不仅仅是美丽善良,而且还表现出劳动中的女子的古朴美。)

2.他为什么不去追求她?而只是在那里单相思?

3.老师知道青春期的你们现在也有自己喜欢的异性同学,怎样处理情感问题才是正确的呢?

(教师引导学生:应该利用好时光努力学习,把与异性同学间的真纯的情感深埋在心里,将来或许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

六、教师小结

这是一首青年男子的恋歌,描绘他对一位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和对美满婚姻的渴望。

写作特色:1.运用重章叠唱、回环咏唱的章法。 2.起兴的艺术手法鲜明。3.双声叠韵的运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音乐美。

七、能力迁移

布置作业:请将课文改写成一篇抒情散文。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关雎淑女朗读课文
做淑女好难
快乐的小淑女
《青铜葵花》选段
《〈诗经〉二首》随堂练习
《关雎》主旨误读的是与非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从《诗经》比兴循环解释现象探究“兴”的起源——以《关雎》《汉广》《樛木》三诗为例
文艺小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