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流行语中的模因
2009-11-20黄慧君
黄慧君
[摘要]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语言模因论有利于语言的发展,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为我们进行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尝试从模因论的角度去剖析网络流行语中模因的传播现象。重点分析网络流行语模因的传播方式以及网络语言模因变为网络流行语即强势模因的原因。
[关键词]模因论 网络语言与模因 传播方式 强势模因
一、引言
当今社会,网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已蔓延了整个地球。它的迅速发展也带来了它的附属品——网络语言的蓬勃发展。网络语言由于它特殊的载体和现实虚拟性,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所以,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之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流行语。目前,我国已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探讨。例如,从语体学角度论述网络语言的构成、性质及特点;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框架内,有学者分析了网上会话的话轮特征;也有学者从语法和词汇视角解释网络语言的变异问题等。本文则尝试从语言模因论的角度,来探讨网络流行语的复制和传播方式及其形成原因进行探讨。
二、模因论与网络语言中的模因
模因论(memetics)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试图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对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文化具有传承性这种本质特征的进化规律进行诠释。模因论中最核心的术语是模因(meme)。该术语是由新达尔文主义( Neo- Darwinism)倡导者理┎•道
金斯(Richard Dawkins)在1976年所著的《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首次提到。Meme一词来源自希腊语mimeme,它的意思是“被模仿的东西”,为了在读音上与gene相似,道金斯去掉了词根mi-变成了meme。这样容易让人联想到英语单词memory(记忆)或者联想到表“自己”或“同样”的法语单词même。在国内,我们将其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种模仿现象,与基因相似。我们可以把基因和模因当作一种复制因子,但它们有着不同的行为特征。基因是通过遗传而繁衍的,但模因却通过模仿而传播。基因作为复制因子是推动生物进化的进程,而模因作为新的复制因子是驱动着文化的进化。新达尔文主义者指出,只有当某种思想或信息模式被别人复制、重复传播时才能称为模因,也才具有模因性。因而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牛津英语词典》将其解释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can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netic means,esp, imitation)。也有学者把meme定义为记忆中的信息单位,它能够从一个人的记忆中复制到另外一个人的记忆中去。通俗地说,它像是一种大脑的病毒(virus of the mind)。目前,模因论已经被应用到社会文化的各领域中,用于解释其中的许多现象,尤其是网络流行语的传播现象。网络流行语是通过模因而得到广泛传播的语言模因现象,从而推动了网络语言的发展。
网络语言(net-speech)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去理解。广义的网络语言包括三大类:一是与计算机和网络有着的专业术语,如“内存、硬件、主机、局域网、调制解调器”等。二是与网络文化现象有关的用语,如“博客、网吧、网名、黑客”等。三是指网民在网聊或者论坛上使用的一些另类的网络符号、网络数字和语言,如“稀饭、果酱、rpwt、:-D”等。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第三类网络语言由于其标新立异、时尚前卫等特点,受到网名们的追捧成为网络流行语。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指在网络上流行的语言,是网名们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因而,本文选取第三类语言作为探讨对象。但仍需指出的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网民们并没有把其界限划分的泾渭分明,而是互相揉合。
三、网络流行语模因的传播方式
布莱克摩尔(Blackmore)认为模因的传播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对结果的拷贝和对指令信息的拷贝。”即模因表现型和模因基因型。在国内,何自然将模因基因型又细分为相同信息直接传播和相同信息异形传播;将模因表现型分为同音异义横向传播、同形联想传播以及同构异义横向传播。下面,我们将从模因的这两种传播方式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复制和传播机制。
(一)模因基因型传播——内容相同、形式各异
当新的模因在重复传递和复制的过程中,其原始信息并未发生改变,只是以“换汤不换药”、“新瓶装旧酒”的形式进行传播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一类信息的传播机制归纳为模因基因型传播。布莱克摩尔认为,以传递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之中,可以将之比喻为基因型的模因。
1.相同信息异形传播
这是一种以复制信息内容为主的模因。它以纵向递进的方式传播。这类信息在复制重新传播的过程中其表现形式可谓“五花八门”,或者说在复制过程中出现了模因的移植,但其要传达的原始信息是不变的。这也正体现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网络流行语中,这种相同信息异形传播的模因基因型表现为:
(1)缩略型
为了提高效率,节约上网成本,网民们常常会使用一些缩略语。例如,目前网上比较流行的一些英语缩略语言有CU(再见)、OIC(哦,我明白了)、BTW(顺便问一下)这些模因分别从“See you”、“Oh, I see”、“By the way”复制。当然,流行的汉语缩略语也有很多,如“BB=宝宝”、“PMP=拍马屁”、“口爱=可怜没人爱”等。
(2)谐音型
谐音型主要包括數字谐音型和汉字谐音型。数字谐音型通常是根据10个阿拉伯数字的发音,组成一些输入便捷、简单易记的字词。例如,“7758”复制于“亲亲我吧”,通过汉字的读音与数字的读音相似,以另类快捷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相同的情感,更能博得对方的好感。所以这类仿制方式在网络用语中相当常见,特别是在年青人当中:886(再见喽)、9494(就是就是)、8错(不错)等。汉字谐音型往往模仿汉语普通话发音或方言发音,萦造了一种幽默风趣的效果。例如“大虾”的原始信息是“大侠”,意指计算机高手,因一些水平较高的电脑爱好者因长期沉迷于电脑而弯腰驼背,形似“大虾”而成为成功的模因;“斑竹=版主”;“木有=没有”;“白白=Byebye”;“酱紫=这样子”等。
(3)混合型
混合型比较常见的是英汉以及数字的混用。例如,“你真High”源于“你太高兴了”;“Me2”与复制的“Me too”同义;“B4”=“Before”等。
(4)符号型
网民们将键盘上的一些特殊符号排列组合,造出了许多新颖的象形表达方式,以形会意,给人耳目一新、栩栩如生的感觉。例如,“:-)”、“:-D”、“8-)”、“-_-”这些都是“笑”的模因变体。
2.相同信息直接传播
这类信息主要包括各种电影台词、引语、口号、名言警句以及复述别人说的话等,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不改变信息内容和信息结构直接加以拷贝。在最近的网络流行语中,“山寨”这个字可为相当的火。它源于广东话,指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现在其应用范围涉及到各行各业,如“山寨手机”、“山寨版《丑女无敌》”、“山寨文化”、“中国式山寨”等,这些都是通过引用“山寨”这一强效模因将相同的信息(即表达其仿造化、平民化、快速化的含义)直接复制和传播的。又如,随着《士兵突击》的热播,钢七连的连训“不抛弃不放弃”在四川5•12大地震中被无数网民直接引用,鼓舞激励了无数灾区同胞。这种传播方式也体现在一些音译外来词上,如“酷=Cool”、“贴士=Tip”、“FT=Faint(晕倒)”、“OVA=Original Video Anime(原创影象动画)”等。
(二)模因表现型传播——形式相同、内容各异
道金斯认为,我们可以将复制、传播模因过程的行为表现看作是模因的表现型。这类信息在传播方式上采用恒定不变的表现模式,但其内容则发生了变化,可谓是以“移花接木”方式出现的横向并联传播的模因,是模因的表现型。
1.同音异义传播
在网络语言中这类传播方式比较普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由于电脑本身的瓶颈—智能全拼输入系统;二是网民们为了追求新、奇、特的心理而刻意的敲出一些错别字或者为了节约时间,这样就难免影响其“质量”。例如,“果酱=过奖”,果酱的原始信息是指由蔗糖与含有果胶的果汁煮熬而成的果子制品,但在网络流行语中仅仿制了其音,其义却发生了变化表示对别人赞赏的一种谦虚回应。这类传播方式还有“稀饭=喜欢”;“粉=很(与闽南发音相似)”;“虾米=什么(同上);“表=不要”等。
2.同构异义传播
这一类语言模因传播方式在网络上尤其活跃,主要是指语言模因的结构和形式没有发生变化,但随着宿主目的的变化,其内容往往被新的信息所代替。例如,网络知名度极高的句型“很……很……”,这一结构最开始源自于马克思在1845写成的重要著作Theses on Feuerbach《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到工人阶级在兴登,卡瓦仑切以及莱茵地区的斗争时说“sehr gut, sehr beeindruckend, sehr harmonisch.”,翻译成中文就是“很好,很深刻,很和谐”。2007年末,一个小学生在接受央视新闻采访时说道:“……弹出来一个网页,很黄很暴力。” 2008年初,“艳照门”事件发生后,阿娇用“很傻很天真”来形容自己。随后这一表达形式很快在网络上得到复制和传播并涌现出了“很恒很源祥”、“很假很坦白”、“很乐很OPEN”、“很爽很摇滚”、“很丑很封建”、“很靓很环保”等无数模因变体。又如,“……族”在网络上也特别流行,它作为强效模因被到处复制和传播,出现了“SOHO族”、“啃老族”、“啃椅族”、“月光族”等。当然,同构异义传播的模因并不局限于字词,在段落、篇章上这种传播方式也同样盛行。例如,在《武林外传》这部电视剧里佟掌柜曾唱到“郎君啊……你是不是饿得慌,如果你饿得慌,对我湘玉讲,湘玉我给你溜肥肠……”,这段唱词就是模仿于《杜十娘》里“郎君啊……你是不是饿得慌,如果你饿得慌,对我十娘讲,十娘我给你做面汤……”这个事例中佟湘玉只是只仿制了歌词的句型结构,填充了不同的内容;又如,在网络上现在盛行着《大话西游》经典台词之爱你一万年的考研版、中国足球版、彩票版、方言版等,这些都是利用对原结构的模仿来传达新的信息。
同构异义传播也表现在一些词语的意思发生了质的变化。例如,“打酱油”不再是我们熟悉的字面意思,在网络流行语中用其来代替“路过”进行快速回复;“俯卧撑”的本意是指增强臂力的一种辅助性体育运动,而在网络流行语中成了网友对一些问题因某种原因引而不发甚至做立场中立状的代名词;“灌水”本指将水倒进或装进容器中,而在网络流行语中表示发无聊的贴子等。
四、网络流行语模因形成的原因
为什么有些网络语言能被网民们反复仿制传播成为网络流行语,而有些却在竞争中惨遭淘汰?这是因为模因的复制传播能力是不同的,某些信息易于引起人们注意、认同、记忆和感染,成为“强势模因”;而另外一些则不能,就成为不了活跃模因。“在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选择压力。所以在数量极大的潜在的模因中,能够生存下来的模因为数并不是很多,只有很少一部分模因能成功地从一个人的头脑被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头脑,,从人的头脑拷贝到印刷品,或是从人的声音拷贝到光盘上”。语言的选择和使用过程就是各种模因相互竞争的过程,能否成功PK掉其它模因取决于其作用和性质。网络语言要想成为流行语即“强势模因”被不断地复制和传播,其必须具备下述特性或其中的一种。
(一)时尚性
语言的时尚性即要切合社会潮流,大众心态,具有时代气息。运用网络的主体是80后代人,他们古灵精怪,性格叛逆,时尚前卫,勇于打破常规,充满了创新意识。这些特点也反映在了其网络语言使用上。他们乐意模仿眼下的一些流行歌曲名、暢销书名、电视剧名、经典台词等并将其在网络上广泛传播,使这些语言信息成为“强势模因”。如随着《我的青春谁做主》这部电视剧的热播,“我的……谁做主”这一表达形式很快就在网络上复制和传播,成为一种新的语言时尚。于是出现了“我的美白谁做主”、“我的地盘谁做主”、“我的暑假谁做主”等语言模因变体。
(二)实用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新的语言信息的产生源于社会交际的需要。只有那些能满足人们交际要求的语言信息,才会被大众接受,并不断的模仿和传播,从而形成“强势模因”。在网络上一些脏话、俚语往往遭于屏蔽,网民们就不得使用一些缩略语或以其它形式来代替这些字眼,例如,“TMD”、“牛B”、“BT”“RPWT”等。正是因为这些表达形式满足了网民们的特殊要求,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才能成为“强势模因”被固定下来并逐渐复制和传播。
(三)形象性
由于网络交流缺乏面对面交流的真实语境,人们无法通过非言语交际手段表达一些情感,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网民们在交际中使用一些表情符号和图片使得信息更加形象直观的传递给信息接收者,更好的来完成交际的认知过程。例如,用Orz表示佩服;#^_^#代替脸红;^ο^等于可爱等。这些表达方式有效的弥补了非面对面交际的缺失,使语言生动充满活力,从而在互联网上打败其它弱势模因成为成功的模因被网民们仿效和使用。
(四)简约性
网民们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往往对一些错别字视而不见或者频繁的使用一些数字、谐音以及缩略语等来使表达更加简练。例如,“70885”这个模因和“请你帮帮我”的发音近似而被复制,网民只需敲打5个键就可以把原始信息的意思表达出来,大大减少了时间,增强了语言的时效性和表现力。所以这类模因受到网民们青睐,被大量复制、迅速传播。类似的还有“板斧”源于“版副”;“3Q”源于“Thank You(谢谢)”等。
五、结语
基于达尔文进化观的模因论为我们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新的视角。网络语言的出现说明模因对新兴语言的出现及其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流行语的盛行更加说明了它是一种成功复制的模因。本文试从语言模因传播的两大类型——模因基因型传播和模因表现型传播,分析了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方式,并总结了哪些网络语言模因能被网民们反复仿制传播成为网络流行语,即成为强势模因,它们需具备时尚性、实用性、形象形及节约性等特点。
参考文献:
[1]秦秀白.网语与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94):1.
[2]秦俊红,张德禄.网上会话中的话轮转换[J].外语电化教学,2005,(105):41.
[3]柴磊.网络交际中的语言变异及其理据分析[J].山东外语教学,2006,(2):43.
[4]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J].语言科学,2005,(11).
[5][英]苏珊•布莱克摩尔著.高申春,吴友军,许波译.谜米机器[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6]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