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就业服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09-11-19耀余菜花袁勤俭

现代情报 2009年9期
关键词:就业服务江苏省信息化

赵 耀 余菜花 袁勤俭

〔摘 要〕本文综合运用网络采集数据法与实地调研法,首先深入剖析了江苏省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的现状,然后在借鉴国外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江苏省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江苏省;就业服务;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09)09-0219-04

Research of the Status and the D evelopment Advice

on the Employment Service of Jiangsu ProvinceZhao Yao Yu Caihua Yuan Qinjian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Abstract〕Firstly,using network data collection method and the field research method,the paper gav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employment services in Jiangsu province.Secondly,According to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foreign employment services i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ork and the situation of employment services in Jiangsu province,it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the work of employment service.

〔Key words〕Jiangsu province ;employment service;information technology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也是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以及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的问题之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任务繁重、艰巨、紧迫,特别由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困境,极有可能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从而使我国近期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信息技术在就业服务领域的应用可以提高就业服务水平,有效缓解就业压力。就业服务信息化即在就业服务领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拓展就业服务范围、渠道、方式和内容,促进就业信息交流与共享,进而提高就业服务效率和质量。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例如,菲律宾政府在一些公众场所设立“电脑亭”,供没有上网条件的公众查询就业服务信息。我国政府也一直非常重视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例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建设多层次、多功能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信息统计、分析和发布工作,改善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和政策咨询服务。加快全国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明确将就业服务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总体发展战略。同样,江苏省对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也非常重视,并且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江苏省以劳动保障网为依托,先后开通了公共就业招聘、社会保险经办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了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服务。

与国外、国内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好的地区相比,江苏省尚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有必要对江苏省就业服务信息化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江苏省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 江苏省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的现状分析

1.1 江苏省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江苏省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连接各级就业服务机构的计算机网络初具规模

目前,江苏省及其所辖的13个地市已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门户网站,建站率达100%,在苏南一些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部分地区已经建设完成了贯穿市、县、区、村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平台。例如,苏州就业服务网络已经覆盖其所辖的各个行政村。此外,各级劳动保障网经过多次升级改造,内容更加丰富,服务功能更加完善。

1.1.2 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在就业服务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江苏省地市级、甚至有些县市级的劳动保障机构都积极采用了原劳动保障部推广的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就业与失业管理、就业服务、职业介绍、失业保险征缴与发放和就业培训等业务环节已经实现了信息化,使工作效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1.1.3 公共就业招聘服务网日趋完善

由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主办、专门从事就业服务信息发布的重要门户网站——公共就业招聘服务网在江苏省大部分地区都已建立,功能日趋完善,开通了单位招聘、个人求职和省职介招聘窗口,为个人、企事业单位发布和检索就业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提高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匹配的效率。此外,个别地区在招聘服务网站原有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就业服务工作特点,还拓展出了一些新的服务内容,例如,通过太仓公共就业招聘服务网,市民只要办理一张劳动保障卡,取得社会保险号,就可以通过因特网登记和获取求职信息。

1.2 江苏省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江苏省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

1.2.1 农村因特网普及率较低

目前,就业信息流动的渠道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实体劳动力市场;另一种是虚拟劳动力市场,即企业站点、行业站点、公共在线劳动力市场、劳动保障网等因特网站点。但根据CNNIC最新发布的因特网调查报告,目前农村因特网普及率仅为7.1%,只是城镇居民因特网普及率的1/4。虽然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村因特网与其他省市相比,普及率相对较高,但是与城镇相比,农村的因特网普及率明显偏低,一方面不利于农民主动地获得及时、有效、准确的就业信息,限制了农民就业的地域、行业范围,也不利于农民充分利用闲暇时间,机动、灵活地就业;另一方面,严重阻碍了城镇招聘信息向农村的传递,导致部分城市和地区出现了用工难的问题。

1.2.2 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南北差距较大

目前,江苏省地方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的财政拨款,少量来源于省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由于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不平衡,因此苏北对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少于苏南,就业服务网络建设落后于苏南。苏北地区,个别乡镇一级还没有建立独立的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更谈不上在行政村一级设立工作站;而苏南地区已基本建设完成贯穿市、县、区、村城乡一体化的就业服务平台。例如,无锡早在2005年,就已经在全市24个街道、59个乡镇建立了劳动保障所,市区建立了52个劳动保障工作站,滨湖、锡山等市(县)、区也在行政村一级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站。

1.2.3 外来、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服务问题突出

江苏省外来、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服务问题并存。苏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是主要的劳动力输出地区,外出务工人员打工主要依靠的是传统的血缘、地缘和人际关系网络,通常经“资深”的外出务工人员介绍,一轮带动一轮的滚动式方式外出务工,就业受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限制,而缺乏对外出务工人员流动的合理引导。苏南地区经济发达,需要大量的外来劳动力,是主要的劳动力吸纳地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强、工作不稳定,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管理不到位,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但目前江苏省缺少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登记制度。

1.2.4 江苏省劳动保障部门信息资源搜集缺乏主动性、加工深度不足

就业信息收集是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就业信息的收集,有助于为求职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提高就业服务水平。目前,由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主办的公共就业招聘服务网的就业信息来源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用工单位通过公共就业招聘服务网发布招工信息;另一种是求职者通过公共就业招聘服务网提交个人信息。这两种都是被动的信息收集方式,获取的信息资源非常有限。此外,江苏省大多数地区的公共就业招聘服务网只是简单地将这些信息原封不动地“搬”到网上,缺乏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进一步加工。

1.2.5 就业信息服务方式主动性不强

除传统的就业信息服务方式外,虽然江苏省的就业服务大多是利用因特网,但仅为供求双方提供一个被动式的信息服务平台,供求信息通过因特网发布到系统中,求职者和企业只能通过访问系统平台来获取所需内容,缺乏对供求双方的进一步的合理引荐、匹配等工作和信息主动推送服务。由于企业和求职者不可能随时随地查看劳动保障网发布的最新信息,这不利于他们及时了解新颁布的政策法规和就业信息等,有可能使求职者错过良好的就业机会,使企业错失合适人才。例如,江苏省及13个地级市的14个劳动保障网中,除江苏劳动保障网为用户提供政策法规方面的“信息订阅”功能外,其他网站均未发现类似的服务内容。

1.2.6 绝大多数劳动保障网站有待完善

作为劳动保障部门对外进行业务办理及各种就业服务信息发布的主要平台和窗口,江苏省各地区的网站建设质量参差不齐。主要表现在:

(1)网站结构混乱,类目和类名的设置不合理、不规范。就业服务工作是劳动保障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因此理应把“就业服务”栏目放在网站首页最醒目的位置,但是一些劳动保障网站胡乱放置。例如,盐城劳动保障网将“劳动就业”包括在首页的“信息查询”大类下,竟然作为二级目录,这种结构设置不利于求职者快速地获取就业信息。又如,宿迁劳动保障网首页同时设置了“就业广场”、“劳动就业”和“信息查询”栏目,这容易给访问者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2)信息胡乱堆砌,分类、组织不合理。有的地方劳动保障网只是把平时的新闻、通知、文件等匆匆地“搬”到网上,页面内容缺乏合理的规划,信息杂乱无章。例如,镇江劳动保障网的“表格下载”栏目,将所有表格文件未经组织,混乱地“堆”在一个栏目下面。

(3)网站交互性不强。江苏省所有市级劳动保障网都包含“12333咨询服务网”,只是提供了问答式的交互服务,而没有提供诸如BBS、社区之类互动性很强的服务平台。

(4)信息量少,更新速度慢。例如,盐城劳动保障网涵盖的许多板块形同虚设,没有发布任何信息,作为就业服务工作的主要窗口,没有建立“公共就业招聘服务网”,仅将“劳动就业”置于“信息查询”大类下,且还在建设当中,没有任何信息。

1.2.7 就业培训信息化水平低

尽管江苏省就业服务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但江苏省各地劳动保障部门所提供的就业培训服务,采用的基本上还是单一的传统实体教学模式,即现场授课、现场培训和现场考核,没有充分利用因特网等信息媒介拓展出新的培训方式和内容。除无锡、苏州、淮安劳动保障网外,江苏省其他地区的劳动保障网都没有建立“就业培训”栏目,即使上述地方的网站设立了就业培训栏目,该栏目的内容也非常简单,如淮安的“就业指导”栏目只包括:“求职技巧”、“职场故事”、“面试技巧”和“简历之窗”4个子栏目,而苏州的“就业培训”栏目中只含有一条信息。

1.2.8 江苏省缺少企业化的大型在线劳动力市场

江苏省缺少企业化的大型在线劳动力市场,大型的、排名前列的大型公共在线劳动力市场归属地都不在江苏。例如:智联人才招聘网总部设在广州东莞,中华英才网总部设在北京,前程无忧网总部设在上海。

2 推进江苏省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2.1 进一步提高农村因特网普及率

针对江苏省农村因特网普及率偏低、农民很难获得所需的就业信息以及城镇就业信息很难传递到农村等问题,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决:一方面可以出台一系列针对农村因特网接入的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农村因特网的接入成本,让具有购买计算机设备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而无力承担偏高的因特网费用的群体,能够成为因特网用户;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政府投资在村委会建立具有若干台接入因特网的计算机的信息中心,并且具有兼职的人员负责管理,以解决购买计算机等基础设施有困难和不具备计算机应用技能的群体使用因特网问题,为农民查阅就业信息提供便利。

2.2 加大省财政对苏北地区就业服务信息化投入

目前地方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的财政拨款,由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财力有限,地方财政无力在就业信息化上增加太多的投入。鉴于这种情况,江苏省在省财政对地方进行拨款时,要适当地把拨款向苏北地区倾斜,让这些地区也有足够的资金来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值得指出的是,拨款后,要做好款项使用的监督工作,保证拨款用于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

2.3 有效做好外来、外出务工人员的管理

针对苏北地区外出务工人员缺乏一个完善的流动导向机制问题,需充分收集市场信息,科学组织劳务输出。为此,可通过以下方法:第一,劳动保障部门可以从本地外出务工人员中选定一些综合素质较高者作为信息员,通过授予荣誉称号或颁发荣誉证书等形式鼓励信息员及时传递用工信息,以引导本地务工人员外出务工;第二,在劳动保障部门内部有专人负责搜集并提供用工信息;第三,劳动保障部门应主动与需要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企业建立起长期的劳务合作关系,推送本地求职人员外出务工。

虽然苏南地区的外来务工人员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如果不能对这些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有效管理,会给当地带来一系列潜在的社会稳定和安全问题。因此,建议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数据库,做好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就业登记工作,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这不仅可以使政府及时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就业的详细情况,还能够帮助外来失业人员再就业和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推送合适人才。

2.4 主动收集就业信息,提高就业信息质量

针对江苏省出现的信息收集缺乏主动性问题,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一方面,由省劳动保障厅的牵头,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之间建立合理的信息采集分工和协作机制,把信息收集工作纳入负责的部门和个人的绩效考核,调动他们采集信息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劳动保障部门应该积极与非政府组织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以鼓励智联招聘、应届毕业生、前程无忧等企业主动提供就业信息。

信息加工深度不足,信息质量不高,主要是由于从业人员信息服务意识薄弱,信息分析技能不强。为此,建议由具备职业信息分析师资格的人员担任职业信息服务工作,可以采取对内部人员进行培训让其具有职业信息分析师资格,或者直接引进该类人才。另外,建立科学的劳动力供求分析和预测系统、失业预警系统、劳动力价格调控系统等,对就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以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值得指出的是,江苏省级劳动保障网已经提供了“劳动力供求分析”和“工资价格分析”等服务,值得在全省推广实施。

2.5 主动推送就业服务信息

针对江苏省就业信息服务方式缺少主动推送问题,一方面,可以利用就业服务信息系统所收集的企业和求职者的信息,根据企业和求职者的供需特性,进行匹配,采用信息订阅方式,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话、网站、电子邮箱、手机短信等手段定期推送就业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在公共场所,如村委会、图书馆、就业服务大厅等,设置就业服务信息查询设备,以便于求职者及时获取就业信息等。

2.6 科学构建劳动保障网站

劳动保障网质量不高,可能主要是由于网站构建人员缺乏专业的网站建设知识和技能,因此为了科学构建江苏省劳动保障网站,建议在调研国内外就业服务网站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各地的实际情况,听取信息化专家意见,根据信息构建理论,从网站信息的组织、标识、导航和搜索四个方面,优化劳动保障网站结构,科学组织网站内容。此外,为了增强网站的交互性,可以通过建立诸如BBS、社区之类互动性很强的服务平台,为网站管理者、求职者和企业提供交互式服务。

2.7 重点发展在线培训服务

在线培训方式是一种成本低、不受时空和培训人员数量限制的有效培训服务方式,国外很多企业和就业服务机构都广泛利用因特网提供培训服务,而江苏省目前的培训主要还是传统方式。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在线培训的优势,江苏省劳动保障部门可以利用Flash等信息技术制作一批关于诸如面试技巧、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多媒体培训资料,充分利用因特网提供丰富的培训服务内容。此外,还可以利用因特网发布培训信息和开展远程培训服务。

2.8 培育企业化的大型在线劳动力市场

除大力投资建设各级劳动保障系统站点,提高江苏省就业服务信息化能力外,江苏省应该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或通过奖励的形式,鼓励民营资本进军在线劳动力市场领域,培育出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领先的在线劳动力市场,以更好地服务江苏省的就业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丁华军.信息化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8):146-149.

[2]马超群.信息化作用下的城市就业研究[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7,(17):22-27.

[3]罗琼,徐盈之.信息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2007,(1):33-37.

猜你喜欢

就业服务江苏省信息化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构建与完善毕业生就业服务与跟踪体系
需求理论在高校图书馆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江苏省纪委
江苏省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