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2009-11-19孙玉坤
孙玉坤
摘要:信息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之栋梁,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对象,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也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议题之一。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高校图书馆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数字化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国民是否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影响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信息素养的培养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焦点话题,而大学生是国家未来之栋梁,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对象,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既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也是“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议题之一。
一、信息素养的定义与特征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1974年提出的,根据他的观点,信息素养应该包括三个层面:文化素养(知识层面)、信息意识(意识层面)以及信息技能(技术层面)。他认为,学习者具备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道德、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后来,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信息素养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199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信息素养是人能够判断何时需要信息,并且能够对信息进行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的能力。”同年,道尔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定义: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他能够认识到精确和完整的信息是作出合理决策的基础,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形成基于信息需求的问题,确定潜在的信息源,制定成功的检索方案,从包括基于计算机的和其他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用于实际的应用,将新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以及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使用信息。虽然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视角界定了信息素养的定义,但由于信息素养是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其内涵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变化,直到目前,信息素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可见,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综合性概念。
二、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高校图书馆是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基地。在信息化社会,大学生信息素养的高低决定了其综合素质的整体水平。高校图书馆具有资源优势、人员优势、技术优势、环境优势,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馆藏内容更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除原有的纸质文献外,还拥有大量的电子文献、机读文献、数据库以及通过网络而获取的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说,图书馆是信息资源的集散地,这就为培养学生利用信息的各种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大学校园里开展信息素养教育,除了一线教育部门负有首要的教育职责外,文献信息保障部门也是一支重要的教育力量,高校图书馆身负两个方面的使命,责无旁贷。大学生通过图书馆,可以阅读到各种类型与内容的文献信息,最终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培养自身信息素养的目的。
2开设《文献检索》课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平台。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就是要培养他们的信息观念、信息意识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主干课程就是《文献检索》课。1984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和利用)课的意见》,文件规定在全国有条件的高校广泛开展《文献检索和利用》课教育,旨在提高大学生的情报意识和文献检索技能。2002年,教育部又首次将《文献检索》课的教学内容改成信息素质教育。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文献检索》课,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它正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广度的课程,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平台,也为我国全面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普遍认识到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逐步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相关内容与课程,经过不断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但从信息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来审视,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信息素养教育理念不清晰,目标不明确,缺乏系统性。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的课程主要以单独设置为主,很少与专业课的学习相结合。学校在设置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和教学内容时,并不清楚要培养大学生什么样的信息素养。形成什么样的信息能力。由于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不明确,致使没有形成科学的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存在着培养过程不连贯、课程设置混乱、同一知识内容在不同的课程中重复出现等现象,而另一些信息素养所必需的内容(课程)却未设置,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群。不同学校设置的同一名称的课程,其内容也相差甚远。
2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肤浅,教学时间安排不尽合理。目前的信息素养教育大多停留在只讲述文献基础知识、简单的检索语言等方面,缺乏对现有的内容进行整合,文献评价与利用、撰写科技论文、科技查新的介绍,还有科研立项、组织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另外,大多数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一般都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教学的出发点较低,其目的主要是为学生搞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作必要的准备,而没有把信息素质培养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先决条件来设定教学目的。
四、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措施
1,树立正确的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完善信息素养教育体系。信息素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新观念,已在教育界引起广泛关注,但由于高校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没有把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规范化、系统化。因此,应大力渗透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一个全国性的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协调组织,统一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大纲,制定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组织有关师资培训,科学规划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同时,应鼓励图书馆馆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开展相关的信息素养教育示范性框架研究,进一步完善其理论体系,加快信息素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2加大对信息素养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信息素养教育的地位。高校图书馆应加强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引起各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相关职能部门的领导要转变观念,认识到信息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信息素养教育和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将有关信息素养的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成立教研室,明确规定教学目标,规范教学行为,加大教学设备投资,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在教学管理中,把有关信息素养教育课当专业课一样看待,列为必修课,使之与其他课程同步发展。
3,合理安排信息素养教学的时间和内容,搞好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贯穿其学业的始终,并应分为三个阶段进行。一是入学阶段的图书馆利用教育,通过参观图书馆、举办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怎样利用图书馆”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图书馆的功能、馆藏布局等。二是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文献检索》课,这是信息素质教育的中间环节。三是大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这是信息素质教育的关键。
4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网络创新培训。网络教育以其具有灵活性、开放性、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需求的优势,正在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方式。针对网络的非时空性特点,可利用网络开展培训工作,加强网络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将学科数据库、文检课程教学等相关内容整合后发布在图书馆的主页下。这样,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联网计算机共享这些资源,使得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强化网络时代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总之,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动态、持续的过程,高校图书馆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努力尝试和寻找合适的教育途径和方法,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