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考

2009-11-18

物流科技 2009年11期
关键词:订单培养

卢 卓 许 彤

摘要:首先对区别于邮政寄递业的快递行业进行了定义,然后分析了我国快递行业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升的迫切要求,接着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培养目标,最后对快递业实用型人才“订单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订单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makes a definition of express industr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postal delivery, then analyzes the urgent requirements of higher quality staff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xpress industry. Third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objectives of practical talent cultivation of express industry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bes into the“order training”model of practical talent in express industry.

Key words: express industry; practical talent; order training

世界上第一家快递企业于1969年在美国诞生。10年后的1979年,这一全新的服务理念和经营模式正式进入中国。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快递市场已形成了国际快递、国内(异地)快递以及同城快递三大市场板块,和以EMS、民航快递、中铁快运等为代表的国有快递公司,以DHL、UPS、FedEx、TNT为代表的国际快递巨头,以及数量众多的民营快递企业三大市场主体。国家邮政局公布的2008年邮政业运行情况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408.4亿元,同比增长19.2%;业务量累计完成15.1亿件,同比增长25.9%。快递市场的高速增长催生了对高素质快递业人才更强劲的需求。

1快递行业定义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2004年报告对快递业进行了定义:(1)快速收集、运输、递送文件、印刷品、包裹和其他物品,全过程跟踪这些物品并对其保持控制;(2)提供与上述过程相关的其他服务,如清关和物流服务。法国快递物流行业研究2008年报告将快递和包裹市场界定为,快递和邮政公司开展限重35Kg以内业务产生的包裹收入及业务量;除开非标准服务运作,它(通常国内)要求在收集后的24小时内完成投递服务;并且不包括文件、信使之类的公司。2007年,我国邮政业实行政企分开,新的国家邮政局重组完成,并履行对邮政业的管理职能,其中的一个监管重点就是快递。因此,国家邮政局颁布的《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YZ/T0128—2007)就成了我国目前快递行业定义的最正式文件,该标准明确指出“快递服务是快速收寄、运输、投递单独封装的、有名址的快件或其他不需储存的物品,按承诺时限递送到收件人或指定地点、并获得签收的寄递服务”。随后,交通运输部2008年7月公布并实施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也沿用了该定义,并明确规定“国家邮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国快递市场的监督管理”。很显然,快递是文件、包裹和物品的快速递送服务,属于物流行业,并因其更高的时间效率和增值服务而成为物流行业的重要分支和高附加值业态。

在此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我国快递业虽属于邮政业务的范围,但作为一种市场竞争性行业和私人产品,它与政府专营、均一资费,并承担普遍服务义务而作为社会公共产品的邮政寄递业又有着本质的不同,具体表现为业务内容、经营范围、服务对象、服务标准、传递渠道、定价机制、运行规则、监管体制、政策规制等各方面的差异。如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规定,“快递企业不得经营由邮政企业专营的信件寄递业务,不得寄递国家机关公文”、“邮政企业的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与竞争性业务应当分业经营”等,也都能说明这一问题。

2快递行业发展与人才素质提升

根据315消费电子投诉网(www.315ts.net)接到的快递行业投诉分析发现,2008年共接到快递行业有效投诉10 261宗,比增47.5%,投诉来源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经济圈等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其中广东省的投诉量连续3年位居全国首位。从投诉的主要问题来看,依次是服务态度、延误晚点、物件丢失、物件损坏、代收货款、投递不到位等,其中服务态度、延误晚点、物件丢失占到总投诉的80.53%,这充分体现了当前我国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因此制约我国快递企业服务水平和能力的发展。

同时,为规范快递市场经营管理,提升我国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促进快递业健康发展,我国快递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纷纷出台政策、文件对快递行业、企业进行规范、引导。

国务院2005年第27号文件关于印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确规定要求对快递等邮政业务实行市场准入。2009年,国家邮政局还将制定《快递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建立快递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实行快递企业资质和从业人员资格认定。以上近年来频繁出台的政策、文件始终将促进快递服务发展,提高快递服务质量,规范快递服务行为,维护用户权益等摆在了突出的位置,这对快递企业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为快递行业人才培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目标分析

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可通过各类职业教育、在职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多种层次、多种途径来实现。本文主要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角度来分析高职院校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培养目标及模式。

3.1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现状

事实上,为适应物流产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全国各高校纷纷开设物流相关专业,并不断对物流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等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从文献资料的检索结果来看,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是指物流管理人才和物流工程人才两方面,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的设置则主要是按物流管理的职能领域进行分类设置的,如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管理、交通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然而,快递业虽属于物流业的一个分支,但其相对于上述以运输和仓储为主要内容的一般物流管理来说,在管理的内容、方式、理念及运营模式上又有很大的差别,专门针对快递行业进行专业(方向)设置的高校和相关研究很少。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所开设的物流管理(速递服务与管理方向)专业,是目前能了解到的开设快递类专业的少数高职院校之一,但从其课程设置来看也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快递这一特殊的行业背景,并且也摆脱不了邮电业出身的藩篱。从这个角度来说,目前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是不能满足快递业发展需要的。

当然,基于对快递人才的紧迫需求,业界也开始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006年7月,全国高职中职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快递方向)课程教学方案研讨会对国际快递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师资和毕业生去向等做了热烈讨论;2008年11月,在新邮政法出台、快递贯标工作有序进行,快递人员资格证即将向社会推出的形势下,国家邮政局在深圳召开了快递服务人才研讨会。通过讨论,包括国家邮政局、快递企业和高校在内的一批专家学者认为,可通过实施加快职业快递经理人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和推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等途径来培养我国的快递人才。尽管如此,从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角度来看,至今仍没有一套完整可行的快递业人才培养方案。

3.2高职院校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面向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掌握职业岗位(领域)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同时,目前快递企业从业人员中,从事快件收派和内部处理的人员占该行业一线从业人员80%以上。因此,《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标准》主要是针对这两类人员制订的,并在国家职业标准框架下设置“快件收派”和“快件处理”两个相对独立的职业模块,均设定了5个技能等级,分别为初级、中级、高级、业务师、高级业务师。

因此,为满足快递行业准入、持证上岗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及快递业务员职业标准的“高级”等次要求,可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为:主要面向邮政企业、快递企业和其他企业快递服务部门的一线岗位,培养具备快递揽收、派发,快递市场开发及维护,快递信息汇总分类及统计分析,快递跟踪、查询及清关处理,快递客户服务与管理等技能,并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快递行业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4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订单培养”模式的思考

高职教育近些年发展迅速,成为我国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摇篮。教育部[2006]16号文指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则是贯穿于整个培养过程的根本,也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立足点。袁定明(2008)提出了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参与的校企合作,学校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如订单培养)的校企合作以及校企互动、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校企合作等初、中、高三个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余祖光(2009)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工学结合方案中的时间、空间和组织要素的不同组合为依据,将实际中存在的众多模式归纳为学年分段、阶梯分段、半工半读、弹性安排、订单培养、教学工厂、厂内基地、行业主导和职教集团9种主要模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都在各自人才培养的专业、学科、体制、情境下大放异彩,但显然不具有普世价值。

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在全国高职院校获得了空前的发展,甚至开始出现过剩的局面,而高职院校快递专业(方向)则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快递行业人才发展的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人才培养的出路问题。快递业虽然属于物流行业,但是从运作内容、模式上看又是一个有别于一般物流管理的相对独立的系统,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性特别强,学生就业面相对比较窄。而与此同时,特别是在快递业发展早期,人才需求总量不高且就业区域分散,这就使得高职院校培养的快递专业(方向)人才数量与企业需求数量难以实现有效配置。即便是在快递业大发展的今天,从业人员需求总数大幅提升的前提下,也很难让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高职院校有足够的勇气开设面向大众需求的快递专业(方向),并保证较高的就业率及专业对口率。为此,在目前难以通过有效途径来整合分散的快递业人才需求以保证人才出路的情况下,本文认为,开展快递专业人才“订单培养”模式将是快递行业实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既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专用性,又能较好地解决人才培养的出路问题。

“订单培养”模式是企业按其发展规模,预测人才需求量,提出培养规格或标准后和学校签订人才培养与用人协议,并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和实施教学,将考核合格的学生吸收到企业就业的一种产学合作形式。自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企业要和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培训……”以来,“订单培养”模式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而得到大力推广,各类人才“订单班”纷纷涌现;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及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都指出要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模式;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10-2014年)指出,“积极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递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合协作,以委托培养、订单式招生等灵活方式开展快递企业从业人员的各类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大幅度提高快递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递服务发展规划(2009-2013年)也强调,“利用长三角教育资源优势,与高等院校开展合作,开设快递专业课程,以委托培养、订单式招生等方式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快递专业人才。”显然,通过“订单培养”模式来培养快递业人才已获得广泛共识,这又需要校企之间不断探索更深层次的合作关系。2008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快递服务人才研讨会就达成了三个合作意向,一是在深圳技师学院开设“快递服务高职订单班”,二是在该院建立华南地区首个“快递行业服务人才培养基地”,三是在该院建立“快递业务员鉴定站”。目前顺丰、圆通、DHL、韵达、宅急送等众多快递企业都与高职院校开展了订单培养协议,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山市邮政局也开展了类似的速递人员培养项目。

对于“订单培养”的具体操作模式目前已有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限于篇幅,本文不做探讨。但这种培养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有几对矛盾必须在此进一步强调并引起注意:第一,“订单培养、定向就业”使人才培养针对性强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抑制学生的选择余地和发展能力,造成企业所需技能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矛盾;第二,“订单培养”追求的短期效应与人才培养周期性之间的矛盾;第三,“订单培养”中途“断单”与学校专业持续发展的矛盾;第四,“订单培养”的包销与毕业生“双向选择”政策之间的矛盾。“订单培养”模式是适应学校、学生、企业三方需求而产生和推广的,如何正确处理和平衡三方之间的利益是“订单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5结束语

快递行业作为物流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人才技能需求和培养目标上是有别于一般物流管理人才的。在我国快递业高速发展的今天,快递行业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严重制约着我国快递企业服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有义务、有能力紧贴快递市场人才需求特点,科学设置专业,合理设定培养目标和教学体系,系统开发课程,切实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实现人才有效供给。而从快递行业自身的特点来看,“订单培养”模式显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并得到了实践的验证,但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必要注意处理好几对矛盾,来保证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各自的利益诉求。

参考文献:

[1] 赵玉敏,张洪斌. 中国快递市场发展研究报告[J]. 经济研究参考,2006(34):2-24.

[2] 魏小琳. 对“订单培养”教育模式的理性思考[J]. 教育与经济,2008(4):45-47.

[3] 王育培. 高职院校订单培养“热”的“冷”思考[J]. 职教论坛,2008(8下):27-30.

[4] 王又军. 构建多层次物流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3):72-73.

[5] 袁定明. 校企合作形式探析[J]. 教育与职业,2008(2):63-64.

[6] 余祖光.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5-11.

物流资讯

海宁建客货邮一体站服务农村物流

近日,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试点建设举行启动仪式,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储雪青、省邮政总公司副总经理徐建华为项目揭牌。海宁市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试点建设项目是交通运管部门依托邮政部门刊物发行网络,整合公交邮政资源,依托“好立方”连锁便利店平台设立农村物流配送点,建立的客货邮一体站服务。除了经营食品、日用品外,在邮政方面设立村邮站作为农村邮政代理点,收发、转接和投递邮件,经营邮政物品(邮票、报刊、杂志等)。在交通方面设立小件快运的村一级代理点和农村货物集散中心,提供小件收发办理业务和货物储存、中转堆放场所,并代售公交卡及长途客票。此外,还提供照片冲印、网上代购、传真打印等附加服务。海宁市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试点建设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海宁市客货邮一体站示范点正式起航。该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将满足农产品和农副产品进城,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民生活用品下乡等城乡物流配送需求达到城乡经济循环发展、确保农村消费市场食品安全、协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问题,将为该市农村居民生活生产带来便利,拉动城乡消费。

深圳2012年将建成全球物流枢纽城市

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促进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依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圳市2009年物流工作会议精神,8月19日深圳市发布《深圳市贯彻实施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方案(2009-2012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深圳将以香港、新加坡等物流先进城市为标杆,把深圳建设成为全国最优秀物流服务城市、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功能和国际商务营运功能的全球性物流枢纽城市、亚太地区重要的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

猜你喜欢

订单培养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订单培养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分析
水信息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的成果初探
浅析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
基于“订单培养”的高职《办公自动化》课程改革
校企协同背景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