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

2016-06-20闫玉兰

求知导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订单培养教师培训

闫玉兰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深化校企合作,不断拓宽合作模式,既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职学校毕业生能够顺利实现“零距离”就业的有力保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订单培养;顶岗培养;专家指导;校外实习;教师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职学校要谋求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市场需要,面向企业,找准定位,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一、订单培养

订单培养模式即在招生前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并进行毕业设计,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就业。

订单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招生即能就业,培养与需求相结合”。在顶岗实习中,学生不仅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和应用,更要通过顶岗工作实践使自身素质获得全面提高。从学校看,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进入操作技能“实战”训练,技能水平普遍得以提升,就业问题普遍得到解决。从企业看,增加了选拔专业技术人才的机会,急需人才可随时得到补充,使企业的发展更有优势。

二、定岗培养

定岗培养模式就是根据企业需求,本着互惠互利、实现双赢的原则进行短期校企合作的模式。学校按原有的招生计划正常招生、授课,按企业要求设置课程计划,并按照企业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企业管理规范的教育。

定岗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拿来就用,上岗就合格”。这种模式更加贴近企业需求,注重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训练。经过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将岗位工作要求和技术要求全部掌握,减少岗前培训。

三、专家指导

专家指导模式就是学校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专业发展方向,与相关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职业院校相关教授共同组建“专业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聘请他们担任学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顾问。

学校与专家们共同收集行业、专业发展动态信息,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开发,修改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从而使培养目标更加准确,能够更好地适应行业的发展变化。专家们还需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提供指导,并为学校提供与企业相关的技术第一手资料,同时将生产实际的成功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这种合作方式,学校的教学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基本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逐步形成产学合作一体化的局面。

四、校外实习

首先,企业掌握着最前沿的生产技术和行业发展动态,对人员的能力需求有着最为清晰的认识,而这些正是职业学校所欠缺的。其次,企业技术人员掌握着最实用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这也弥补了由于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而导致对生产工艺和技术更新知之甚少的不足。最后,企业拥有的大量生产设备和工作案例也将为职业学校学生技能的提高提供必要的保证。上述这些资源都是行业、企业所具有的且对职业学校的专业建设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宝贵财富,学校应利用好这些企业的优质资源,主动与企业联系,进行校企合作,将企业开拓为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

在这种模式中,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订,企业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岗位、设备等硬件条件,与学校共同完成实训教学任务。这种“企业组织生产与学校学生实训同步”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理论—实践—验证—总结”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真正做到了专业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五、教师培训

学校定期派出教师进驻企业,按照企业员工的标准进行顶岗实习。教师在企业中深入生产第一线,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进行科技攻关,研发产品,将产教研融合为一体。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服务企业,为相关企业举办新技术培训班,培训新上岗的专业技术人员等。这种合作形式为教师提供了更高层次的发展平台,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妍丽,沈亚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5):13-15.

[2]吕 雯.对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5-36.

猜你喜欢

订单培养教师培训
电机与电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形势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就业模式分析
浅析混合学习模式下的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MOOC时代创新区域教师培训课程建设研究
水信息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的成果初探
基于“订单培养”的高职《办公自动化》课程改革
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