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高三复习模式有效提高复习效率
2009-11-17欧阳艳
欧阳艳
〔关键词〕 高三;复习模式;改变;
提高;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1(A)—0053—01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师,笔者一直在深思高三学生在这一年里要做几千道题,可面对同一类型的考题时却失分较多。目前迫于高考“指挥棒”的压力,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高分,教师的知识归纳加大量的习题训练成为高三教学的固定模式。那么,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高三学生的复习效率呢?
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物理难,化学烦,数学作业做不完。”这句话道出了化学知识的零散,但是化学知识点间是有规律的,按照物质间相互转化关系,可把每一章内的主要物质按转化关系编织成链,再经发散,形成知识网络。因此,教师的教学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并结合自身的心理特点,快速有效地构建学科认知结构,为学科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奠定扎实的知识、技能基础。比如,在复习“有机化学”时,有机化合物根据碳干的不同可分为链状化合物、碳环化合物;还可以根据官能团分为烃、醇、酚、醛、酮、羧酸、醚、胺、卤化物、硝基化合物等。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以近年高考化学试卷题目来看,除了加强对化学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外,还有许多试题内容涉及到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关联的知识。例如,涉及到化工生产、环保、农业生产、医药、日常生活和高新技术等。针对这一方向,我们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除了注重以上所述夯实基础和培养能力外,还要在拓宽学生知识面上下功夫,按照章节细致复习 ,在知识的应用方面作适当补充,并且要求学生要了解当代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热情,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和能力、科学性和人文素养的完美统一。
合理安排师生的互动环节
1. 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做题时间,体会师生互动的快乐,并在轻松的气氛中掌握所复习的知识。一直以来,让教师头疼的问题是:讲过很多遍的知识点,学生的错误率还是很高,当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学生都会说:“课堂上老师讲得我都明白,但是在做题的时候,就没有思路了。”其实,学生在课堂上只注重了听,没有消化的过程和自己动手的过程。教师在复习某一知识点时,应先精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如复习“电离平衡”时,先让学生判断 “Cl2、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溶液、氯化氢气体、盐酸、酒精、蔗糖、SO2、NH3、氨水、金属铜哪些属于电解质,哪些属于非电解质,再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决定这一知识点是否需要着重复习,然后让学生回顾强、弱电解质的定义,这样既有利于了解学生的学情,又可以让学生“动”起来。
2. 让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课堂上教师把高考复习资料上的题从头讲到尾,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效果不佳。教师可以挑选一些难度适中的题让学生自己讲评,这样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给了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每个学生在走上讲台前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加深了对问题的理解,提高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也能从讲题中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