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

2009-11-17骆丽萍

甘肃教育 2009年21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对策

骆丽萍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2.4〔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1(A)—0021—01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已被众多教师接纳并广泛运用,并在课改实践中得以广泛开展。但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重形式、缺实效的现象。本文拟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及应采取的有效对策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 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主要误区

1. 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目前教师普遍采用的一种办法是利用小组的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总结一下学习内容。其实合作学习不是简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而是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逐渐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

2. 教师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体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不少教师在操作中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如有的教师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形式,没有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

3. 教师的评价没有走出选拔甄别的误区。教师是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的主要指导者。但我们在实践中常常看到,教师评价只着眼于小组整体,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反应。评价的只是合作学习小组中的个别成员,也就是极少数学生,使得这种评价又成了选拔甄别的方式,而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获得鼓励,体验成功的快乐,大多数学生都成为失败者。

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对策

1. 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和设计,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

2. 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分工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要素。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因为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且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任务,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进行。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分工协作,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 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小组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合作学习是一种集体行为,需要每个成员具有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即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沟通;小组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建立起一种融洽、友爱的伙伴关系。这种技能包括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意识和技能,主动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和技能,善于讨论的意识和技能,尊重别人发言的意识和技能,以友好方式对待争议的意识和技能。

4. 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定期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的程度,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优势。(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评价各组学习的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3)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引导、调控和组织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冬季洗澡的误区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