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通俗歌曲应注意的问题
2009-11-17鲁宏国
鲁宏国
[摘 要]:专业歌手唱通俗歌曲,他们有很多以前都是唱美声或民族的歌手,但为什么唱起通俗歌曲时却不如业余歌手呢?好的歌手演唱声音要有特点,演唱要有风格,适当调整运用好共鸣,多听,多看,用真情来演唱。
[关键词]:适当运用共鸣 演唱风格 张扬个性
目前,我们国家一些高等院校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纷纷开设了流行歌曲演唱专业或现代音乐演唱专业。我们所知道的,就有沈阳音乐学院设立的通俗系、星海音乐学院社会系,包括通俗演唱等,一些院校设立歌舞表演专业,也包括通俗演唱,还有上海音乐学院的音乐剧表演专业等。中央电视台每两年一次的青年歌手大赛也设立了通俗唱法,分业余组和专业组。我观察了几届的比赛,发现了一些问题:专业组的通俗演唱与业余组的相比较并不占优势,其中的原由很多,专业歌手唱通俗歌曲他们有很大的优势,即声音基础牢固,舞台经验丰富,有很多人以前都是唱美声或者民族的歌手,但为什么唱起通俗歌曲时却不如业余歌手受欢迎呢?他们在演唱中应注意什么呢?
一、切忌过分强调字正腔圆
由于专业歌手长期的声音训练,美声的技能技巧很熟练,在唱通俗歌曲时,不自觉地就表现出来,让大家听起来有种一会是通俗演唱,一会又是美声演唱,给人不舒服感,这使整个歌曲的表现受到了影响。
如歌曲《那片海》开始部分:
“告诉我这个夜会不会有我……”是叙述部分,在唱时吐字就在唇和齿之间,不要过于打开去强调腔圆,那样就会生硬,无味道。
二、切忌过于挡气
流行歌曲有一个最普遍使用的方法,即“气声唱法”,就是声带不完全闭合来唱,这往往让专业歌手唱起来有些不适应,因为美声中是要完全闭合来唱的,不是漏气来唱的。因此,专业歌手要练习稍微挡气来唱,不要过于闭合来唱,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歌曲《听海》“我的心是蓝色的……”这段都要用气声来唱。这样,才能把主人公的那种内心空虚感表达出来。
三、切忌过于强调音的明亮
只有用心来唱歌的人,才会真正地打动人心。歌者在演唱时不要故意去做声音,有的歌曲可能因情感需要用一些方法来增加色彩,但也不要过了,要不留痕迹地给人一种真诚感,才能打动人。学过声乐的人往往会在演唱中只注意声音而忽略了情感的真与质朴,观众听起来不会被感动,我感觉毛阿敏在唱《绿叶对根的情谊》时,她的声音朴实,没有过多的滑腔,但却给人以质朴、真诚,没有故意去做什么声音,但听起来却流畅、高亢、感人。
四、恰当发挥优势
有美声基础的人,在演唱一些高难度歌曲时占有一定的优势,歌者需要展示发挥优势时把美声的声音方法用上。
如《一个真实的故事》最后“啊……”字就要用方法来唱,因为它的最高音到highc,所以此声音即有点,又要有心,又稍加些气声,把对小女孩的思念之情表达出来。
歌曲《回家》中“而你却怎么能够”中的“你”字要带方法来唱,一个点要集中,但不要过,否则就生硬了,要做到整体感流畅。
五、适当调整运用好共鸣
流行歌曲的共鸣运用也很多,主要是咽腔与口腔的共鸣,适当调整用好共鸣会对歌曲的表现有很大帮助。如歌曲《我需要你》、《风往北吹》、《星光灿烂》等歌曲,适当调整用好共鸣会对歌曲的表现有很大帮助。如《星光灿烂》中“穿过黑夜飞到你身边”要唱得大气,每个字都打在一个点上,加进口、咽腔的共鸣,尤其是“边”字更突出一些,使声音既流畅又有穿透力。
六、声音要有特点,演唱要有风格
流行音乐是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它张扬的是个性,只要有特点、新颖、有风格,大家就会喜欢,往往专业歌手会忽略这一点,脑子里总在强调字呀、气啊、共鸣呀、位置呀,所以唱10首歌风格都一样,音色也没有变化,没有特点。有的歌曲是不需要把字唱得很清或很扎实,有的句子不需要太多的共鸣,不需要什么位置统一。我们在训练学生时,也不应该把每个学生都练成一个音色,那就没有个性了。
如朴树唱的《生如夏花》;林俊杰的《江南》;藏天朔的《朋友》。
都是有自己的嗓音特点和演唱风格的,因此,作为专业歌手,就要明白自己的声音特点是什么?不同风格的歌能否有不同的音色。同时,还不离自己的声音本色,这是需要动脑的。
七、多听、多看
作为专业歌手要多听、多看,了解国内、国外的先锋音乐或歌曲,掌握最新的时代节奏,如我们大家都看过的电影《泰坦尼克》中的歌曲《我心永恒》的演唱,可以说是完美感人的。
电影《保镖》主题歌是由慧特尼•休斯顿演唱的,她的声音充满着磁感,让人至今难忘。因此,作为专业歌手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借鉴国内、国外的演唱技巧及风格,融入到自己的演唱中,用真情来演唱,就会在通俗歌曲的演唱上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徐小懿等.声乐演唱与教学.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徐竞存.跟我学唱歌——通俗唱法卷.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3]赵梅伯.唱歌的艺术.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