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

2009-11-17陈春玲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寓言

陈春玲

[关键词]:摘句法 择段法 剥笋法 延续情节 寓言

寓言是借一个简短故事寄托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样式。从这个意义来看,故事虽简单短小,道理却深奥难懂,加之学生年纪小,生活阅历浅,寓言的寓意更难弄懂。揭示语言的寓意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个难点。如何揭示寓言的寓意呢?可用下面几种方法。

一、摘句法

有些寓言,文中有现成的句子直接或间接揭示寓意,如《狐假虎威》文末一句,“狡猾的狐狸是借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这些关键句只要我们在备课时牢牢抓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最后总会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学生自然能理解寓意。运用该法,低、高年级应有所不同。低年级可在指导学生学习语言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表现寓意的句子,如《狐假虎威》。高年级可在预习课文时,要求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划出问中的中心句(或总结句),仔细体会寓意,如《叶公好龙》和《买椟还珠》。

二、择段法

有的寓言,问中有表现寓意的重点段落,只要我们找对找准,仔细分析,是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寓言寓意的,如《南辕北辙》最后有一段是:“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边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的越多,离楚国也就越远了。”这一段集中的表现了寓意:行动和目的相反,事情是不能获得成功的。教学这类寓言时,在设计教学程序上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集中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理解体现寓意的关键段落上,这样才能达到揭示语言寓意的目的。

三、剥笋法

如果一则语言既不能靠摘录明显的句子,也不能靠选择突出的段落来揭示寓意,而寓意是通过故事的起因、发展、结果这一过程一步步表现出来的话,我们可以根据故事的内容层层设问,最后寓意会自然而出。如《自相矛盾》可以这样提问:(1)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是怎样向人夸他的矛的?(2)又是怎样夸他的盾的?(3)人们问他什么?(4)他为什么“哑口无言”?回答问题后,学生们就会知道寓意:“不能把任何东西说绝了。不能自圆其说是不行的。”

四、延续情节法

有些寓言可通过将故事情节再续写下去的方法来揭示寓意。如教学《坐井观天》时,我们可以借助文末小鸟的一句话“不信,你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吧”自然延伸,假设青蛙真的跳出井口来了,他看到的情景是怎样的呢?可以设问:跳出井口所见与他先前说过的话(观点)相一致吗?他为什么会说错?通过发展情节揭示了寓意。

五、联系生活法

这个方法是指学习寓言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揭示寓意。步骤是:寓言本身——生活实例——揭示寓意。如教学《揠苗助长》后,一位老师先讲自己种的花的事:两盆花总是长不好,别人说是缺肥,因为自己急于让花长好,于是施了许多的肥,结果花被烧死。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有的讲见自己养的金鱼太小,就喂许多的鱼饵,结果金鱼胀死了;有的讲做习题贪图快,抓起来就做,不会做就翻书,不求理解,结果又慢又错……以上事例具体地说明了寓意:不能急于求成,要按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否则,会适得其反。

寓言教学中揭示寓意是一门艺术,要多动脑筋,办法是从实践中来的。

猜你喜欢

寓言
汉字寓言
寓言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寓言的马甲
寓言的马甲
《伊索寓言》是谁写的?
动物寓言
昙花(寓言)
A FABLE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