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基础课教学初探

2009-11-17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造型美术教学

徐 伟

[摘 要]:素描几何形体课是美术教学中的一个入门课程,也是一个造型初级阶段的培养课程。它不但承载着透视、构图、比例等一系列专业知识,还连接着造型阶段的课程铺垫。本人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几何形体课程”设置对于美术基础教学所起到的关系,并从中提炼它对基础课教学的重要作用。通过文中的课程分析与实践体会,完善美术课程的培养形式,从而为学生完成造型体系培养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美术教学 几何形体 整体意识 造型

一、引言

美术课教学是以造型训练为主要培养手段的一种课授形式。学生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达到对“造型能力”和“造型语言”的培养,从而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对于“形式语言的感知能力”。而“石膏几何形体”的课程教学又是造型训练的基奠课程,学生通过对几何形体的课程训练,锻造形式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形象的感知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我们通过以往的教学体会了解到,具有相同造型素质的同学,在有无经过“几何形体”的课程培养后所导致的造型能力大不相同,即使是同样有过对这方面课程训练的学生,由于他们对这方面所下的功夫深浅不同而导致的“艺术层次”也千差万别。

究其原因,是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课程培养后所造成的“空间观察能力”的差异而形成的学习现象。从专业教学的角度来分析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学生没有建立一个完善的“空间观察能力”的结果。学生学习的只是一种单一的造型能力,而造型的培养要包括“二维”和“三维”的双向训练,学生由于对几何形体的忽视导致了他们对“三维”的空间概念的含糊,所以只是在二维的角度来理解物象,从而造成了他们还是在平面的层次上来认识对象,很难在立体的角度认识对象。也就是说没有经过几何形体空间训练的学生,都是以“二维”的方式来看待身边的事物,感兴趣的是对物象“长度”和“高度”的了解,却往往忽视了对物体“厚度”(即形体的空间深度)的体会,但“几何形体”的空间存在现象是一种“立体”的空间形式,从空间存在的角度能够矫正那些“平面”似的观察习惯,从而使学生在对它描摹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一种空间造型意识的能力培养,更能使学生通过对它的学习体会来建立一种“立体的空间观察意识”。更要说明的是,在美术的培养中这种造型观察意识的锻造正是使学生走入艺术殿堂的第一个重要的基石。就像罗丹老先生说的,“我是从怎样学会从一个剖面来看待树叶的深度时,才开始学会了从空间的角度来领略物象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大师的心得体会中深刻的感受到,一种良好“空间观察方法”的确立对造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之所在。但是,它的培养就存在于我们美术教学的初级阶段,即素描几何形体的训练。

三、完善学生的整体造型意识

根据本人课授的经验来研究几何形体的课程设置:在基础课的教学的最后阶段一定要有“组合形体”的写生课程训练。因为,这种课程形式的设置是在单一的形体空间造型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体会和实践几何形体课程设置的主旨,从而把形体的画面“空间关系”提升为课程培养的主要目的。

同时,我们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一个对画面“整体”控制的绘画习惯。学生在这种教学中体会到的是联系和分析“形体与形体之间”的空间能力,而不是以往那种以“单兵作战”的方式来进行描述。从而我们通过这样的培养训练使学生把描绘“单一”形体的能力,升华为一种“组合画面的能力”进行统筹的思考。并且,这些综合对象空间形式的造型方式,恰恰是最为“纯粹”的空间造型语素,即空间造型的基础语言(球体、圆柱体、立方体、锥体等)。

从教学意义的角度,这种课程培养方式的内涵是通过有目的的课程设置让学生削弱对外表形象的留恋,从而来体会对象空间样式的本质。我们通过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来提升学生的“理性整体观察能力”。学生通过这种有益的培养后,会得到一种带有规律性的知识结构,使他们懂得造型的内涵,进而,学生通过这种课程的培养和锻炼来达到一种空间分析能力的提升。因为这种课程传授的不单单是一种造型的技巧,学生在这里得到的是一种造型上的理念。而这种造型理念的形成,会使他们学会建立一种“主动”的画面意识,区别于以往“被动”的去描摹形象。这是学生造型能力的一种本质意义上的提高,也恰恰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最终目的。我们在这里把这种培养方式比喻为用“腿”走路和用“拐”走路的区别,同时在这里使我们回想培养学生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我想是要给予他们一种能够生存的本领,并让他们主动的运用这种本领去面对未来的挑战,而不是一个给予他们。

四、提高学生对形象的空间认知能力

我们把素描几何形体课训练的最后阶段安排的是“默写”的课程。这种课程内容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于单纯空间形体的“形象认知”。我们要求学生对各种形体的“空间结构”有一个强实的理解过程。这种课程着重训练的是学生对于形象空间结构的理解,就是说以往学生描绘的是“眼中”的形象,而现在要求学生描绘的是“心中”的形象。同学们看似简单的“几何形体”通过我们这样的课程转换,就会产生本质上的差别,在这里主要体现的是学生对于物象一种实实在在的理解。并且,我们通过这种实践性的教学过程发现,通过几何形体授课方法的运用后对学生“空间意识”的建立大有益处。学生通过这种“默写”的课程训练之后,能够较深刻的把握对造型空间中的基本语汇的理解,并会对以后课程深入作很好的铺垫。

我们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鲜明的体会到,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不但使学生学会了从“空间”的角度对形象进行综合的思考。而且,在建立画面的主动性上也有很大的提高。这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得到的最大的收获,学生也会很轻松运用空间的表现语言,主观造型能力变的更加强实而有条不紊。

五、总结

本文通过课堂教学中对于“几何形体”教学过程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以上几个方面的教学体会。因为这种课程包含于美术教学的初级阶段,所以往往和容易被师生所忽视,所以本人试想以教学实践中的反馈信息为依托,为学生的基础课教学打开更为广阔的天地,为更好的完成学生造型课程的培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德)阿道夫•希尔德勃兰特著,潘耀昌译.造型艺术中的形式问题[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乃佳.罗丹与卡米尔[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造型美术教学
基于内外流场仿真分析对整车性能研究和优化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北魏佛教石窟雕塑造型与装饰风格的分析
谈高中美术教学渗透健康审美意识之优化策略
简笔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美术审美特征论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