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课中的体态语教学
2009-11-17毛月期
毛月期
【摘 要】就语言教学而言,体态语言大致可分为表情语、手势语和态势语三个方面。本文将论证体态语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体态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体态语 小学英语教学语言行为
一、引言
什么是教师的体态语言呢?所谓体态语言,是指人在交往过程中,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表示态度的非语言的特定身体态势,这种特定的身体态势既可以支持、修饰或否定言语行为,又可以部分地代替言语行为,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又能表达言语行为难以表达的感情和态度。就语言教学而言,体态语言大致可分为表情语、手势语和态势语三个方面。罗曼•罗兰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脸上的神气总是心灵的反应,教师的表情则是学生判断其内心情绪的晴雨表,是会说话的工具,这就是表情语。手势语是体态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适度的手势,既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还可以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也许正因为手势具有形象、指示、情意等多种功能,所以有人把它称为讲课的“第二语言”。
二、体态语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首先,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宜。正如乌申斯基对直观性教学所作的论述那样“儿童是用颜色、形状、形象来思维的,因此,借助于直观性,会更容易和更巩固地学习一切。”教师通过自己的表情、姿势、行为、举止向学生提供信息或发出指令,有助于吸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注意加深印象,引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尽可能利用体态语的直观性增加学生的词言信息量,只要持之以恒,在不断的复现中,学生们就会“望形知义”。其实,通过实践发现,英语课堂上使用的体态的很多表达方式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教师用手指自己的嘴表示say或speak;将作环状置于耳背表示让学生listen或是speak louder;手臂的上下挥动表示语句的升降调;还有人常说的“点头yes,摇头no”;伸出一只手,将姆指和食指握成圈,表示“OK”;伸出食指和中指,组成罗马字“V”,表示胜利……学生一见则会心领神会。
再次,体态语的使用更重要的还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即兴发挥,尤其是一些解释性的体态语言。例如,表达“Letsplay foofball”,先将两手的拇指和食指伸开,在自己的前下方表示足球的形状,然后用脚模仿“踢”,再拿出真的足球,那么“踢足球”这个意思就不仅表达清楚,而且令学生有跃跃欲试的兴趣。教师使用这方面的体态语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必要时可采取一些夸张的方法。
三、体态语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的灵活应用
1.利用体态语教单词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可借助于简笔画刻画出人物笑、哭、怒、悲等表情及走、跑、跳等动作,同时,再加上老师绘声绘色、有感情的描述及表演,学生脑海里一定会产生一个清晰的画面,学习起来定会轻松而且效果好。比如,教boat可要求学生用提前准备的一张彩纸跟着老师做手表,边做、边听、边说,然后,再放到盛水的透明玻璃器皿里让它们漂荡,这样,以后当孩子们看到小船时,就会脱口而出boat。
2.利用体态语教句型及习惯用语
在英语学习的第一个阶段时,学生理解英语并不是因为他们有英语基础,而是由于他们借助了非语言方面的知识,如体态语知识,学生在理解这些句子的同时,就是在无意识地习得语言。教师利用手势,如拍桌子和挥舞手臂来引导学生体会句子的语音、语调、节奏及重音。这样,是疑问语气还是陈述口气,是高兴还是沮丧,学生们一听教师的语调,一看教师的表情就一目了然了。同时,也可将声调、节奏和重音在黑板上标出来帮助学生会意。这样,学生不仅立即领会了教师说话的内容,又能够及时回答问题,有问有答,并辅之以动作、表情等,对培养他们在实际情景下的交际能力很有帮助。
3.利用体态语讲英语对话、故事
利用态势语讲英语故事或对话,比单纯念课文、放录音效果要好。比如,讲第四册的《公鸡和狐狸》课文时,可边让孩子们听故事的配乐朗诵,边打出狐狸和公鸡的幻灯片,老师同时表演出它们的表情和动作。学生看后,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和表演的愿望。接着,让学生两人一组分别扮演公鸡和狐狸,边说边做动作。这样多渠道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留下了清晰深刻的印象。
实践证明,利用体态语教学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既增加了小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又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生在教师体态语的帮助下,容易做到敏捷反应、脱口而出,由消极学习英语变为积极学习英语。
四、结束语
英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要真正发挥课堂40分钟的作用,就要求教师既要采取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又要有机地融知识于教学形式之中。罗伯特•布鲁克斯说过: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间注意以便完成任务而言,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讲课借助体态语,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能把课讲得有生有色,使学生通过视觉加深印象,获取更多知识信息,而且完全符合教育家们提出的“直观性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