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2009-11-17张桂玲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作用素质教育

张桂玲

[摘 要]: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这已经成为音乐教育界的一种共识,通过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及审美能力,使之成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作用

音乐教育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素质教学方式和多维的教学内容,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它对各种素质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怡情悦心,促进身体素质形成

身体素质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浓厚的体育活动兴趣、正常的发育、健康的身体素质和较好的体能。音乐是情感艺术,它通过优美的音响兴奋神经、调节情绪、减轻思想压力、医治心理疾病。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试验并创建的“体态律动学”,加强了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的联系,用人体某些部位的律动来配合音乐节奏,从而使学生反映敏捷,耳聪目明,鼓舞斗志,发挥了怡情健康的功能。实践证明,体育锻炼人健壮的体魄,音乐焕发人愉悦的心情,尽管两者有着生理运动形式的差异,但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意义却相同。

二、发展个性,促进心理素质形成

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乐观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和健康的个性。它是形成和发展其他各类素质的思想基础,是适应社会、适应环境,赢得学习、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心理素质。而在父母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少年儿童,缺少的就是在挫折中前进、在逆境中抗争的能力。音乐教育正是从多角度调治学生的这些缺点和弱点,克服嫉妒、冲动、任性、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倾向,启动乐观向上、勇于挑战的进取心,培养独立人格和良好的个性。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不仅是课堂教育的延伸,而且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认真排练、还促进了他们的集体观念、拼搏精神、奋力争先的荣誉感和不甘落后的竞争意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正视实践、承受挫折、摆脱困境的应变能力和团结协作、相互尊重的宽容精神。

三、启迪智慧,促进科学素质形成

教学素质包括正确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的知识基础和扎实的智能机构。这是学生认识事物、改造自然、迎接困难挑战的物质前提。近年来,音乐学科能“丰富想象、开拓思维、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功效不仅被教育工作者所认可,而且已成为社会共识。生理学家认为,音乐最易动情,它对促进大脑左右半球的均衡发展、合理运用,有明显的协调作用。事实上,没有任何学科能像音乐一样激发人的无穷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而想像正是创造的基础。爱因斯坦在研究问题遇到困难时,总爱闭门演奏音乐,他常从音乐中获得灵感。音乐作品强弱分明的力度、缓急交错的节奏、抑扬起伏的旋律、悦耳丰满的和声,塑造一个个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使大脑皮质结构在感知、记忆、分析、创造等一系列转化过程中,把桎梏的思路从逻辑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新获得强大的创造力,从而,思维更敏捷,精力更集中。

四、寓教于乐,促进道德素质形成

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远大的理想抱负、健康的品德修养、良好的思想情操。它是调节个人行为,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复杂关系的思想指导,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基本要素。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孔子说过:“移风易俗,莫过于善。”音乐正是借助有组织的音响运动,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情感。晓之于理、动之于情、感之于心、导之于行,在潜移默化熏陶中,净化学生的心灵。如慷慨激越、催人奋进的《义勇军进行曲》,鼓舞斗志、唤起民众,激励一代代热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淳朴悲壮生动感人的古曲《满江红》,字字深刻精辟,句句形象鲜明;岳飞壮志难酬、精忠报国的英雄气节,使学生深受感动。这些真实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其效果较枯燥呆板的理论说教更具感染力和趣味性。许多学者也把“开展音乐活动,塑造完美人格”当作培养新一代社会道德规范的渠道来研究,从中探索音乐育人的良好途径。

五、陶冶情感,促进审美素质形成

审美素质包括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准则和敏锐的辨美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嫉恶扬善、追求真理、增进健康、传播友谊,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完美的人格的必要条件。音乐是音响艺术,它以独特的表现方式激发人的情感,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和审美情趣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修养的要点,没有这种修养,人的感情对于生活中的一切美好和高尚的东西会无动于衷。”音乐以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旋律,构成美好的形象,振奋了人们精神,提高了审美的情趣,赞可夫也在《和教师的谈话》一文中说:“艺术不仅作用于学生的理智,而且影响到学生的情感,因此它有助于培养信念。”实践证明,经常与健康的音乐为伴,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继而对社会上颓废的流行音乐和腐败的不良行为无法容忍,并逐渐养成有爱相处、礼貌待人、举止文明、仪表端庄的好作风。

六、养成习惯,促进劳动素质形成

劳动素质包括热爱劳动的态度、自觉劳动的习惯、参与劳动的本领和生活自理的能力。这是中小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改造自然、谋求生存的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基础,也是检验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其他各种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实践需要。劳动,一般指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两种。作为学生,本身从事的学习就是艰苦细致的脑力劳动,但脑力劳动决不能代替体力劳动。因此,端正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培养参与劳动的技能尤其重要。音乐课堂的劳动教育是间接的,它借助歌、乐曲对劳动的潜在寓意和内在联系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劳动观念,在声乐、器乐、舞蹈等技能训练课上,通过培养学生手、口、眼、耳、脑的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同样能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作风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七、开展活动,促进交往素质形成

交往素质包括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群体合作、相互关系等适应社会环境和生产劳动所具备的一切社交能力。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与人、人与物、个体与群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越来越频繁,关系越来越复杂。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尤其重要,而开展音乐兴趣活动、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过程,正是锻炼学生交往素质的良好途径。它既发展了学生个性,又增强了集体合作的意识,还培养了学生开朗的性格以及和周围人的友好相处、默契配合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地投身社会生活奠定了基础。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曾说:“音乐教育有他特殊的意义,只有音乐这门课是用整个人去接受,而不是用人的局部去接受的课。”所以,音乐是唯一对人进行综合培养的课,它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完美人格的形成以及培养跨世纪开拓性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改造社会的发展斗争中,在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探索中,更好地发挥它的潜在能力。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作用素质教育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