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对学习者情感的负面影响及解决策略
2009-11-17邢飞
邢 飞
【摘 要】信息化的网络给教育带来了崭新的发展空间,但网络教学对学习者的情感的负面作用也日益凸显并引为关注。本文从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和表现形式,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更好地消除网络教学带给学习者情感的不利影响献计献策。
【关键词】网络教学 情感 负面影响 解决策略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网络对人类的思维、学习、工作、生产、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现代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利用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改革和尝试。这必定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并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
诚然,网络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使学生由依赖书本向利用资源转变,由依赖教师向自主学习转变,由普遍学习内容向个性化学习内容转变。但是,网络教学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学习者在享受高科技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其内心也面临着挑战。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深入学习生活,网络教育对学习者情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针对这些负面影响,制定相关的解决策略。
一、负面影响
1.自制力不足,过分依赖网络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生面对面的授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管理和监督下完成各类学习任务。而在网络环境下,师生、生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和互动被隔绝开来,长期与计算机网络打交道的学习者很容易迷失在网络中,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聊天、游戏,形成了网络的依赖心理,而学习的主动性却很难得到保证。学生时期是情感体验不容易控制的高峰期,自制力相对较差,当面对网络的诱惑时,难免受制于自身的惰性和好奇心,将学习任务抛诸脑后。长此以往,学习效率必定大打折扣,从而无法保证良好的学习成果。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知识和便捷的同时,也充斥了不少颓废甚至反动的内容和论调。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定型的重要转折阶段,心理上对新生事物都会有强烈的猎奇欲。大学生常常对事物的辨别力和判断力不足,极易导致自身意识形态受网络不健康信息的侵蚀,进而无法把持自己,造成恶性循环。
2.思维狭隘化、被动化
网络的局限性在于其虚拟化、肤浅化和片面化。相应地,关于责任、义务和生计等现实理性思维的话题往往涉及较少。但是,学习者对大千世界的认识,除去感性思维,更重要的是用理性的视觉来审视;而网络忽视了这方面的锻炼,导致人们的个体思维空间发展片面化,尤其缺乏逻辑概括能力和探求事物抽象本质的精神。网络信息的快捷和大容量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学生过多地消费现成的网络快餐式文化,会形成他们思维的被动和僵化。一方面,学生们对网络信息仅仅在接收,或者说是人云亦云,并没有消化和提出自我见解。另一方面,当学习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学生们利用搜索引擎很容易找到答案,不再主动去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依赖网络而逐渐缺失了锻炼思维、主动思考的能力。
3.情感迷失、道德弱化
网络所带来的崭新的不同于传统社会的与人交往的方式,可以使学习者在更广的范围内更平等的平台上进行交流和沟通。但同时,网络又让他们终日沉湎于网络,逃避现实,弃道德与法律的约束于不顾。具体来说,首先,在网络世界中学习者不必遵守现实社会中的规则。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的事情可以在网络世界中完成。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可能沉默寡言,不愿与人打交道,而在网络世界中可以敞开心扉、随心所欲与别人进行情感交流。在这样的学生眼里,万般皆下品,唯有网络高。其次,通过网络进行交往所受到的道德和法律约束较少,在网络道德体系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学习者在网络环境下道德品质有弱化趋势。当然,学习者通过网络可以享受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并不断充实与提高自我。但网络带来的道德弱化症正诱使着某些青年学生忘记道德和法律,为了满足个人刺激和需要不惜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直至一失足成千古恨。
二、对策建议
1.倡导自我节制
网络时代更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学习者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才能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科学利用互联网,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以理性取代任性,以道德化的网络正常运作取代肆意践踏网络资源的行为。基于此,教育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价值观和世界观;重视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敏锐性和道德鉴别力,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网络上负面因素的影响和侵蚀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信息时代需要的人才。
2.加强学生管理
高校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譬如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感、理智感和高尚的美感;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网上信息垃圾以及宣扬淫秽等不良价值观的网站的危害性。另外,在进行网络学习内容的开发时应对情感互动作相对独立的设计,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习者、交互技术等各个因素,将情感互动真正作为网络教学中的一个要素整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建立和完善促进情感互动的机制。再者适当地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达到有节制地利用网络的目的。
3.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者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实现观念上的转变,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网络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以开放的心态正视网络对学生情感带来的消极作用。为此,教师要更新几种观念:一是网络教学过程将取代传统教学过程的思想。二是传统教学过程排斥网络教学过程的思想。三是网络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过程不相容的思想。同时,强化教师网络教学技术,可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将网络教学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必备技能来抓,从而保证网络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技术基础的现代教学手段必将会渗透到各学科和各课程教学中,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集合现代新技术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何更新教育观念,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挑战。
三、结语
总之,由传统教育模式向网络教育过渡,客观上造成了人性环境的物化,反思网络教学对学习者情感的负面影响,则是促进网络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培养学生在利用网络资源过程中的自我节制意识,强化教育者在网络教学中的导向作用,以及提高教师自身的文化、技术、认识水平,是规避网络教学负面影响的可行策略,值得教育工作者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柴璐璐,杨成.解决网络教学环境中情感缺失问题的技术策略[J].教育技术导刊,2007,(1):34-36.
[2]章国英,胡继岳.网络教学环境中情感交流的缺失及解决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05,(1):110-116.
[3]叶海智.信息技术与情感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