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森林的结构特征环境特征及立地评价
2009-11-16孙义
孙 义
[摘 要]进一步探讨森林的植物成分、结构特征和环境特征,对立地条件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程度进行。评价,利用评价结果改善经营措施,加快森林资源培育速度。
[关键词]林分郁闭度立地评价
林木是森林的主体,也是林业生产的主要经营利用的对象。为了深刻认识和培育森林,需要根据一片具体林地上的内部结构特征,将森林划分为若干个具体单位,这些单位就是林分。每个林分的林学特征,包括树种组成、林层或林相、林龄、疏密度、起源、地位级等主要因子,并与周围其他的林地有显著差别。林分是森林经营的基本单位,也是营林工作中划分小班的主要依据。
1.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
在一个林分内有各种不同的植物,根据它们的性质、位置、作用和经济意义可分为以下几种:林木(立木);下木;幼苗、幼树;地被物;层外植物。
2.森林的结构特征
森林的结构特征是森林植物和立地条件之间以及森林植物彼此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不同的森林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一般包括:林层、树种组成、疏密度、林龄、森林起源、地位级和立地指数等。
3.森林的环境特征
森林所生存地点(包括地上和地下部分)周围空间的一切因素,就是森林的环境,对林木来说他们彼此之间也互为环境。环境影响着森林,反过来森林也影响着环境的变化。环境因子中对植物有作用的,称为生态因子,这些因子综合在一起构成植物的生态环境,林学上称为立地条件或立地。自然界没有孤立存在的生态因子或单一因子的生态环境,光、热、水、气、矿物质营养总是共同存在,互相影响,起着综合性的生态作用。各种生态因子可以区分为以下四类:气候因子:光、温度、水分、空气、雷电等。土壤因子:土壤有机和无机物质的物埋、化学性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等因子。 生物因子:可分动物、植物因子。地形因子:山岳、高原、平原、洼地、坡向、坡度、坡位等。一般用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大气等生态因子对森林环境加以表述、这些生态因子都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影响的。
3.1光照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能量来源。
3.2温度
3.2.1温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每种植物都局限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长发育,对大多数树种来说气温在5℃时萌发,在土温5℃、气温10℃时开始生长。低于这个温度。树种处于休gR状态,气温高于35℃~40℃生长就不能进行。每个树种都有自己最适宜的生长温度。
3.2.2树种对温度的适应性:植物长期的生长在桌一地区的温度条件下,形成了对自己发育的一定温度要求,按照对温度要求的程度,可分三类:即耐寒树种、喜温树种和中庸树种。霜冻、冻拔、冻裂等极限温度对树种的生长发育有害。
3.3水分
3.3.1水分对树木的重要性:树木和其他生物一样,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离不开水。
3.3.2树木对水分的适应性:树木长期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生活,形成不同的生态习惯,对水分有着不同的适应。
3.4土壤
森林生长在土地上,所需用的水分、养分来自土壤,所以土壤对林木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土壤中应有适量的空气、水分和营养元素,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林木才能正常地发育。土壤是陆地上具有肥力且能够生长植物和提供微物活动的疏松表层土,由于土壤形成的条件不同,而有不同的土壤。
3.4.1土壤的营养:林木的生活和生长需要不断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营养元素。如N、P、K、Ca、Mg、s、Fe等,还有微量元素B、cu、Mo、zn等。其中N、P、K和ca是土壤中为植物吸收最多的元素,需适时施肥加以补充。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林木和生长及营养状况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3.4.2土壤的种类及相关因子:土壤的相关因子主要有土壤类型,土层厚度、湿度和酸碱度(PH值)。土壤类型主要有暗棕壤、白桨土、草甸土、沼泽土。土壤厚度常见有Ao层(枯枝落叶层)、A1层(腐殖质层)、A2层(灰化层)、B层(淀积层)、C层(母质层)。 土壤湿度分四级:以手握土壤,感不到土壤中有水分为干型;有潮湿感为潮型;无水流出,但手上留有明显印痕为重湿型。土壤酸碱度(PH值)共分为七级:强酸性>4.5,酸性4.5~5.5,微酸性5.5~6.5,中性6.5~7.5,微碱性7.5~8.5,碱性8.5~9.5,强碱性<9.5。
3.5大气
3.5.1大气组成及其生态意义:大气主要由空气和水气组成,它们保持着稳定的比例。在干燥的空气中: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5%、二氧化碳占0.03%、氩气及少量的稀有气体占0.93%左右。 氮气是一种很稳定的气体,对高等植物不直接起作用,只有以无机盐状态存在的氮才能被高等植物吸收和利用。氧气是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必须的物质。二氧化碳是森林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气体。
3.5.2风对森林的影响: 风可以传播种子和花粉,增加授粉量和结实量,扩大植物的生长范围,加快更新的速度,同时能改变环境条件、影响林木生理活动。
3.6地理位置
林业上的地理位置主要包括坡向、坡位、坡度、海拔高度和纬度。掌握其立地条件,是为了更新造林时做到适地适树。
3.6.1坡度:分六级,I级为平坡00~50;II级为缓坡60~150;Ⅲ级为斜坡160~250;Ⅳ级为陡坡260~350;V级为急坡360~450;Ⅵ级为险坡460以上。
3.6.2坡向:分阳坡、阴坡、半阳坡和半阴坡。
3.6.3坡位:分脊、上、中、下、谷地五个坡位。
3.6.4海拔高及纬度:海拔高是从平均海水面起算的高程,我国是以黄海平均海平面作为水准面,即高程起算面。海拔越高,大气压和气温越低,垂直分布的植物差异明显。纬度值的起算是从赤道00起向地球两极增大到900。纬度越高,距离极地越近,气温越低,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区。
4.立地评价
立地评价是对立地条件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程度的评价。为充分利用立地条件,发挥自然力培育森林资源的作用,对立地进行科学评价是必要的。利用评价结果改善经营措施,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速度的有效途径。
各立地条件互相作用又互相制约,立地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是共同的综合的进行,不是也不可能是单一的立地条件对植物生长发育发挥作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查阅《林区更新造林技术规程》中的林地生产力评价因子得分表;地位等级划分表;黑龙江林区主要造林树种适地适树判别表。(编辑/丹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