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林木育种的作用与发展前景

2019-08-08陈开胜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21期
关键词:绿水青山林木技术人员

陈开胜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而林业又是我国农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所以,林业在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比拟的。而林业的重中之重则应当关注于林木育种工作的推进,保证好了林木育种的质量,林业才能更好的发展。根据这些优势,这篇文章对林木育种的作用与发展前景进行了必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基于一种返璞归真的心理需求及生活需求,人们对木制品的各种生活日常用具、家具等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对林木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因如此,培育林木品质成了必须要做的,这一市场也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相关的技术人员任务重大,应该认识到培养高质量林木的重要性,只有培育出更好的林木材料,才能使得社会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1、我国林木育种的作用及其意义

我国在建国之后,不断开展大工业发展,片面重视重工业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虽然使得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许多,但因此也对我国的资源进行了大量的掠夺及浪费,严重的污染了环境,加上那个年代对林木资源的保护也不够重视,人们不断乱砍滥伐,对我国一个资源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加上各种天灾,使得我国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传统林业艰难发展,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林木育种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大量林木技术的应用,改良过的林业育种,整体提高了林木的产品数量以及质量,对传统林业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所以加强对林木育种技术的研究,能够使得林木覆盖率得以提高,进而实现林木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对环境以及林木资源进行了较好的保护。

另外,森林覆盖率直接影响着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氧气的排放,在全球不断变暖的今天,广大人民群众也越来越重视起对环境的保护,各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禁止乱砍滥伐的政策。而且在我国,植树造林现在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甚至上升为了基本国策,主要是为了保护这一整个生态系统,使得其完整。这就使得林木育种这一技术得以在国家层面的支持下蓬勃发展,除此之外,林业发展也受到很多方面的制约,不仅有人为制约,天灾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近年来,森林大火不断发生,毁坏了相当一部分面积的林木以及珍贵木材。由此可见,林木育种是林木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我国林木育种的发展前景

在传统林业艰难发展的情况下,林木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说拯救了这一传统行业,在现在以及未来林业的发展,林木育种必然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只有在传统林木育种的基础上,相关技术人员不断研究出生物技术林木育种,才能推动我国林业发展不断深入。并且在近年来,专家们对这一技术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使得生物技术育种方式越来越成熟,当下,被利用于林木育种的的生物技术主要有基因、细胞、组织培养这些技术。这些技术都对林木种子的质量有了一个大的提高,为培育优良的林木种子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保障。虽然运用这些技术,可以让林木育种事半功倍,但是其花费的成本代价太高,比传统育种技术高出好几倍,所以我们在育种方式上,要采取生物技术林木育种技术与传统林木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林木育种系统更加完善。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重对珍贵林木育种的研究及其培育,虽然我国珍贵林木类型繁多,但是有很多类型数量稀少,而且很多珍贵林木的存活率低,对环境的要求很高,还没有做到能人工育种,这就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攻坚克难,加大研究力度。并且对不同区域的林木育种类型也要分门别类,相关人员在进行林木育种培育前应该先到当地进行考察,对其生长环境也要进行总结,提高林木的存活率,使得林木资源能够多种多样。而做好了林木育种这一方面,这还能为人们提供了大量优质木材料,像木質家具,建筑木质材料等都有着大批的市场。所以说林木育种这一发展前景及其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很好的发现林木育种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我们在林木育种这条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林木育种工作的肩头责任,树立正确的林木育种观念,对这一行业发展前景做出一个美好蓝图,并去实现它。当然这不是光靠专家学者研究就能做好的,还需要我们这些大众群体重视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只有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让居民在享用这些优质林木资源的同时,兼顾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者单位:400055重庆市巴南区人民政府龙洲湾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绿水青山林木技术人员
从“天人合一”到“绿水青山”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绿水青山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绿水青山
绿水青山
试论高大林木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