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中的“把拦”和“把揽”
2009-11-13康振栋
摘要:汉语史上,“把拦”谓把持、控制、占有;但“把揽”另有包揽义。《金瓶梅词话》表示笼络、占有,仅用“把拦”;表示包揽则仅用“把揽”。“把拦”的“拦”是通假字,故“把拦”并无阻拦义。《汉语大词典》和《金瓶梅词典》都将“把拦”释为阻拦,又将“把揽”释为把持包揽,均有不妥之处。
关键词:《金瓶梅词话》;“把拦”;“把揽”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5X(2009)03—0067—03
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不仅是文学巨著,而且是语言学宝藏。书中“把拦”多有出现。该词《汉语大词典》释义:“拦阻。《金瓶梅词话》第九七回:‘自从春梅这边被敬济把拦,两家都不相往。《醒世姻缘传》第六九回:‘人家的汉子,你要不给他个利害,致的他怕了咱,只针鼻子点事儿,他就里头把拦住不叫咱做。”
白维国著《金瓶梅词典》释义:“把拦:①阻拦;劝阻(例同《大词典》首例)。②独占位置、权利等,不让别人参与。第四四回:‘第二日,教人眉儿眼儿的,只说俺们什么把拦着汉子。第七五回:‘我把拦他,我拿绳子拴着他腿儿不成!把拦他一面儿罢了,偏有那些屄声浪气的!也作‘拦。第七五回:‘都是你的老婆,休要显出来便好。就吃他在前边拦住了。”
《金瓶梅词话》中的“把揽”,《金瓶梅词典》解释说:“把揽,把持包揽。明·顾起元《客坐赘语》:‘代人上纳官货曰包揽。即这里的‘把揽。第二回:‘(西门庆)近来发迹有钱,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揽说事过钱,交通官吏。第十七回:‘此人专在县中把揽说事,举放私债。”《汉语大词典》释义:“把揽:把持包揽。《禅林宝训》卷三引《与山堂书》:‘嗟乎!苟以一身之资,把揽一院之事,使小人不蒙蔽,纪纲不紊乱,而合至公之论,不亦难乎!《金瓶梅词话》第一回:‘所以专在县里管些公事,与人把揽,说事过钱。”笔者详查近代文献,颇感上述解释有牵强和未妥之处,故条陈原委,以求教于白先生和读者专家。
一、“把拦”没有阻拦的意思
《金瓶梅词话》中“把拦”也写作“(扌霸)拦”。“(扌霸)”是“把”的异体字。《正字通·手部》:“(扌霸),俗把字。宋人用欛,亦非。”这是说“捅”是“把”的俗字;宋代人写作“欛”,这是错误的。《改佛四声篇海‘手部》引《奚韵》:“(扌霸),把也,音(扌霸)。《儒林外史》第五四回:“这些大老官家的命都是他(扌霸)拦着算了去。”《汉语大字典》将“(扌霸)”解释为把持,极是。“把”本义为握、执,引申为把持、掌管、控制。如《晏子春秋·谏下》:“然则后世谁将把齐国?”《朱子语类》卷十三:“只缘今人把心不定,所以有害。”《金瓶梅词话》中“把(扌霸)拦”共十六处,其中,十四例用于描述潘金莲如何用情、色等手段笼络、控制西门庆,以图独得其宠。其中的“把(扌(扌霸))拦”都是笼络、控制、占有的意思。《金瓶梅词典》释为“独占位置、权利等,不让别人参与”近是。
《金瓶梅词话》中另有两例很值得注意:其一是第九十七回一例,该例为《汉语大词典》和《金瓶梅词典》所引(见上文),与之相关的内容是:春梅和陈经济私通,结果均被吴月娘赶出家门。后来,在守备府做了太太的春梅,难忘旧情,派人寻找陈经济。经济进府后,又与春梅暗里偷期。因此,“春梅这边被经济把拦”是说陈经济暗用情色笼络、占有并控制了春梅,从此春梅就不跟西门家来往了。“把拦”也是笼络、控制、占有的意思。第二例是第八十四回的“(扌霸)拦”:“月娘就的慌做一团,高声大叫:‘清平世界,朗朗乾坤,没事把良人妻室,强(扌霸)拦在此做甚!”吴月娘去泰山碧霞宫还愿。石道士见她姿容俏美,便起了歹心,假意将她请到方丈,品茶饮酒,并借口天色已晚,将月娘笼络、控制住,在方丈内宿歇,以便殷天锡图谋不轨,占有月娘。这里“(扌霸)拦”也是用手段笼络、控制,设法占有的意思。《金瓶梅词话》中“把拦”凡十二见,“(扌霸)拦”四见,共十六例。其余十五例都不作“阻拦,劝阻”讲,把第九十七回一例释为“阻拦,劝阻”或“拦阻”,那是讲不过去的。
《汉语大词典》所引次例《醒世姻缘传》第六十九回:“人家的汉子,你要不给他个利害,致的他怕了咱,只针鼻子点事儿,他就里头把拦住不叫咱做。”“里头把拦住不叫咱做”就是在家里管着(把持住),不叫咱做。“把拦”是管束、控制的意思。《醒世姻缘传》“把拦”凡三见。另外两例:一是第七十六回:“只说你在京里作了孽,著立枷枷杀了,你不来家,不着我破死拉活把拦着这点子家事,邪神野鬼都要分一股子哩!”“把拦”谓把持、掌管。其次是第八十五回:“这气不杀人,人好容易到京,出来看看儿,只是把拦着,不放出来。我不吊杀罢,活八十,待杀肉吃哩么!”“把拦”即管束、控制。我们利用电子文本遍检历代文献,没有发现“把((扌霸))拦”当阻拦、劝阻讲的例证。可见《金瓶梅词典》和《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尚需进一步推敲。
为什么“把((扌霸))拦”不能解释为阻拦或劝阻呢?就“把拦”来说,“拦”是通假字,本字为“揽”。揽、拦古音不同。揽字,《广韵》为来母,敢韵,韵尾是-m,属咸摄;拦字,《广韵》属来母,寒韵,韵尾是-n,属山摄。中古的山摄字,《中原音韵》分归寒山、桓欢、先天三个韵部。从《金瓶梅词话》的用韵情况来看,寒山、桓欢、先天、盐咸、廉纤是混押不分的,可以任意组合。这些韵的字已经都是-n尾,这是不成问题的。例如《金瓶梅词话》的歇后语以“咸嘈心”谐“闲操心”,以“成人”谐“闲人”,“岂肯甘休”也写作“岂肯干休”,“盂兰会”也写成“鱼篮会”等,均其证。可见,明代中晚期“拦”、“揽”声韵已经相同,故二字可通。
“揽”有执持、抓取义。《广雅·释诂三》:“揽,持也。”引申为总持、把持。汉荀悦《汉纪·元帝纪下》:“总百蛮之军,揽城郭之兵。”唐韩愈《顺宗实录四》:“德宗在位久,益自揽持机柄,亲治细事,失人君大体。”“揽持”谓把持。“把”有把持、掌管义,故“把”“揽”可同义连文。如《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魏诗》:“尔乃得仙道,把揽天地神。”宋赜藏主集《古尊宿语录》卷十三:“你见前汉后汉把揽天下,临终时半钱也无分。”以上二例“把揽”
均谓掌管、控制。宋马永卿编《元诚先生语录》:“先生尝云:‘人主之势,天下无能敌者,或有过举,人臣欲回之,必思有大于此者巴揽之,庶几可回也。先生又曰:‘巴揽两字贤可记取,极有意思。”“‘巴揽”即“把揽”,也是把持、控制的意思。
《金瓶梅词话》中的“把拦汉子”,即(潘金莲等人)用情、色等方法笼络、控制西门庆(使其专宠自己,疏远他人)。“把拦”即“把揽”,意思是笼络、控制,尽量把东西占为已有。这个义项在笔者的家乡山东聊城依然使用;另外在山东济南、德州、寿光等地,该义也还在用。“把揽”一词,《山东方言词典》解
释说:“把揽:尽量把东西占为己有。如,这个人光知道把揽东西。”李荣、钱曾怡著《济南方言词典》释义:“把揽:独揽。什么事儿他都一个人把揽着。”“这样解释是完全正确的。
二、“把揽”还有“包揽”义,“把持”与“包揽”应该分立义项
《金瓶梅词典》和《汉语大词典》均释“把揽”为“把持包揽”。按,“把揽”确有把持义。如上文《北魏诗》中“把揽天地神”,《古尊宿语录》中“前汉后汉把揽天下”,以及《汉语大词典》所引《与山堂书》:“苟以一身之资,把揽一院之事,使小人不蒙蔽,纪纲不紊乱,而合至公之论,不亦难乎!”等例句,“把揽”跟“把拦”意义完全相同,当把持、控制讲,但这类例句中的“把揽”绝没有包揽的意思。
还有一类例子,“把揽”有包揽义,但没有把持之义。如《诸子语类》卷一百二十一:“今公辈看文字,大概都有个生之病,所以说得来不透彻,只是去巴揽包笼他,元无实见处。”下文:“……今公们只是纽捏巴揽来说,都记得不熟,所以这道理收拾他不住,自家也使他不动,他也不服自家。”宋朱熹《晦菴集》卷四十二:“今详来示,似于名字界分未尝剖析而遽欲以一理包之,故其所论既有巴揽牵合之势,又有杂乱重复支离涣散之病。”上述诸例,“把(巴)揽”均包笼、包揽义,绝无把持之义。《金瓶梅词典》引《客坐赘语》曰:“代人上纳官货曰包揽。”并说“(包揽)即这里的‘把揽”,这是对的。但《客坐赘语》说的“包揽”,也无把持义。
《汉语大词典》所引《金瓶梅词话》第一回的例子,《金瓶梅词典》所引第二回和第十七回的例子,所述是同一回事,“把揽”用于陈述西门庆利用其关系网,在县里包揽事务,说事渔利,该词并无把持义。资料证明,“把揽”有二义:一是把持、控制,二是包笼、包揽。前者为本义,最早见于北魏;后者为引申义,最早见于宋代。二义历来不相混淆,因此,《金瓶梅词话》也不会将二义混用。《汉语大词典》和《金瓶梅词典》都将“把揽”的“把持”和“包揽”二义概括成一个义项,这就片面扩大了词义的概括性,故有牵合包揽之弊。
三、余论
汉语史上,“把拦”和“把揽”通,但同中有异。二者均有笼络、控制、把持、占有的意思。但“把揽”有包揽、包笼的意思,“把拦”却无此义。说明本字和通假字的不同对词的意义会产生影响。值得注意的是,《金瓶梅词话》在表示男女一方欲用情色笼络、控制、占有另一方时,全用“把((扌霸))拦”,而表示西门庆包揽事务,从中渔利,则用“把揽”。这或许是作者有意使二义在文字上有所区别吧。社会性是语言文字的本质属性,但这并不妨碍个别文人在言语习惯和用字习惯上具有灵活性。
《金瓶梅词话》中用字通假现象很多。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出现了一些近代新兴的通假字,真实地反应了语音的发展状况。它们中有些至今仍保留在现代方言里。例如第二十七回:“妇人道:‘淡孩儿,他两个都走去了,我看你留下我做甚么?”句中“淡孩儿”就是蛋孩儿,这是潘金莲跟西门庆调情时对西门庆的戏称。在现代冀鲁官话、中原官话中,“蛋”指睾丸。在笔者的故乡山东鲁西地区,仍有“蛋孩儿”、“蛋孩子”、“毛蛋孩儿”等语,它们只能用于对男性的戏称或贬称,绝不能拿来称呼女性。《金瓶梅词典》将“淡”释为“寡淡无趣”、“因受冷落而发窘”,这显然是由于没有明辨用字通假造成的误解。
“淡孩儿”的“淡”读去声,属《广韵》定母阚韵字,中古韵尾是-m;而“蛋”是近代产生的汉字,故《说文》、《广韵》均无;清吴任臣《字汇补》:“蛋:徒叹切。”说明“蛋”是-n韵尾字。把“蛋孩儿”写作“淡孩儿”,说明“淡”读音在近代也已变成-n韵尾了,这跟“揽”的情况一样。这类例子还可以举出一些(兹不赘引),理解这种情况有助于我们把握近代汉字“揽”“拦”相通的事实,也印证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词汇训诂中明辨用字通假,不能仅仅局限于古音通假,也应重视近代汉语的通假字;二是解释近代词语的意义,现代方言可以提供有力的佐证。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M] .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
[2]白维国.金瓶梅词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张鸿魁.金瓶梅语音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1996.
[4]李荣,钱曾怡.济南方言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5]康振栋金瓶梅用字通假二则[J].语文学刊,2009(4):42—43.
(责任编辑:余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