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
2009-11-11李各海
李各海
摘 要:筹资风险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筹资风险不可能被消灭或避免,但企业只要从自身出发采取可行的防范措施,就完全可以控制风险。企业的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因借入资金而产生的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性和企业利润(股东收益)的可变性。企业承担风险程度因负债方式、期限及资金使用方式等不同,而面临的偿债压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正确认识各种可能发生风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合理有效地规避和防范风险是我们在作出筹资决策时所必需的。文章从筹资及其风险的认识、产生原因、两种不同筹资方式的指标分析,以及相关可行的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企业筹资 筹资风险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9-229-03
筹集资金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起点,也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筹集资金,就是企业结合自身生产经营现状,根据企业长期战略和发展的需要,经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通过一定的渠道,运用一定的方式,向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筹集资金的一项理财活动。由于负债筹资而引起的到期不能偿债的可能性及由此而形成的净资产收益率的波动就产生了筹资风险,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企业筹资风险通常和经营风险结合在一起,共同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企业效益。
一、正确认识筹资及筹资风险
企业筹资是指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下,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现状和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经过预测,选用合适的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取得资金的过程。筹资既是企业理财的起点,也制约着资金的投放和使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个企业能否聚集和融通资金,使资金的使用具有稳定性,是该企业能否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企业建成至终止,筹集资金的活动将始终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筹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企业创建筹资;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开发新产品、对原有资产更新改造等进行追加筹资;为优化资本结构和由于某时期支付能力不足而进行的筹资;为满足特殊需要而筹资等。
(一)企业筹资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通过资金市场而进行的。企业能否吸引投资,主要决定于企业自身的条件。因此,企业筹资首先必须为投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并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的经营方向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需要;企业经营活动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第二,企业生产的产品要符合市场需要,并有良好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企业发展前景良好。第三,企业资产要配置合理,有较好的财务状况和信誉,并有连续盈利的记录。第四,企业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人员素质好、工作效率高,并具有现代企业管理的意识和观念。
(二)企业筹资渠道及筹资方式
筹资渠道又称为资金来源渠道,是指企业取得资金的来源。筹资方式是指取得资金的具体方式。研究和掌握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是筹资的必要前提。
1.筹资渠道。企业筹资渠道受制于国家经济体制和国家对国有资金的管理政策,也与企业所有制形式和企业组织形式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企业的筹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种:(1)国家财政资金。是指国家通过以财政拨款形式投入企业的资金,国家投入企业的资金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项拨款等。(2)银行信贷基金。是指各商业银行贷放给企业使用的资金。银行信贷基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企业一项十分重要的资金来源。(3)非银行金融机构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是指各从事金融业务的非银行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集中资金,也用多种方式向企业提供资金,同时还提供各种特定服务。今后,将成为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4)其他企业和单位的资金。其他企业是指与企业有各种业务活动联系的企业。其他单位是指非营利组织,如各种基金会、社会团体等。上述企业和单位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业务活动中暂时或长期闲置的资金,也可供企业调剂使用。(5)职工和民间资金。指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闲置的消费资金。(6)企业自留资金。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提取留用的资金。(7)外商资金。指国外及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外商投入企业的资金。
2.筹资方式。资金来源的多渠道要求筹资方式的多样化,筹资方式同样与国家经济管理体制、财务管理体制等直接相关。从目前来看,企业筹资方式主要有吸收国家投资、吸收其他企业投资、企业内部资金积累、发行股票、长短期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等。
二、企业筹资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筹资风险的内因分析
1.企业投资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的不确定性。当企业投资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润率时,企业使用一部分借入资金,可以因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企业使用借入资金将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或是亏损,严重的还会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
2.负债规模。负债规模是指企业负债总额的大小或负债在资金总额中所占比重的高低。企业负债规模大,利息费用支出增加,由于收益降低而导致丧失偿付能力或破产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时,负债比重越高,企业的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其越大,股东收益变化的幅度也随之增加。所以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也越大。
3.企业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因素。是指企业所使用的长短期借款的相对比重。如果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无论哪方面不合理,都会增加企业的筹资风险。这因为一方面是利息费用,若采用短期借款,利息费用就会有较大的波动,若用长期借款,利息费用将会在一定时期内固定不变;另一方面,若企业大量筹集短期借款,债权人不愿企业拖欠其到期的短期借款时,而企业又不能及时筹集到现金来偿还,这就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而长期借款则是融资速度慢,成本较高,还会有一些限制性条款等。
4.信用交易策略不当。在当今社会,企业间普遍存在着商业信用问题,如果因为对往来企业资信评估不够全面而采取了较宽泛的信用政策,就会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若没有切实有效的催收措施,企业就会缺乏足够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再投资或偿还到期债务,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二)筹资风险的外因分析
1.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资金融通的场所。企业负债经营要受金融市场的影响,负债的利息率也取决于取得借款时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情况。金融市场的波动,如利率、汇率的变动等,会导致企业的筹资风险。
2.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本身所固有的风险,直接表现为企业息税前利润的不确定性。经营风险不同于筹资风险,但又影响筹资风险。如果企业经营不善,营业利润不足以支付利息费用,不仅股东没有收益,还需要以股本支付利息,严重时企业将丧失偿债能力,被迫宣告破产。
3.现金的预期流入量及资产的流动性。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偿还,因此,即便企业的盈利状况尚佳,但本息是否能够按照合同规定所偿还,还要看企业预期的现金流入量是否充足、及时以及其资产流动性的强弱。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而资产的流动性则反映的是其潜在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投资决策失误或信用政策过宽,使得预期的现金流入量不能准确、及时地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会使企业面临财务危机。这时,企业就要通过对资产的变现来解决其财务危机。各种资产的变现能力是不一样的,其中库存现金的流动性最强,而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最弱。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对企业的财务风险影响很大,当企业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强时,就可以有效地应付企业的突发财务风险,反之亦然。
三、两种不同筹资方式筹资风险的指标分析
(一)负债筹资
负债筹资是指通过负债筹集资金。负债筹集的资金具有使用上的时间性,需到期偿还,不论企业经营好坏,需固定支付债务利息,从而形成企业固定的负担。因此,通过负债筹集资金,筹资风险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是从偿债能力方面反映了企业筹资风险程度,也是评价筹资风险的重要指标。
1.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付短期债务的能力。短期债务即流动负债,这种债务一般需要以流动资产来偿还。流动负债的增加,往往形成流动资产的增加,而流动负债的偿还,须以流动资产变现来偿还。主要评价指标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2.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长期负债的能力。长期负债是指期限超过一年的负债。长期债务的偿还,不仅涉及到流动资产,还涉及到固定资产。因此,企业在筹集资金时,一方面要考虑到收益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所要支付固定费用的负担。
(二)股权筹资
股权筹资包括企业的资本金及由此衍生的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所有者所投入的资金,其风险主要表现在其使用效益的不确定上,而这种不确定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无法满足投资者的报酬期望,加大了筹资的难度,使得资金成本上升。
自有资金收益率和资金成本率指标分别从效益和成本两个不同角度反映了企业筹资风险程度,是较为实用的筹资风险评价指标。
1.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企业在筹资过程中,往往同时安排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而二者比例不同,给企业筹资带来的风险程度也不尽相同。自有资金收益率就是判断这一风险程度的指标。通过对自有资金收益率指标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调整筹资决策。其计算公式为:
自有资金收益率=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率-借入资金利息率)]
2.资金成本率指标。资金成本是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资金成本率是指资金成本占筹措资金的比例。资金成本率指标是企业选择资金来源、拟定筹资方案的依据,通过对资金成本率变化的分析,可以判断筹资风险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资金成本率=资金占用量/(筹集资金总额-资金筹集费)*100%
企业从多种渠道用多种方式同时筹集资金时,由于不同资金的资金成本率不一样,为此就需要计算全部筹集资金的综合资金成本率。其计算公式为:
综合资金成本率=Σ(各项资金成本率*该项资金成本占全部资金比例)
由此可见,企业筹入资金的两大渠道的结构比例不合理,也会影响到资金成本的高低和资金使用效果的大小,影响到借入资金的偿还和投资报酬期望的实现。因此,筹资风险具体有借入资金的风险、自有资金的风险和筹资结构风险三种表现形式。
四、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遵循收益风险均衡原则,正确认识和评价筹资风险
在当今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企业进行各种经营活动不可避免地要遇到风险。既然要追求风险所带来的收益,势必要勇于去面对风险并善于去分散风险。市场经济下,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获取收益是企业的根本出发点,而风险则是与获取收益相伴随的一种客观现象。企业要获得收益,就不能回避风险,可以说风险中包括收益,挑战中存在机遇。企业要遵循风险收益的均衡原则,不能只考虑收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要对每一项财务经营活动进行收益性和安全性的全面分析,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决定采取何种行动方案,同时在实践中趋利避害,争取获得更多的收益。在各种经济活动中,风险和收益往往是成正比的,而无论是对投资者还是受益者而言,都是要求风险与收益相适应的,不能一味地追求高风险的收益,也不能总是保守的不去冒险。无论人们对风险抱着如何的态度,都应对要实行的决策项目的风险和收益作出全面的分析和权衡,作出最有利的决策方案。这就要求企业经营管理者应树立风险决策观念,将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和低风险低收益的项目适当地搭配起来,使企业的风险与收益均衡,理智化地化风险为机遇,在危机中找对策,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确保企业短期偿债能力
企业倒闭,往往是由于企业在短时间内无法筹集到偿还债务的资金所致,因此,确保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短期偿债能力只是确保企业有能力偿还到期的短期债务,而不是降低负债总额。在负债筹资顺利时,企业可以通过新的负债来偿还。当负债筹资发生困难时,企业就要以减少资产的方式来偿还,而这时最重要的就是企业可变现的资产额了。由于资产结构和资产周转在不同的企业或是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内也不同,根据资产状况便很难确定企业在某一时期内有多少可变现的资产可以用来偿债。当企业的应收账款相对稳定时,企业在某期内的销售额不仅反映了企业在该期内的资产周转额,也反映了企业在该期内通过正常销售可取得的资产变现额。因此,确定企业的负债结构时,只要使企业在任一时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本息小于或者等于企业在该期内的销售额,这样,即使企业在某期内发生筹资困难,也能以企业在该期内正常销售所取得的变现额保证偿还其到期债务本息。这是从动态上来保持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比流动资产、速动资产从静态上来保持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更为直接、客观、可信,也易于确定和掌握。
(三)制定科学的利润分配政策
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发展,利润分配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利润分配要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使利润分配不致于影响企业简单再生产的进行;二是利润分配既要保证一定规模的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要,又要兼顾投资者的利益,给投资者以看得见的实惠。具体来说,科学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盈利期间,企业每年至少给投资者支付一次红利或股息;二是在效益提高的前提下,争取使投资者每年收益递增;三是投资分红既不低于银行存款利息率,又不高于企业赢利水平。合理的利润分配,有利于防范筹资风险,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确定合理的负债结构
负债结构,是指企业借入资金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债源结构等。负债结构的合理性是适度性的前提,只有结构合理的负债规模才是适度的,才有利于规避、分散筹资风险。
1.短期、中期、长期负债要均衡安排,并保持适当比例。首先,企业的借款期限要稍长于项目投资回收期。其次,长短期负债比例必须与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的比例相适应,要通过预测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控制短期负债额度,避免还债期过于集中和还款期高峰的过早出现。再次,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中不同的资金需求,选择不同期限的筹资方式。
2.负债利率结构安排要有利于减少利率风险,降低企业实际利率。利率结构是指长期固定利率借款与浮动利率借款的比例关系。长期固定利率借款虽然可减少利率风险,但缺乏灵活性;而浮动利率借款比较灵活,可以提前还款。因此,不宜单纯采用某一种利率,而应当从降低企业利息负担出发,保持二者的适度比例。
3.选择适当的借入资金渠道和方式,保持债源结构的合理性。企业可以通过银行贷款、债券和商业信用等方式,从不同来源取得借入资金。不同的筹资方式,取得资金的难易程度不同,资金成本也高低有别,而且也具有不同的筹资风险。商业信用比较容易取得,但无力偿还的风险太大。银行贷款与发行债券相比,一是限制条件较少,容易筹集;二是筹资速度也较快。由于各种筹资方式和资金来源分别有其优缺点,因此,企业必须注意债源结构的合理性,使之相互配合,才能趋利避害,有效地控制风险。
(五)转移风险
企业的风险往往大于企业财务所能负担的程度,这就要求企业能适当地将风险转移。即将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所带来的经济补偿的责任转移给他人。最常见的做法:一是开展专业化协作;二是保险。保险既是一种银行信贷分配的调节杠杆和补充形式,又是一种风险分散机制,将其引入企业财务,稳定企业的资金结构,可以形成融资保险制度,以缓解企业的筹资风险。
总之,企业要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就必须承担筹资风险。企业应在正确认识筹资风险的基础上,充分重视筹资风险的作用及影响,掌握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使企业既获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收益,同时也将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扈坪坪.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6)
2.崔仙玉,王卉,郭东飚.企业筹资风险及防范[J].黑龙江财会,2003(12)
3.金彦龙.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长期筹资方式的比较分析[J].企业经济,2004(1)
4.董文曜,孙兆军.发展我国企业债券筹资的探讨[J].企业经济,2004(2)
5.张家伦.财务管理学[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6.薛玉莲,李全中.财务管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7.王斌.财务管理[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8.温历.中小企业投资融资策略[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9.任碧云,余丽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机制探析[J].晋阳学刊,2002(5)
10.顾建强.企业筹资风险成因分析及防范[J].商业研究,2006(2)
11.施金影.现代企业筹资风险的防范[J].会计之友,2006(9)
(作者单位: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山东单县 2743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