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应用型高职审计人才
2009-11-11侯益玲
侯益玲
摘 要: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新型教学方法,在不少学科的教学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文章就案例教学法在审计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和具体实施展开阐述,通过探讨改进高职审计教学的模式,以提高高职审计教学质量。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审计教学 案例组织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8-137-02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为了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即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可见,案例教学法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法,这与传统教学中一味突出教师单一主体地位、强调单向交流、教材多年一贯的固定教学法有很大不同。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学理论和思想,适应了学习者掌握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秩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的客观规律,对我国高校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有着重要启示和推动作用。
高职教育是适应现代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根据高职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的生产、经营和服务社会的技术技能为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育人和用人相结合,成人和成才相结合,产学相结合。高职教育所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如何改革和完善传统教学模式,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案例教学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之一。在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中,《审计基础与实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许多学校试图通过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校与实训基地之间的联系相对松散,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为弥补这种方式的不足,在《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教学中可以考虑更多地运用案例教学法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案例的选择与设计
1.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要根据教学目的有针对性地收集,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案例要根据教学目的及要求有针对性地筛选、包装,使之典型化。在教学活动中,围绕着课程总体教学目标,会有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目标,每一具体教学目标的实现,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案例配合。案例的内容必须适应具体教学环节的需要,与审计理论相关。
2.案例的选择要讲究时效性。如果选用时间跨度长的案例,内容可能会陈旧过时,缺少时代特色,这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特别是会计知识会随着现实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关规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近几年会计、审计规范模式变化也比较大,最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等也给审计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所以应不断更换补充新的案例,确保案例的时效性。
3.案例的选择要有实务性。审计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特点是其应用性、可操作性强。因此,在相应的案例教学中,必须适应这一特点,选取案例的基本内容应以审计实务为蓝本,将实务资料进行必要的概括和整理,以提起学生兴趣,提高其认知能力。审计案例的选择要反映审计职业某一特定情景中真实发生的事件或情况,涉及某一特定单位或组织的经济利益,给学生提供可参与的场景,让学生分析和评估案例所描述的内容,确定应采取的解决措施和办法。选择具有实务性的审计教学案例,可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提供审计职业实际情景特征,让学生感受真实事件,体验审计职业的挑战与机遇,培养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收集审计证据,如何运用职业判断得出审计结论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1.案例引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把握案例引入的时机,教学案例可以放在讲授的知识点之前,如第一次课就引入“南海事件”案例,既吸引了学生对本门课产生兴趣,又讲解了社会审计在英国的产生;也可以放在讲授知识点之后,还可以放在某个章节之后。推出案例可以采用直接推出和分步推出两种。直接推出案例就是直接将案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全面了解案例后进行讨论;而分步推出是根据案例的情节发展逐步演绎给学生,边推出边讨论。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推出方式。
2.案例讨论。分析讨论案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独立思考,积极交流和研讨,创造性地进行探索和实践。通过师生互动,将案例内容与相应的审计理论联系起来,揭示案例中蕴藏的审计方法,讨论其发展变化规律,学会运用审计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操作有个人发言、小组讨论、正反方辩论等。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使学生在没有压力和顾虑的心态下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和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揭示出问题的本质。
3.评价总结案例。这个阶段是课堂教学的概括和提升,它通过对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教学提供准备。在这个阶段,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可以是对学生讨论过程进行评价,也可以是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
三、案例教学法在《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教学中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
《审计基础与实务》是经济专业和会计、审计专业的专业课,作为高职教育的培养目的是实用型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以适应职业需要,主要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必要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把基本理论和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如何创建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让学生掌握枯燥的审计观念、审计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实现教学实用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加深对审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在将来工作中学以致用。因此,案例教学法对《审计基础与实务》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课程的应用性
《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本身是一门应用性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审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去解决实际审计问题。在教学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参与讨论,促进学生进入特定的情景,建立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站在独立的第三人的角度作出决策,培养学生的专业判断能力,适应社会审计的特殊需要。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更为严格,因为案例教学的特殊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采用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对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有新的开拓,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开放型、应用型人才的好方法。
(三)增强教师的主动性
在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从引入案例、分析讨论案例、总结评价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要求教师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在教学内容上依托教材进行扩充,在教学方法上是“授人以渔”,要实现师生互动。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教学对象,主动思考课程的组织、案例的选择、教学环境设计等问题。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入案例情景。可调动教师备课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推陈出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四、完善审计案例教学法的途经
(一)重视案例库的建设,适时更新案例
实现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丰富高质量的案例库是案例教学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教学案例库。审计案例类型一般分为事件过程案例和实务案例。事件过程案例相对比较容易获得,我国近几年的审计失败案例很多,比如虚增利润的“银广厦事件”等,此类案例可从网上收集。另一类实务案例却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不同的教学进度自行设计的,这类案例的需要量很大。因此,教师设计案例的工作量非常大。
(二)提高教师素质
在《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的主导性尤为重要,这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首先,教师要具备广博的知识。教师只有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具备全面系统的知识结构,才能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对学生所持观点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解答。其次,教师要具备熟练的教学技能。教师要善于对案例教学课程教学环节进行有效引导,注重自己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转换,坚持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不断研究《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案例教学中的新情况,主动接受教学管理中的新思想和运用新方法,着力增强教学的系统性、趣味性、知识性和生动性,不断在原有的基础上突破和创新,确保《审计基础与实务》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持续提高。
(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了被动学习习惯,案例教学模式促使学生改变学习习惯。首先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不仅要主动积极思考,还要形成自己的观点;其次是变个人学习为团队学习,学生要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听取他人观点;第三是变书本学习为实践学习,学生要积极参与审计实践项目研究,收集审计证据、分析审计证据,完成审计报告的撰写。
(四)构建成绩考核机制
案例教学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了检验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建立一套成绩评价和考核机制,改变以往那种以知识积累的考试为主体的机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如无必要一般对学生案例分析、讨论的表现不宜作优劣评价,而应以鼓励表扬为主,要避免学生由于关注答案对错评价的优劣而影响对思维过程的关注。评判时,教师要克服主观随意性和自己对案例理解分析的局限性,应着重考核学生分析的步骤是否恰当(即思路是否清晰)、思维要点的选择是否科学、能否抓住重要问题和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关键,运用了哪些思维方法以及从什么角度看问题等等。由于案例讨论的发言并不是人人机会均等,正确评价更难,一般给予合格与否即可。最后的成绩考核以分析案例为主,辅以平时讨论的成绩,综合考核评价。
参考文献:
1.梁建民.审计基础与实务.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赵保卿.审计案例研究.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贵州省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 贵州都匀 558000)(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