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疗效观察
2009-11-11丁仕艳
丁仕艳
[摘要] 目的 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中的作用。方法 将72例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于晚上服盐酸氟桂利嗪;在此基础上治疗组静脉注射天麻素注射液,对照组静脉注射复方丹参。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症状、体征缓解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天麻素注射液在服用盐酸氟桂利嗪的基础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有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 眩晕; 天麻素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09)27-141-02
突然剧烈的眩晕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ischemia,VBI)最常见的严重症状之一,我院对照观察了VBI患者静脉滴注天麻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的情况,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眩晕为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或不稳定感,因头位或体位改变而诱发,不敢睁眼。(2)眩晕同时至少有一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缺血的其他症状,如肢体麻木或无力、内耳疼痛等。(3)头颅CT排除其他脑器质性病变[1]。
1.2 病例选择
从我院1998年7月~2007年7月内科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72例,所有病例均以眩晕为初始症状及主要症状,且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将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40~75岁,平均57.9岁;眩晕特点:18例为视物旋转状,4例为视物晃动,14例为两者均有或先后出现;伴随症状:一侧或四肢麻木12例,一侧或四肢无力6例,面部麻木2例,言语不清3例,视物不清、复视3例,耳鸣和耳部疼痛12例,头痛5例。对照组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5~70岁,平均53.6岁;年龄分布、眩晕特点及伴随症状与治疗组接近。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每日用天麻素注射液0.4~0.6g溶于5%葡萄糖250mL(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连用5~7d。对照组每日用复方丹参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1次,连用5~7d,两组均于睡前服盐酸氟桂利嗪5mg,其他一般对症治疗相同。
1.4 统计学处理
结果数据以(χ±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
根据眩晕缓解程度将疗效分为三级:(1)显效:眩晕及其他症状、体征消失;(2)有效:眩晕及其他症状、体征明显减轻;(3)眩晕无改变。
2.2 副反应
治疗组和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副反应。
3 讨论
左、右椎动脉入颅后在脑桥与延髓交界处合成一条基底动脉,它提供脑干、小脑、大脑枕叶、丘脑后半部血液分布,当此系统的血流速度改变,血供异常可造成脑缺血、前庭系统血液供应障碍,患者出现眩晕症状[2]。VBI致眩晕很多见,甚至可以是VBI的惟一表现,其主要原因和发病机制有以下几点:①动脉粥样硬化致管腔狭窄,动脉管壁的微小血栓脱落堵塞远端的动脉。②颈椎病或颈肌病使椎动脉受压或痉挛。③基底动脉的舒缩功能发生障碍。④椎-基底动脉的畸形或发育异常。⑤臂-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⑥动脉内膜炎等。
天麻素是从天麻中提炼出活性成分含量最高的有效单体,化学名为对羟甲基-B-D-吡喃葡萄苷,经现代工艺配制成无色澄明液体。其药理作用有:镇静、催眠、抗惊厥、镇痛作用,对缺血再灌注及脑细胞的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以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动脉血管顺应性,还有增强免疫和抗遗忘抗衰老等作用。文献报道,经颅多普勒(TCD)观察天麻素注射液能有效增加椎基底动脉血供,改善迷路动脉及内耳血供,缓解眩晕症状起效时间,有效率明显[3,4]。天麻素注射液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供、纠正缺血缺氧,同时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脑细胞,清除细胞内自由基、抑制钙超载、抑制细胞凋亡、阻断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环节[5],从而控制眩晕症状。我院7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患者应用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与复方丹参组对比疗效好,无副作用,因此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粟秀初. 眩晕的临床诊断[J].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05,5:11-16.
[2] 应黎. 眩晕疾病与药物治疗[J]. 中国全科医学,2005,12:45-46.
[3] 刘威,吴东阳.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4):131.
[4] 汤玲. 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经颅多普勒临床观察[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5):395.
[5] 陈静.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的多中心随机单盲对照实验[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4(12):864-870.
(收稿日期:2009-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