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照泥鳅

2009-11-10夏正君

安徽文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鳝鱼禾苗木桶

夏正君

春耕时节,蛰伏了一冬的泥鳅鳝鱼在农夫的犁耙耕作中,翻回到了水田表层。早稻插下后,天气逐渐变暖,每到暖和的夜晚,泥鳅就钻出软泥,浮到水面歇凉。从禾苗转青至分蘖,也就是禾苗封行前,是我们照泥鳅的好时节。

照泥鳅需要三样工具,火灯笼,针扎子和木桶。火灯笼是一个大小如火炉盖子的铁丝扎的盘子,用铁丝吊起来,挂在一根长长的竹棍上。铁丝盘上燃烧的是松钢,松钢是松木中带有猪肝色、特别坚硬、具有浓香的最易燃烧的那部分。它像是嵌在松木中的钢质,所以我们叫它松钢。松钢只有极少数松树中才有,平常乡下人在劈柴时偶然看到了,就捡到一边,留着照泥鳅用。照泥鳅时还要背个扁箩,用来装松钢。除了松钢之外,还可掺一点松屎,松屎是从松树蔸下采来的白色颗粒,由松树排泄出来的松油凝结而成;松屎极易燃烧,一般用来为松钢引火,松钢不够烧松木时,就用它来助燃。照泥鳅时,提着燃烧的铁丝盘子,在田埂上晃晃悠悠,看上去很像一个红灯笼。

针扎子才是照泥鳅用的武器。顾名思义,针扎子就是用针做成的扎子。在一根长长的木柄的一头,安一排密密的、锋利的钢针,用锤子、钉子、竹片和麻绳将其扎紧,看上去像一把梳子。我小时候把它叫做猪八戒的九齿钉耙。至于木桶,那是用来装泥鳅的。

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爷爷屁股后面照泥鳅。先是只拿木桶,大一点,就打火灯笼,再大一点,爷爷视力不行的时候,我就拿针扎子了。搞完春插,就一心盼望着照泥鳅,但不是天气特别暖和,泥鳅就藏在泥中,不肯上来。只要这天吹暖风,或变天前天气特别熬热,那爷爷必定笑眯眯地喊我:“二仔子,照泥鳅去。”

天黑后,我们点燃火灯笼出发了,出发前,奶奶提醒我们要穿胶鞋,小心采了“邋遢东西”,意即不要踩着蛇了。我提着小木桶走在前面,手里拿根木棍子探路。这时,月亮还没出来,山脚下,田坎上,萤火虫提着忽明忽暗小小灯笼,在到处游玩,青蛙象比赛似地欢快地叫着。我和爷爷沿着田垄游走,所到之处,草丛里的绿麻公(青蛙)受了惊吓,冷不丁跳到水田里去,潜在浑水中一动不动,它以为藏得很好,其实它的绿背脊就露在外面。田螺伸出柔软的触角,顶着呈锥型的硬壳慢慢移动,在软泥上清晰地留下它的足迹。爬水虫在水面上很轻巧地游走,在水面弄出浅浅的波纹。有时,一条水蛇昂着头,在禾苗间飞快的滑行。这些小小生灵容易牵动我们的视线,但我们不感兴趣,感兴趣的泥鳅鳝鱼就不那么容易发现了,它躺在软泥上,一动不动,灯光下,你必须睁大了眼才能发现。泥鳅在水中像根短棍子,仔细一瞧,像根有光泽的玛瑙条子;鳝鱼显眼多了,但也有把它看成水蛇的时候。泥鳅鳝鱼见了灯光毫无反应,仍然呆着不动。爷爷就把“钢梳”朝它扎去,手落手起,十拿九稳,一条泥鳅或鳝鱼在针扎子上扭动着,然后往木桶边上一敲,就跌落到了桶里,成了第二天餐桌上的美味。

晚上田野里照泥鳅的往往有好几起,那火灯笼犹如一个大的萤火虫,在这夜色中的田野里游弋,但这火光不会碰到一起,总是隔着几坵田,有时彼此打个招呼,也不问照了多少,因为在这静夜里,从敲木桶的次数就能判断出收获的多少。

月亮从山上升了起来,夜色中游走的萤火虫少了,蛙声也稀了很多,夜深了,有了一丝凉意,用手一摸头发,混漉漉的,是发露水了。爷爷说,回去吧,明天和平等队还要开早工呢!

猜你喜欢

鳝鱼禾苗木桶
趣说鳝鱼
小熊的家
夏季药膳佳品说鳝鱼
禾苗上的露珠
木桶兄弟
To Pull Up Seedlings To Help Them Grow
有趣的折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