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效运用体育游戏

2009-11-10曾德媛

教师·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有效运用体育游戏课堂教学

曾德媛

摘要: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体育游戏,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但是,一些课堂却把游戏看作是单一的运动或者课堂的点缀,蜻蜓点水地运用一下。为了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的价值,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体育游戏。

关键词:体育游戏;有效运用;课堂教学

体育游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但在运用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无效做法。

一、游戏不是单一的运动内容,应该将游戏活动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

课例1 《铅球》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做放纸飞机游戏。请同学们围着篮球场边线站好,空出间隔距离。

生:(站在边线上,摸出纸飞机)

师:预备,开始。

生:(将纸飞机捡回手中)

师、生:(重复两次)

师:请同学们成上课队形站好。

生:(部分纸飞机没有飞起来的同学悄悄放纸飞机)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投掷铅球。刚才同学们放飞机的时候,有的同学朝水平方向放飞,或者是朝垂直向上的方向放飞,这些同学的飞机都没有飞起来,只有那些朝斜前方放飞的同学的飞机才飞得远。下面,请同学们看我投掷铅球。(教师示范投掷)

师:投掷铅球出手时要呈37~42度角左右,铅球在空中要有抛物线。

案例中,教师设置放纸飞机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投掷铅球的动作要领,但是学生在游戏中,只是按照老师的口令机械地放纸飞机,兴奋十足地捡飞机,游戏中并没有涉及问题思考,答案是由教师按照教学的需要自己总结出来的。

从这一教学环节上看,学生们放纸飞机异常活跃,兴奋之至,但这恰恰就是不足——课堂活跃过度,问题思考缺乏。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构建并通过反复实践形成的知识技能,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我们在安排游戏教学内容时,应避免重游戏、轻思考的现象,应该将开展游戏与思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体验中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游戏不是课堂的点缀,应该将游戏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辅助或补充

课例2 《前滚翻》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跳竹竿游戏,领略一下黎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风采。请同学们呈体操队形散开。

生:(练习)

师:请同学们成上课队形站好。刚才同学们跳得很好,下面,我们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前滚翻。

案例中,教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前滚翻,可是在新课前安排了跳竹竿游戏,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但是,运用游戏进行教学不能只看游戏的趣味性,只去追求游戏让学生兴奋愉悦的目的。安排体育游戏活动,目的是为了辅助体育教学或训练,内容要与教学或训练有相应的联系。

由于游戏教学对学生有着趣味性的吸引力,易使学生集中精力,对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帮助学生学习基本技能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体育游戏的特点,处理好游戏与部分新授内容的关系,结合教材合理地选择相关游戏并把它引入课堂,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有效利用游戏法进行教学,就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三、游戏不是蜻蜓点水,应让学生在游戏中好好玩

课例3 《篮球:运球》教学片段

师:给学生每人发一个篮球。

师:同学们,我们来做保护与破坏游戏。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范围内运球,在运球过程中主动破坏他人的球,但要竭力保护好自己的球不被别人破坏。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生:(按老师划定的区域进行游戏)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

案例中,教师安排“保护与破坏”的游戏,目的是为了增添练习的趣味性,有效地巩固学生的运球技术,提高其控球能力。但是,教师却限制学生只能做3分钟的游戏,学生正当进入角色时却只好悻悻收场。教师错误地认为安排了游戏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就实现了体育课健身性与娱乐性的结合。

“以学生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是体育课的专务。在安排游戏时,教师不要认为只要是游戏就能激发兴趣,其实并非如此,不是好玩的游戏能激发兴趣,而是玩好了游戏才能激发兴趣。教师在让学生好好玩的过程中实现寓教于乐,就能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加强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目的。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川区西胜初级中学校)

猜你喜欢

有效运用体育游戏课堂教学
探究兴趣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运用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