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题开题论证的浅析与思考
2009-11-10易志勇
易志勇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笔者对当前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开题论证的整体印象、认识等,分析了当前开题论证存在的问题,并从克服浮躁心理、掌握课题写作规律方法、完善实施方案、加强课题研究的时效性等方面提出了思考性建议。
关键词:课题;开题论证;课题研究
最近,我对湖南省55所高校(其中80%是高职高专)、121个开题论证书进行了剖析,有些思考,与大家探讨。
总的来说,湖南“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课题研究的问题越来越贴近实际,实施方案的设计一次比一次规范,研究的整体水平比“十五”规划有较大的提高。绝大多数研究人员对开题论证的认识有所提高。大家认识到,开题论证不仅是一种形式,其本身就是一种研究。通过论证,课题组成员之间或课题组成员与同行专家共同研讨课题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明确了课题研究的任务,明白了课题研究的具体做法。这样既能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使课题研究少走弯路,起到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的作用,又能提高课题组成员做课题的水平和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当前开题论证存在的问题
通过开题论证,以下八个方面在不少课题组实施方案的设计中受到重视:①课题名主题确切,切口适宜,言之有物,特色鲜明;②研究综述客观,他人成功经验明晰;③研究核心概念界定明确;④研究预期目标定位准确;⑤研究内容更加具体实在;⑥研究方法符合教育科研的规律;⑦研究的实施步骤、措施可操作;⑧研究人员的分工明确,预期成果落实到人。但也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1)个别课题没有论证,开题论证书内容东拼西凑,缺这缺那,成了申报书的“剪贴版”。开题论证书和课题申报书虽有相同之处,但又是不完全相同的。因为其目的是不一样的。课题申报书的目的是争取申报课题立项,其重点内容是课题选题的准确度、研究价值的大小、研究的可行性。而课题开题论证的目的不是立项,而是施工。开题论证书是课题设计的实施图,着力点应放在设计调整和施工组织上。可是我们有的课题主持人就是抓不住这个重点。有的课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有的东拼西凑、废话连篇;有的转弯抹角、喧宾夺主;有的脱离实际、无病呻呤;有的思维陈旧、模式僵化;有的文理不通、逻辑混乱。个别课题开题论证书,从封面到最后,除加了一页开题论证结论外,其他全是申报书的内容,将不需要、不相关的内容也“剪贴”上来。但却没有立项的课题编号,没有课题界定,理论依据是领导讲话精神、事件介绍,研究目标偏离研究主题,开题论证的数据是“空白”的,有的甚至出现同一学校两个标题一模一样的课题。这都是“剪贴”造成的后果。
(2)一些课题开题论证的重点不突出。按理说,课题开题论证的重点是三个:①研究目标的“长、宽、高”论证,涉及课题研究时间、对象、范围、内容的定位以及期望水平;②研究内容的论证,涉及紧扣主题、紧扣目标、分解任务等;③研究步骤落实、成员分工的论证,它涉及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措施、人员分工等。但是有个别的开题论证书中三个重点就不突出。有的课题名不副实;有的研究核心概念界定是纯名词解释;有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混淆、重复;有的研究内容表述不明白,逻辑混乱,研究内容既不是总分关系,也不是递进关系,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孕关系;有的理论依据不准确;有的研究步骤模式僵化,成员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团队合作有困难。
二、对课题开题论证的思考性建议
针对这些问题,我对课题开题论证提出一些思考性建议:
1.做课题是一种科学研究,应该树立吃苦耐劳精神,克服浮躁心理
做课题是一种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大家很向往的事,也是一件痛苦并快乐着的事。有人曾说过,做课题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特别是选题、构思、创新,或写论文、写研究报告,这一过程是冥思苦想、痛苦不堪、辗转难眠、寝食难安、“撕心裂肺”的过程。但课题做出来,论文或专著发表、出版后,特别是研究的问题得到解决,并得到社会、领导认可,那也很快慰。凡是课题做得好的主持人,大概都有这种体会,凡是有这种体会的人,不但自己成长起来了,而且大有成果。
但并不是所有做课题的人都会有这种体会。因为,做课题的动机不一:有的人是以使命感、责任心为动机;有的人是个人兴趣、爱好,想通过研究成果实现自身价值;有的人是被迫、出于无奈,如为评职称做课题,为保“饭碗”做课题,领导安排做课题;还有人的动机是为名为利。在当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下,不管做课题的目的、动机如何,我们不去评价。因为,有些东西不是我们的错。问题是,既然好不容易拿了个课题,就不应该马马虎虎、应付了事,而应该把它做好。
要把课题做好,不是件容易的事。第一要坐得住。做课题要查文献、写综述、写论文、写专著、写研究报告,坐不下来不行。第二要动得起。做课题时刻要思考、反省问题,不但要动脑,还要动手,动手记笔记,开展调查研究,参加教学活动,不积极主动也不行。第三要有耐性。对课题组成员之间的不同意见进行协调,都要忍得,要耐心、细心、精心。没搞清的概念要搞清,没弄懂的问题要弄懂。这些都需要有刻苦耐劳的精神、克服浮躁的心理。
2.做课题是一种多元学习,应该掌握课题写作的规律方法
做课题是一种多元学习,一是做课题是为了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就有其规律、方法、途径需要学习;二是课题写作,如写研究方案、开题报告、研究报告、论文、专著等,这有更多的课题写作规律和方法,更要学习。掌握课题写作规律和方法至少有三点好处:
(1)可以少说废话。现在有些想评职称的老师只想做课题,或有了课题要写各种报告、论文,却不会审题。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附会在一起,不是断章取义,就是言不由衷,东拼西凑,废话连篇。有些人不知道“开门见山”的道理,写文章喜欢转弯抹角,喧宾夺主,虎头蛇尾。特别是有些高校老师做课题很容易陷入“教科书模式”,满脑子概念、范畴、理论渊源,脱离实际,远离社会,无病呻呤,无的放矢。这实际上是一种没有掌握课题规律和写作方法的表现。
(2)可以少走弯路。做课题,从资料收集到调查研究和文体选择都有个方法问题。比如,不同的课题,不同的研究任务、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在选择研究方法时,都是有规律的。一旦方法、途径不对,就会走很多弯路,付出更多的科研成本。
掌握课题写作的规律和方法,应遵循三条规律:①加强内容的学术性。课题写作应做到“一、二、三、四”:“一”,即“一学”,主要学习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应用学科知识。科学由学科组成,科学研究的分量与学科知识的含量是两个变量,两者正相关。“二”,即“二位”,指准确定位(教育科学的学术观点)、质量到位(“质”指理论水平,“量”指预定字数)。“三”,即“三论”,指论点有时代性,论据有先进性,论证有逻辑性。“四”,即“四文”,指文风端正(无套话、废话、假话、大话)、文脉清晰(层次之间是总分关系或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而不是包孕关系)、文笔流畅(不用方言俗语,不用废弃的陈言旧语,不用冷僻的行业术语,不用少数民族的谚语,不用附加成分太多的长句)、文法严谨(语法、修辞、逻辑和标点符号无错误)。②注重形式的规范性。课题写作要按课题主管部门要求填写。③坚持修改的反复性。把课题写作过程作为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学”“研”“写”三结合,先学后研,以学导研,借学促研。认识不能一次完成,课题写作必须反复修改。
掌握课题写作的规律和方法,应该做到“小”“深”“新”“实”“精”。“小”,就是题目切入点一定要小;“深”,就是揭示深远意义,阐明深刻认识;“新”,就是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实”就是讲实际,重实用,抓实践,求实效;“精”,就是精心选题、精心限题、精心构思、精心取材、精心修改。想做课题的人,应当多掌握课题写作规律和方法,课题写作时就不会走弯路。
(3)可以多出新意。做课题一要“创新”,二要“管用”。创新来源于知识积累,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如果做课题仅仅是为评职称,就缺乏学习、借鉴、总结、提升、创新研究方法的动力,是可悲的。
提出新观点有五种途径:一是温故知新,学习理论得新知;二是补旧为新,补充旧说成新说;三是推陈出新,推翻旧观点,树立新理念;四是综合创新,取百家之长,成一家之言;五是开拓创新,开辟新的研究领域。
3.课题实施方案是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施工图”,应该尽善尽美
如果说申报书是规划、立项的蓝图,那么实施方案(即开题论证书)就是施工图。它既是具体指导课题研究的指南,又是规范课题研究的施工方案,同时也是省教育规划办公室结题鉴定、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
一个好的实施方案,不仅要有大的方面框架设计,更要有周密的细节安排。大的方面框架设计决定课题研究的方向、方法;周密的细节设计决定研究的效果、效益甚至成败。如果说以前课题开题论证主要解决方向、方法问题,那么现在课题开题论证主要应解决研究的细节问题。
比如,研究综述不清楚的,应该进一步检索研究文献,可能会得到新的信息或新的启示。再如,课题研究界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的确定应该如何更准确表述,才能使其更加完备、更加突出主题。特别是实施步骤和子课题分工问题,如何充分发挥课题组每个成员的特长、潜能,如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何指导他们每一步做什么、怎么做、重点在哪里、要注意什么问题。这些细节问题不仅要体现在开题论证书中,更重要的是应在每个成员的心里,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有些课题,主持人是学院领导,课题研究举全校之力,研究团队是学校骨干,大家负责一方面的工作都很忙。这就要靠主持人出思想、出思路,经办人管细节。细节考虑越周密,走的弯路就越少,效果就越好。
4.教育科研有很强的时效性,课题中后期研究工作应及时抓紧抓好
省级教育规划课题有很强的时效性,特别是应用性研究课题,研究的问题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阶段指导性很强,研究时限一般都在一到两年。加上研究应用性课题的人,大多是非专职研究人员,研究团队是松散的联合,有些课题研究内容与主持人本职工作紧密相关,但主持人工作岗位随时可能改变。这些因素,都是逼迫课题研究须抓紧抓好的重要原因。尤其是“十一五”最后一批立项的课题,由于发动早、准备好,选题的“口子小”,相应的研究组织难度小,设计研究时间较短。许多课题已有很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有的甚至是边研究、边申报的课题,个别老师急着等课题结题评职称。据初步统计,我在已收到的121个课题开题论证书中,今年结题的有12个,占总数的10%;明年结题的有80个,占总数的66%;后年结题的有29个,占总数的24%。所以,及时抓紧抓好课题中后期研究工作,应作为各课题组当前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
为保证课题研究质量,今明年结题的课题,应及早开展专题(或子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如论文应早发表,早得到社会认可;以行动实践研究为主的课题,要尽快总结、提升研究成果和经验,并从这些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中归纳、提升、抽象出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重要研究观点,一方面迎接课题的中期检查,另一方面为研究总结打好基础。
个别研究进度快的课题组,要及时着手研究总结的准备。怎么准备,课题结题鉴定前要做好几件事:一是对照自己的开题论证书中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最终成果,自查是否完成研究任务。没有完成的内容,要尽快“补火”。二是及早构思课题研究报告的三大重要部分,即研究过程及做法、研究结论及分析、社会反响和效益。这三部分是课题申报、开题论证没有涉及的新内容,也是研究报告的“重头戏”。许多成果评奖都离不开这三部分。三是按省级规划课题结题鉴定要求准备材料。材料包括:结题鉴定申请书、成果主件(包括研究报告,公开发表或出版的相关论文、专著,相关实践研究成果等)、附件(包括成果公报、开题论证书、中期检查表、社会反响和实践验证材料等)、电子文档(包括研究报告、成果公报、论文代表作)。最后将材料报送课题管理部门审批,再与其沟通联系结题鉴定事项。
对课题总结,特别是研究报告的撰写,一定要认真对待。这是我们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成果,不仅仅是为评职称、评奖。这些研究成果的影响,要像湖南省社科院朱有志院长所说的那样,“把自己的想法变成领导的说法,把自己的思考变成领导的思想,把自己的言论变成宣传的舆论,把自己的文章变成上级的文件,把自己的说法变成社会的做法,用自己的发言,促进社会的发展”,这就达到了做课题的另一种境界。
参考文献:
[1] 朱有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 曾天山.关于教育科研价值的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2).
[3] 陈境孔.中小学教育研究指导[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 张丰.基础教育科研的发展与管理[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2002.
[5] 张世平.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与评价[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