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发展走向问题探究

2009-11-09

魅力中国 2009年27期
关键词:我国问题探究会计电算化

卢 巍

摘要: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本文从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软件开发、硬件配置、人才培养等角度,对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我国 发展走向 问题探究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必须克服多重因素的影响,才能加快步伐。具体探究如下:

首先,单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有待落实。

1.一些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沿用的是原来手工会计管理制度。

2.有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够全面、严格。

3.制定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中存在不符合会计电算化规范之处。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会计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会计数据的产生、审核的差异;帐簿登记、输出及存储的差异;会计岗位、职责的差异。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同手工会计在记账处理、报表计算、内部稽核等方面都是有所不同的。例举的第一种情况,笔者就接触到一个单位,他们在岗位分工上沿用手工会计的分工方式,业务流程也未有大的改变,内部管理制度的制订只不过是理顺了一个名称而已。单位的会计人员感到会计电算化后,工作变化不大,工作量并未减少,只是计算起来方便些;单位负责同志感到手工会计的管理制度已经很细致,足够涵盖电算化了。这是停留在表面层次看待会计电算化所导致的问题。会计电算化制度制定得不全面情况存在于大多数单位,薄弱之处大体有:缺少制度中规定的岗位分工与具体岗位人员的落实,即只知个体岗位分工、不知具体岗位是谁;岗位责任制的要求过于泛泛,具体人员的权限分工设置没有书面材料记录;操作管理日志的具体要求不全面;机房管理要求不严格;具体报表账簿的打印时间过于笼统;电算化档案管理的内容、时间不明晰等等。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单位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存在同电算化规范相抵触的规定。这些不符合电算化规范、会计制度的制定大多出于计算机技术的角度考虑问题、处理问题,而对于会计制度的要求考虑得过少、或根本就没有考虑,也有对会计制度的理解过于机械的情况。如有些单位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中规定,只有系统管理员才有资格打开数据库进行操作。

其次,会计软件问题有待解决。

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应该说,会计核算软件在推动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提高上功不可没。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日渐完善,大大方便了会计工作。然而,笔者发现一些会计核算软件多少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

一是因为会计软件的某些功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因为会计软件开发人员未能依照会计制度、会计规范的要求处理问题,一味满足用户提出的某些要求,为追求软件销售数量,甚至不惜置制度、规范于不顾;三是由于会计软件在一些会计处理上对会计制度、会计规范的理解不够,造成应用受到限制。举几例如下:

会计核算软件中针对操作日志的处理不够理想,操作日志记录内容不全面,不能全面、如实地反映真实的软件操作情况,有些软件的操作日志内容甚至允许任意修改而无任何限制措施。

1.会计核算软件功能项中不乏类似数据反过账、试入账等功能。这些功能的提供造成许多会计数据经处理后反而变得灵活可变了,单位领导、会计人员都可以据此功能“适当调整”某些会计数据,以利于本单位或本部门利益之用。加之,会计电算化数据存储在磁性介质之上,修改、篡改会计数据可以不留下任何痕迹,如若再无限制措施,则会造成不良后果。

2.一些会计核算软件对拥有记账凭证稽核的人员不能再授权制单。这种情况的出现,是软件开发人员未能全面正确理解制单和稽核的关系问题造成的。会计制度中规定:本人不能稽核自己所制的凭证。在授权制单权、稽核权时并非是互斥的非此即彼关系,一个人是允许同时拥有制单权、稽核权的,只是本人无权稽核自己制作的凭证。

3.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可维护性和二次开发问题。会计软件选择好坏是单位实施会计电算化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会计软件的运用将极大的促进单位EDPA的发展,否则将使单位失去对EDPA的信心。一般专用商业会计软件具有投资大、易操作的优点,但开发商从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和商业利益出发,对应用软件进行了层层技术性加锁。一旦用户使用出了问题非得找开发商,用户自己无能为力,但会计核算对会计软件使用的时间性,不允许用户坐等开发商来维护。这样一来用户与开发商在会计系统的可维护性上产生矛盾。另一方面开发商使用的开发平台和数据库语言不一致,也使用户很难对使用的软件进行维护。自行开发的软件往往本身就存在着种种缺陷,维护的工作量又较大。因此,不很好地解决会计软件的可维护性,将直接影响各类会计软件系统的推广应用。任何会计软件都不可避免地面临二次开发问题,尽管会计软件开发者都尽可能地使之开发的软件功能如何齐备,操作如何之方便。但大千世界,世事万象,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每一开发者不可能将各单位特点都融进自己的软件内,并且随着时间的变迁,必然面临会计软件二次开发的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指供应商应适时提供二次开发的新版会计软件;其二用户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者要求,对应用会计软件进行第二次开发,使会计信息以满足管理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再次,EDPA硬件投入难有保证。

会计电算化硬件投入是实现单位EDPA的基础和物质保证。中小型企业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硬件投资大约在15万元左右,且需保持运行后的维修、更新等后续不断投入才能保证EDPA的正常运行。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增加,经济效益的滑坡,国有企业亏损面不断扩大,明亏的企业约占45%,潜亏的约占30%,拿D94-D96年来说,国有企业亏损总额集资约为448亿元、541亿元、727亿元,1997年几乎全面亏损,到1998年盈利才有所回升,面对如此严重的企业生存发展局面,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投入可想而知。另一方面,h机的高速升级换代发展,从286机型到目前的586机型;会计软件开发商追求高起点赶最新潮流,支持系统从DOS1Note到Windows95—98NT系列,造成企专业单位电算化硬软件的大量淘汰,而更新换代的资金投入又很难得到保证,因而不解决好EDPA的硬件投入问题,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将很难有实质性的突破。

最后,有关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l.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一些单位尤其是一些新建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差,从会计账簿的装订到账簿的登记做得都很不够,并且对新会计制度的规定要求还存在理解上的出入。有相当数量的单位还在按照旧思路、旧制度的规定或者想当然地处理会计工作。他们觉得实现电算化以后,许多工作的处理都由计算机来完成,用不着再去加强会计基础工作了。而恰恰是这样的单位,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的验收工作迟迟不能通过。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日常工作应严格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来处理,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并非削弱了会计工作规范的要求,而是更有条件来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会计工作规范化了,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才能有序健康地发展。

2.会计电算化教学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既懂会计学又懂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关键。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人员要么是只系统学习过会计学,略懂一点电子计算机技术;要么是电子计算机专业毕业,参加工作后再培训学习一些会计学知识。这样的人才只能进行简单的电算化操作,却远不能胜任信息时代发展对会计电算的要求。会计电算化学科是近几年来才在我国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计和教学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

其一,EDPA课程设计一般都是在原会计学课程基础上增开《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计算机在财会中运用》等三、四门计算机课程,没有计算机维护、编程、网络等课程,体现不了会计学与电子计算机学相互渗透的要求;其二,教材知识结构不合理,重会计理论,轻计算机运用;其三,没有建立EDPA模拟实验室,学生不能得到经常或更多EDPA感性操作锻炼;其四,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利用CAI等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加强学生在教学实际中对现代计算机技术的认识与理解。

总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还要做许多方面的工作,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作者单位:沈阳铁路局吉林吉图珲铁路客运专线公司)

猜你喜欢

我国问题探究会计电算化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论我国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计量经济模型下的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消费定量研究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关于我国计算机教育MOOC发展的思考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探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传统财务会计职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