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的实践和启示
2009-11-05郑守华
郑守华
从2007年始,江西蓝天学院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系统开展“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省教育厅《关于整体规划江西省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特点,我们制定了《江西蓝天学院本专科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方案》。《方案》以品德培养、习惯养成为主要内容,以主题教育为基本形式,整体规划了本科学生四年、专科学生三年的思想政治教育。本科学生八个主题,分别是:爱心教育、法纪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自强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奉献教育;专科学生六个主题,分别是:爱心教育、法纪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自强教育、奉献教育。一个学期以一项教育内容为主题。这样,就把本科学生四年、专科学生三年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化,形成了一个每学期教育内容互相联系、互相衔接的完整体系,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符合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规律。在每个学期的主题教育中,又分为实施时间、品德内涵、主要解决的问题、教育途径和评价体系五个方面,便于实施和考查。在教育途径方面,分为学习提高、实施培养、成果展示三个环节,把提高思想认识、培养良好习惯、增强进步信心结合起来。
综上所述,我们开展的“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就是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以品德培养、习惯养成为主要内容,以主题教育为基本形式的系统教育活动,也是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普及教育活动。
经过系统教育,“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是思想道德素质普遍提高。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中外名人关于教育主题方面的有关论述,学习先进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开展主题教育方面的具体实践活动,以及展示成果、表彰先进等方面的激励,广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提高了,文明行为习惯的意识增强了。出现了诚实守信的多了,弄虚作假的少了;关爱他人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举止文明的多了,违规违纪的少了等可喜现象。二是专业学习明显进步。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风、班风的转变。广大学生学习自觉性比以前高了,学习风气比以前浓了,学习纪律比以前好了,到课率、参考率、考试通过率普遍提高。三是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和先进典型。开展“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以来,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大幅增加,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也逐年增加。我院石多人荣获“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西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称号。石红同学还当选为共青团江西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全省民办高校唯一的学生代表)。
“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带动和促进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2006年、2007年、2008年,学院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
“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是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载体和平台,是提高民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一种探索和创新。总结两年多来的系统教育活动,我们有以下启示。
1.必须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
民办高校的学生或因学习自觉性不高,或因学习方法不当,或因理解记忆能力不强,在录取入学时分数普遍偏低;一部分学生比较懒散,荣辱观念、是非观念、组织纪律观念薄弱;一些独生子女由于娇生惯养,自我意识较强,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只知关爱自己,不知关爱别人。因此,我们把学生品德培养教育的内容和《方案》设计定位为:从基础抓起,抓行为规范,抓习惯养成。把教育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第二个层次,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进步;第三个层次,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证明,从学生思想实际出发设计的教育《方案》,贴近学生,针对性强,容易接受,容易见效。
2.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现在的大学生主体意识强烈,善于独立思考,喜欢别人尊重。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平等交流,启发、引导学生的内在需求,通过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己的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和创造才能,达到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目的。比如:让学生摘抄中外经典论述、归纳主题教育特征、总结军训体验、写一封家书等,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在参与中受到激励,在习惯养成中获得进步。
3.必须和考查考核结合起来
“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便于操作,切实可行。学院制定的《教育方案》和《实施办法》,对每个教育主题教育的内涵、主要解决的问题、教育途径、评价体系等都规定得很明确,对学习提高、实践培养、成果激励等每个环节都规定得很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每个学期的实施情况,通过建立《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台账》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期末考核和评奖评优的依据。与此同时,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开展《每周一评》,通过短信的方式发给家长;每学期免费向学生家长赠送院报(合订本),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
4.必须加强对班导的培训和指导
实施好“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基础在班级,关键在班导(辅导员兼班主任)。学生品德培养教育的大量工作在班级,要通过班导的动员、组织、指导去实施;学院的重视、要求、部署,最终要通过班导的工作去体现、去落实、去实现。因此,要取得学生品德培养教育的预期成效,必须加强对班导的培训和指导。一是帮助班导提高认识,切实履行教育职责。要使每一个班导都明确:实施“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是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实际需要,是班导工作的主要职责。要真正摆上位置,作为大事,抓紧抓好。二是帮助班导掌握《实施方案》。通过学习培训,帮助班导学懂弄通《实施方案》,提高动员、组织、指导“学生思想品德培养教育活动”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对班导的教育和管理。教育引导班导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真正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5.必须加强领导整体推进
在民办高校全面开展“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需要董事会、党委、行政统一思想,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整体推进。一是董事长重视。在学院实施“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是于果董事长提出的。他把实施“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作为“办学十多年来最想做的一件事”,作为“打造学院一流品牌的重要举措”,亲自领导和全力支持。为此,学院成立了以董事长为组长,党委书记、院长为副组长,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二是院行政支持。院行政把“学生品德培养教育活动”纳入工作计划,一起布置,一起检查。各部门密切配合,各级领导特别是部、系领导亲自抓,亲自管。三是院党委组织实施。由院党委统一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党团组织系统贯彻落实,适时组织督导检查和总结交流。这样,就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作者系江西蓝天学院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