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忠诚谱就的信念之歌

2009-11-05雷杰能

江西教育A 2009年9期
关键词:信念母亲学校

雷杰能

编者按:在教育这个千秋基业中,农村教育肩负着重要使命,而农村教师则是支撑教育事业的脊梁。在山村小学坚守了31年的林兴修老师、在农村学校坚守了20多年的黄行福老师,他们是农村教师的优秀代表。他们热爱农村教育,在物质生活相对清贫的农村学校,干出了骄人的成绩,而且拥有一种十分难能可贵的职业幸福感。这种精神追求正是当前我们需要大力提倡的。在第25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本刊特刊发通讯《用忠诚谱就的信念之歌》以及《黄行福:行走在幸福的乡村教育里》,多角度地展示了他们的成长历程,期盼广大教师阅读后,都能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美丽的赣西北铜鼓,“一山放过一山拦”,这片浸透革命先烈鲜血的红土地,如今满眼涌动着绿色的林涛。

在茫茫林海深处,镶嵌着一座简陋的小学——荣坑小学。这里似乎是世外桃源,山外有山,到乡政府所在地高桥小镇,也得走上两三个小时的崎岖山路。1978年6月,年仅16岁的林兴修老师走上了这所山村小学的三尺讲台,开始了他清贫的教师生涯,在这大山深处坚守了31年。

岁月更替,生活的风雨在他的脸上已留下了道道印痕。在新学期开学之际,记者见到他时,感到他依然是那样的精神矍铄。31年来,他有过迷茫、困惑,甚至艰难的抉择,但他始终没有离开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始终没有离开那些可爱的山里娃。

是什么力量让他在这里坚守了31年?采访林兴修老师之后记者得出的答案是:是人民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是那扎根于他心中的坚定信念。信念是前进的风帆,信念是理想的翅膀。正因为林兴修老师有了大山般的坚定信念,才能将信念与青春写在一起,将信念与生命写在一起,唱响了一支昂扬的信念之歌、人生之歌。

一支动人的忠诚之歌

1978年6月,荣坑小学唯一的老师——上海知青李老师按政策回城了。这是一个一师四级复式教学点,学校周边没有人居住,只有一条羊肠小道通往大山的外面,没有人愿意来这里接替李老师,20多个学生被迫停课。家长急,大队书记也同样急得团团转。大队书记找到林兴修的家里,介绍了荣坑小学当时的情况,和盘托出了自己考虑已久的想法:“兴修,你是高中生,是我们村里真正的秀才。现在20多个伢崽没人教了,可怎么办呀?你能不能去顶上。”

当时林兴修选择的路还是很多的。那时高中生少,有的继续考大学,有的招聘进了公社当干部,有的到大队当干部,凭着他当时自身的条件,可以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工作。可是听完大队书记恳切的话语,想到家长的期盼,感恩于家乡父老的培养,他马上就答应了去学校当老师。

刚当老师,有一种新鲜感,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之中,教学成绩也很突出,学生平均成绩排位从倒数第一跃居全乡第二。家长高兴,领导赞赏。

在荣坑小学一呆就是3年半。

小源小学也是该乡一所偏远的村完小,离林兴修老师家有30多里路。虽说只有30多名学生,却有5个年级。原任教的两位老师实在受不了这里工作的艰辛,跑到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去了。同样,那些孩子面临着停课的危险。林兴修知道情况后,主动向组织要求去更为艰苦的小源小学任教,解小源小学的燃眉之急。

在小源教了一年半,又相继被调整到白石小学、月形小学和全乡最偏僻的英溪小学。1998年,全县学校网点调整,把4个行政村内的小学及教学点合并,组建了一所寄宿制学校梁塅小学,林兴修老师自然来到了梁塅小学,并担任这所村完小的校长。

从教31年,他辗转于6所学校,而且都是边远的条件比较差的教学点、初小、完小,大多是一师一校的学校。

“人往高处走,这是人之常情。你为什么不想办法到中心小学或靠近小镇的学校去教书?”记者问道。

“说实话,谁不想去条件好一点的学校呢?凭我的资历,只要我向组织提出要到中心小学去教书,我想组织上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都会答应我的。但当看到那些学校没有人去,山里伢崽将被耽误,我这个人心软,就什么都不顾了。我是山里人的后代,我理解山民子女读书的难处。我常对我老婆开玩笑说,我就是这个命,咱们认命了吧。再说,既然做了老师,拿了这份当老师的钱,就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尽管民办老师每月工资只有24元,1998年也只有215元。”

“要对得起这份工资。”多么朴实的话语,多么朴实的山里汉子!

一支昂扬的青春之歌

在山村小学的生活既是艰苦的,但同时又是紧张的。初为人师,年轻,有干劲,不知道什么叫累,林兴修挑起了一师五级复式教学的重任。既当老师,又当保姆;既是炊事员,又是勤杂工;既要教学生知识,又要教学生生活自理。校舍漏雨了,他要爬上屋顶捡漏;给学生热饭的柴火没有了,他要领着学生到山上去砍;山洪爆发的时候,他要背着学生回家……

林兴修告诉记者,在小源小学教书时任务最繁重。他一般早上6点钟起床,然后给学生做饭。待学生吃过早饭后,带学生早读,接下来上午上两节课。由于是五级复式教学,所以每堂课都要花一个多小时,下午也是两节课。之后,再给住宿的学生做晚饭。晚上还要给住宿学生辅导一个半小时。等安顿好学生入睡,他才坐在如豆的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他还忙中偷闲,给孩子们油印学习资料。梁塅小学徐强老师是林兴修当年的学生,他回忆说:“林校长教我三年级的时候,经常给我们印资料,以致后来油印机都用坏掉了。他还给我修理坏掉了的算盘,用竹子给我们做跳高用的架子,我们感到很快乐,因为当时附近的学校都不上体育课和音乐课,林校长却给我们上了。”

林兴修当民办老师的时候,没有受过系统的师范专业训练,所以,必须靠自己钻研教学方法。他虚心向书本请教,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并在实践中探索复式教学的方法。1991年和1992年,他分别获得宜春市复式教学成果优质课比赛二等奖和“优秀复式教学教师”荣誉称号。

林兴修有一本笔记本,专门用来记载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成长表现的,以便在工作中对症下药。他每周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小评,每月组织一次学生之间大评。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兴修老师重复着这样一种生活。因为他的超负荷忙碌,山村的学校里有国旗冉冉升起,校园里飘荡着琅琅的读书声,林海里有最美的风景。

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林兴修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养育他的大山!

一支快乐的幸福之歌

走进林兴修老师的家里,看不到豪华的家电,最高档的是21英寸的彩电。他告诉记者,因为要供养小孩读书,家里已欠下了3万多元的债务。“看到一个个山里的农民都富裕起来了,腰包里揣着大把大把的票子,你心里平衡吗?”记者问道。

“我虽然清贫,但我是幸福的,是快乐的,因为我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教书31年,我培养了60多个大中专生。他们之中有公务员,有军人,有技术人员,有企业老板……我有一种成就感。特别是这些学生金榜题名的时候,家里办喜筵,都是请我坐上席,而高中毕业班的班主任都安在我的下席,我真的感到淳朴的山民对我高看一眼,我的付出值得。”说这话时深情的泪水在林兴修眼里打转。

林兴修为山民们培养了一批批学生,但他时常感到愧对自己的家人。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的时候,他常年呆在学校里,生活的重担落在柔弱的妻子肩上。他经常是星期六下午回家,星期天从家里背上米、菜到学校去,家里事帮不了多少,家里的油水倒刮了不少。因为他不在家,每年家里要花1000多元钱请人做农活。

2003年的一个夏天,正是农忙的时候,有人来告诉他妻子昏倒在地上,他心急如焚地跑回家,原来妻子中暑了。看着妻子黑瘦的脸,他眼里噙满了泪水,满怀歉疚。很多人善意地责备他,他真诚地向人们解释说:“学生要紧啊!”

最让林兴修伤心的是为老母亲送终时的情景。80多岁的老母亲瘫痪多年,除寒暑假能尽尽孝心外,其他时间都是妻子服侍。2004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晚上,他母亲在弥留之际,好像还在盼望着什么。是啊,她老人家最疼爱的儿子,还在10里之外的学校,忙着辅导住宿生晚自习。晚上10点多,林兴修才赶到奄奄一息的母亲身边。他跪在床前,声泪俱下地握着老母亲的手:“妈,儿来迟了,是儿不孝,您有什么话就说吧!”母亲已再无法开声了,只是眼角上留下了一丁点泪花,这是母亲没法给自己的爱子说上临终话语而流下的遗憾的泪水。时隔多年之后,林兴修对记者说到此事的时候,仍然是泪流满面。

林兴修说:“善良的山民都来为我母亲送终。当我赶到时,左邻右舍早已聚集在母亲床前,拉着母亲的手,宽慰她老人家放心去,说‘您的儿子是在为孩子的学业没有来,您的儿子是好样的。我这一辈子欠母亲的太多了,也还不清乡亲们给我的情啊!”

所以林兴修常怀对乡亲们的感恩之心。他告诉记者,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党组织都会帮助他渡过难关。考虑到他的经济困难,白石村破例给了他和妻子两个享受低保的指标。在他小孩上大学时,村民又自发地为他凑钱。不管在哪所学校教书,山民都会给他送来很多吃的东西。去年梁塅小学要建体育活动场,需扩大土地,有两户农民无偿地把自己的责任地给了学校。1995年他在给扫盲班的农民讲课时,村党支部书记叶征华,天天晚上住在学校里,配合他的工作。正是有了村民的支持,有了各级领导的关爱,林兴修才有了坚守大山的力量,才感到付出再多都是幸福的。因此,他工作着,并快乐着。

梁塅小学傅新华老师介绍说,林兴修虽然现在是校长,但重活累活他总是默默地抢着做。屋漏雨了,他不声不响地爬上去捡漏;厕所的粪便满了,他默默地撬开石板,用粪勺子舀出来……林兴修说,他要用人格去影响全校老师,以身示范怎样践行人民教师的责任。

“铛——”一截用炮弹壳做的吊钟,被一位女教师敲击得发出了厚重的声响,回响在校园上空。记者问林兴修校长,为什么不改用电铃?他说,老师轮流敲钟这是增强老师责任意识的一个好办法。值日敲钟的老师,必须先到校,必须要记住值日要做的事。只有老师有了责任意识,从事山区教育事业才会有一种好的心态,才会拥有做一名山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告别梁塅小学的时候,记者听到吊钟又一次被敲响,并传得很远很远。在钟声里,林兴修老师与记者挥手告别,脸上露出灿烂的微笑。◆

猜你喜欢

信念母亲学校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信念
学校推介
悲惨世界
信念的传承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