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及对策
2009-11-04郑方林王以宁
郑方林 王以宁
编者按:
教育资源从新课程实施以来,就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教育不公平”也主要体现在对教育资源的占有上。当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一些私立学校、公办民校和示范学校集中时,择校热高烧不退,而在广大农村,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如何呢?郑方林、王以宁对此作了一番调研,撰写了一篇很有价值的文章。
农村教育资源建设已成为新课程实施的“短板”,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建设,对于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作者在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的建设性的应对策略,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当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尤其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深入思考、认真研究、付诸行动。
【摘 要】我国农村人口数量众多,农村教育质量是影响整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教育资源质量是影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有效建设农村教育资源以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人力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三个方面探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的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相关对策。
【关键词】新课程 农村教育资源 建设现状 对策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发展基础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其中,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教育资源是指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等所有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资源。
我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教育质量是影响整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目前农村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比如,“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协调,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条件仍然较差,相当一部分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学校的校舍、教学设施、仪器设备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基本标准。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待遇偏低、骨干教师缺乏等问题突出,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等,这些因素决定了在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农村的教育资源建设具有自己的特点,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探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育人力资源建设现状
1.教师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教育的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转变思想,除了要求教师专业能力要能够胜任教学工作外,还要求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把“注入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启发式”教学。同时,广大中小学教师应积极探索符合改革要求的改变,能够运用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学习、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教学方式;还要求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普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能力,改变满堂灌、机械训练、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状况。无疑,这些新的需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教师要面临比城市教师更多的挑战与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受到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的待遇较低,生活艰苦,由此很难吸引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地区工作,即使是农村学校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骨干教师,也因待遇低、生活艰苦、职称提升困难等原因而部分流向城镇,这给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其次,农村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也制约了农村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五多五少”:在城乡结构上是县城郊区多,偏远乡村少;在学段上是小学多,中学少;在学科结构上是传统学科多,新型学科少;在学历结构上中专、高中学历者多,大专、本科学历者少;在年龄结构上是老教师偏多,年轻教师偏少。大部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存在高度年轻化或老龄化问题,缺乏有较大影响力的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专任教师数量不足;“教非所学”现象依然存在,多数教师的教学能力严重不足。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导致部分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压力大,专业发展空间小,专业素质不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水平比较低,难以保证教育质量。
(2)教师职后培训质量不理想。加强农村教师的职后培训是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农村教师的培训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首先,主要承担农村教师培训任务的许多县、市级培训机构本身缺乏师资力量,没有发挥教师专业化再培训的功能,甚至“名存实亡”,而有的地方已经撤销教师进修学校。与此同时,农村教师的工学矛盾十分严重,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接受培训。再者,农村教师培训多以学历提高为主,而在学科专业、科研、教育理论方面仍然缺乏培训力度;培训的内容不是教师所迫切需要的,或者对教学实践的作用不大,导致教师的学习很被动,培训效果不理想。另外,虽然部分农村教师具有较好的教学能力,但是由于并不是师范类院校师范专业毕业,受学历方面的影响而失去了很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机会。
2.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对传统上承担“传道、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学生本身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人力资源。如何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在农村实施新课改时面临的一大挑战。受农村教育环境的限制,农村学生在综合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并不明显。比如,重在关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综合实践课常常因为软硬件环境的限制无法开展。许多农村学校没有电脑室,也没有图书馆,学生缺乏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机会。
3.在农村实施新课程改革也离不开学生家长的支持。多数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需要提高自身的素养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其中观念更新是尤其重要的。比如,目前许多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依旧停留在“孩子得了高分就是学得好的表现”,而这正是与新课改相矛盾的地方。许多学生因为得不到高分而得不到父母在学习方面的支持甚至不得不辍学,成为制约农村学校生源数量与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可见,将家长作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育的人力资源,引导家长在学生学习中发挥良好促进作用也是非常必要的。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育硬件资源建设现状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课程资源的内涵更加丰富。教科书已不是唯一的重要课程资源,多媒体、实验室、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网络信息等成为学生学习过程重要的支持资源。学生学习不仅要走出教科书,而且要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然而,在农村中小学,教学硬件跟不上新课改需求却是一种普遍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而缺乏硬件设备,许多学校并没有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硬件设施;另一方面,虽然部分学校有相关设施,但却得不到合理的应用。
笔者曾随某大学调研组去农村中学进行调研,在调查的几所中学中,只有一所中学的教室里配备有多媒体设备。据该校教师介绍,这些设备更多的功能只是“摆设”,真正用到的时间并不多。其他学校只是全校有一个多媒体室,只有上公开课的教师才能申请使用;其中只有一所中学有微机室,而该微机室只能是上微机课的时候允许学生进去进行最简单的操作,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如何利用网络查找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料,甚至不会发送电子邮件。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育软件资源建设现状
软件资源主要是指支持学习的教材、课件、网络教育资源等教学软件资源。新课程强调大力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短缺成为众多农村教师的主要关注点。
在教材方面,一方面,由于新课改使用的教材是彩色版的,印刷成本较高,部分地方只好强行让出版社印了一部分黑白版的教材发给农村学生。但实际上,新教材的改革不仅仅是内容上的,版式、颜色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的体验也有着重要作用。另外,教材内要求提供条件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但由于硬件方面的限制,许多内容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实施。因此,部分农村学生实际上并没有享受到新教材带来的真正好处。
在课件资源方面,多数农村学校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而不能使用多媒体课件。对于少数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农村学校,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许多年龄比较大的老师根本不会用多媒体设备,更不具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的技能。在笔者的调研过程中,许多老师表示,制作课件对普通学科老师而言是非常困难的。而如果利用从网上下载的课件又觉得不满意,毕竟每个老师有自己的讲课风格和教学思路,有些课件的制作者并不是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而是技术人员,他们并不能全面了解课堂教学真正需求,所提供的课件容易脱离真实教学需要。因此,农村中小学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与利用方面还存在着较大问题。
在信息时代,借助网络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着重要意义。新课改背景下的教材的很多课后作业涉及“请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请查阅XX书籍”等等,这些其实是指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信息素养。然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对于农村教育来讲,如果单纯谈网络信息资源对学生学习的帮助,是不太合理甚至是脱离现实的。如前所述,鉴于农村教育硬件设施的不完善,现在很多农村学校并没有让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条件,软硬件条件的限制使得许多农村学生无法接触到优秀的网络资源。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很多学校不具备让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条件,但是很多老师的家里配备有电脑。因此,笔者认为,利用网络促进农村教师的教育资源建设能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一方面,教师通过在浏览网上信息可以促进自身信息的更新,获取更多更新的信息,另一方面,老师可以利用网上在线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然而,近年来教育信息化中重点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却普遍存在重复建设、应用效率低下、资源陈旧、应用面不广等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的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缺乏科学、完善的教育理论做指导,欠缺站在人文主义高度上的建设理念,在教育资源建设过程中没有系统总体的合理规划,因而没有准确定位和把握应用者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由于农村教育的特殊性,教师需要的信息资源可能有别于城市的教师,而
这样的资源还很匮乏,因此,开发适合这些老师进行网上学习的资源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对策思考
1.在农村教育人力资源建设维度,一方面,要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构建合理的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体制与机制。研究表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实际上都是体制性问题,因此,加快体制创新,建立符合当前农村教育发展实际人事管理制度,是解决农村师资问题的前提。要为农村教师的引入、在职培训提供良好的机制。比如,当前我国正在通过推进免费师范生的试点工作、实行中西部农村教师特色岗位计划等多种方式吸引优秀的青年到农村去从事教育工作。还可以通过农村教师开展讲座、短期进修、提供学历提升机会等多种方式为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空间与资源。另一方面,要将农村学生的父母、农村学生本身当作农村教育的人力资源,要通过多种方式优化农村学生的学习观念、农村学生父母的教育观念,以充分挖掘农村教育人力资源。
2.在农村教育硬件资源建设维度,一方面,要充分依靠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实现教育硬件资源“从无到有”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硬件资源,提高已有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比如,要充分利用目前已经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起来的硬件资源。
3.在教育软件资源建设维度,一方面,对农村教师要进行课程开发上的指导,使农村课程真正切合农村学生的实际,同时又让农村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品德有所提升。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建设要有利于农村的实际[1]。另一方面,要引入信息化教学资源,提高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
4.大力推进农村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建设促进农村教育资源建设。比如,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来推进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为农村学生提供优秀教育资源等等。在2008年1月召开的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指出:发展远程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新时期义务教育工作新的、更高的目标;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要坚持把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作为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统筹、协调东、中、西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建立健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制度和政策体系,逐步构建一个资源丰富、结构合理、功能实用、机制完善的基础教育信息化体系;坚持以农村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继续发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信息化支持服务体系,为教学应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服务。
五、结束语
加强农村教育资源建设,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性利用效率,对于发展农村教育,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新课程改革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同时,也让农村教育在资源建设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如前所述,当前农村的教育资源建设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另外,相关研究表明,建设不到位,隐性教育资源闲置、规模不经济、管理涣散造成人财物资源的巨大耗损流失和教育质量低下,等等,也是当前农村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从人力资源建设、硬件资源建设、软件资源建设等方面讨论了农村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何有效解决当前农村教育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更为深入的思考与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姜云飞.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9(3).
[2]王帅.从新课程改革看农村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教育探索,2005.(9).
[3]焦小英.关注农村教育资源 努力实现教育公平[J].当代教育论坛,2008,(2):8-9.
[4]陈小娅.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8- 1-14,第1版.
[5]冯文全,夏茂林.当前农村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问题及解决的基本思路[J].兰州学刊, 2006,(1):204-206.
[6]周济.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979&infoid=1224742679492305
[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223454284089840&infoid=122345567353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