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序渐进构筑初中作文教学体系
2009-11-04商彩娥
商彩娥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水平的高低也成了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但写作教学往往花去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教师没有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不能不说是现在语文教师的通病。要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做到三个“有序”,即目标有序、训练有序、积累有序。
【关键词】循序渐进 目标有序 训练有序 积累有序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考试评价方式的不断调整,作文教学已引起了众多语文教师的重视和关注,但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是把布置作文、批改作文、挑几篇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讲评作为作文教学的固定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没有新意,而且很难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学生也在应付写作任务、应试考试作文中艰难举步。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笔者反思和总结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作文教学没有具体细化的目标。初中教材中,设置了每单元一次的作文教学目标,作文教学的安排也都和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对学生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比较笼统,没有细化。许多教师往往在教学综合性学习的时候提一下单元作文的要求,有时甚至是布置一个作文题目,要学生课外完成,就算把这单元的作文任务完成了。因为教材中一共只有六个单元,一个学期布置六篇作文感觉不够,便临时布置几篇,或是布置学生写随笔、周记之类。这样的作文训练没有一个系统的安排、统筹的考虑,只是写到哪里算哪里。
其二,学生写作兴趣低下。学生往往觉得无话可说,无文可写,常是完成任务了事。一到老师布置作文,就会抓耳挠腮,没有写作的头绪和兴趣。只要是周末作文,学生往往会把作文拖到最后,草草写一篇应付。还有不少学生,敷衍成篇甚至抄袭范文。现在的学生看了许多的课外书,参考了很多的作文选,生活比我们的一代过得更多姿多彩,导致学生写不出作文的原因,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其三,作文评改的效率低下。每写一篇作文,教师就沉浸在无休止的作文批改中,教师要修改学生的错别字,标点符号、语病,甚至有些学校还把教师给学生写多少评语作为评价教师作文教学水平、效率的高低的标准。这导致语文教师在批改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效果咋样呢?发到学生手上,学生却一看了之。已经过了一星期甚至半个月的文章再拿来讲评,教师是情绪激昂,而学生早已是感觉全无,作文讲评课成了教师唱独角戏。
导致作文教学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应该有很多的原因。如何让学生视作文为自己的精神乐园?让教师把沉重的批改作文包袱卸下来?笔者认为,作文教学缺乏完善的科学的训练体系。要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妨试着做到三个“有序”,即目标有序、训练有序、积累有序。
一、建立有序的作文教学目标
《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关于初中作文目标要求是:“能写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议论文和一般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格式正确,书写规范、工整。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这是大纲对作文教学总的目标要求,但训练的具体内容、每项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标准、训练的先后步骤等,在教学实践中没有细化,也就是说初中学生要学会写哪些文章,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怎样使学生达到这样的水平,都没有具体的要求。
因此,语文教师在七年级时就要对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有一个全盘的考虑,依据教材的特点和所任教的班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作文基础拟定出一套“比较具体的、有相对固定步骤的、可以重复操作的”作文教学目标,开发出作文课程化的教学范式。这个目标必须在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制定时加以细化,细化到这个学期一共写几篇大作文、几篇随笔,每篇大作文的题目是什么,哪几篇是命题的,哪几篇是学生自己拟题的。每周的随笔也要有目标上的规定,进行某一方面的专项训练。
如七年级第二学期作文教学总目标是:作文训练以记叙为主,着重训练记叙能力,使学生“能写记叙文”。对这个教学目标细化:学习记叙生活经历和表达对生活的感受、认识。一共安排八次大作文的练习,其中五次为命题作文,三次为自由写作实践。五次命题作文的写作指导的具体目标是:严格选材,确定主旨;理清思路,合理结构;文从字顺,有条不紊;学会记“实”;善于写“虚”。三次自由写作比较自由,也可以撇开参考题目,自拟题目。但每次都要扣住一个作文的专项训练目标。另外,还要求学生写每周两篇的随笔,积累写作的素材。 明确了初中三年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细化了每一个学期的具体目标,学生只要是能够完成每次作文训练的一个重点目标就算达标。这样抓住关键点,一次作文训练解决一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目标明确,练有所得,也避免了以前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进行有序的作文专项训练
制定了具体可操作的训练目标和教学范式,还需要教师依照这目标和范式进行分阶段式地有序训练。专项训练也要体现系统性,初中的每一年都要有安排设计的方案。如七年级可以设计为:仿写、续写、创新的训练,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八年级可以设计为:记叙、描写、抒情三种不同表达方式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作文中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真挚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九年级可以设计为:结构设计、内容设计、主题设计的训练,提升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为中考写出好作文服务。
如七年级第一学期的专项训练,笔者设计为如下三个训练模式:
第一阶段:利用教材中的典型课文进行仿写练习,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
初中教材中的许多文本,教师不仅要分析它的构思设计、人物形象、语言特色,有的在写作上有特色的课文,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学生不喜欢写作的原因很多是因为没有题材,仿写的作文相当于给学生提供了题材。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技巧。例如,学习了《济南的冬天》一文后,让学生分析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家乡的冬天》。实际上学生进行模范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第二阶段:从仿写过渡到续写和改写,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对已有的文章进行续写,这在难度上略高于仿写,但又比自己创作要容易很多,因为已有的文章为学生确立了题材和中心,学生只要展开想象的翅膀,顺着原作者的思路写下去就行了。如学习完《皇帝的新装》后,笔者布置学生续写作文《游行大典结束之后》,学生紧紧抓住了皇帝的特性,并把皇帝的形象深刻化,升华了主题。通过这些想象作文,既有助于学生将平时看到的、听到的写作素材按一定题意写出来,提高写人、记事、状物的本领,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能力。现在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可以续写的文章,教师善于把握这些文章进行续写,不失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好途径。
改写的难度略高于仿写,就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可以在原著基础上增删一些情节,也可以改变文章的中心,甚至可以改变题目。有的改写则要求形式上的改变,教师可以尝试许多改写的方式,如把古文改成现代文、改变叙事人称、改变文章的顺序等。由于改写含有创作成份,所以,常做改写练习可以提高写作技巧,发展想象力。
第三阶段:鼓励学生创新,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仿写、续写和改写是写作的低级形式,作为七年级的作文教学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刚进入初中时对写作有充分的信心和热情。过渡到创新作文,就是让学生拓展思路,写出有新意、能张扬自己个性的文章。教师在要求学生创新时的要求也不可过高,要循序渐进,分阶段地在立意、选材和遣词造句上下功夫。教师应根据其作文的基础,只要有自己的思想、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都要给予鼓励,不可一下子以中考作文的评价模式来要求学生,“一下子吃成胖子”的事在作文教学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否则只会把学生创新的激情扼杀。
三、培养学生有序积累,厚积薄发,为写好作文夯实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写出内容丰富的文章,就要有丰富的积累。积累是写作准备过程中更需要循序渐进的阶段,要写好文章,关键要准备好语言材料。有了语言材料,就能根据构思完美地、巧妙地、生动地运用语言表达思想。教师可从多个角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积累习惯。
1.加强教材中美文的朗读、背诵。现在的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利用如这些文章,也是学生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读”把不熟悉的语言变成了熟悉的语言,逐步感受到语言的内蕴和文章的气势,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从而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只有多读多背,当胸中有了大量积蓄、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文章来。
2.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在的学生有条件阅读课外书,只是学生沉浸在大量的题海中,没有时间来阅读罢了。很多语文教师,也加入到了与理科教师争夺时间的行列中,也用大量的试题来霸占学生的时间,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明智的语文教师会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上做文章,真正把语文的时间夺回来,让学生爱上阅读。
总之,作文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必须循序渐进。语文教师需要统筹安排初中三年的作文教学,尽量达到教学效果和时间支出的最优化,让作文教学更加有效,让每个学生都能“乐于写作”,“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完成人生的一种成长和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