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教学
2009-11-04张永昌
张永昌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而且可以加大课堂容量,为学生的学习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轻松,富有感染力。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育思想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的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益,它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核心的目的。”从这段话可以看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不代表着教育的现代化,只有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才能真正代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技术的现代化。进行多媒体教学,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要盲目地一律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其他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教学手段有其突出的优点,但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实有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改善了师生教与学的环境。
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甚至把课本丢开了,或者是为了使用课件而制作课件,上课前,为制作这些课件,构思、画画、配音、集成、修改、调试,三番五次修改,这样的备课比平时多投入了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时间和精力,而这节课能比平时的课的效果好几倍十几倍吗?显然不可能!投入和产出的差距太大。
针对上述现象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课件制作时,不能暄宾夺主
在课件制作过程中不能片面追求美观华丽,过分追求动画效果,音响效果。它违背了学生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二、制作课件时,容量不要太大
电脑能够储存大量的信息,这是电脑的一大优势。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这一优势,将与内容有关的材料一一罗列,而在使用时,授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输出的信息量。这种轰炸式的信息传输使得学生就连将上课内容大致浏览一遍都成了问题,更别说有充分思考的时间了。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接受。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感到钦佩,而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
三、要根据授课内容决定多媒体的使用
多媒体有其自身的优点,但不是所有的课都能用的。如数学中的活动课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五节测量物体的高度,它旨在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的品质,发展合作意识和科学精神,而决不能简简单单用多媒体代替。
四、避免教师、学生跟课件走
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往往有些教师过分依赖课件,而课件又过于程式化。一旦教学的程序被设计好了,学生和教师都必须按照既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下去,无法更改。“这种教师让课件‘牵着鼻子走。的做法,是角色错位的一种表现。”它影响了师生情感的交流,阻碍了智慧火花的进发。所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要注意节奏,避免哗众取宠、走马观花。
五、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割舍教师的板书
板书是教师配合讲授和练习的需要在黑板上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者画出来的图表。在设疑环节中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时,教师要板书课题:在引入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探究规律、研究性质时,要板书定理推论;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要板书主要的思考路径;在证题或解题时,要板书证明或解题的过程;在复习与总结时。要板书知识的结构及其内在的联系,以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之处。虽然这些层面有的可以用多媒体代替,不过板书是学生模仿的蓝本,像一些数学符号的书写、图形图像的画法等一些基本技能的示范就不宜一开始就使用多媒体代替。如必须让学生明白函数图像的产生过程:列表-取值-计算-描点-平滑联结之后,才能使用媒体画图像,否则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过程模糊,在纸上就不能正确地画出函数图像。
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尺度,找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最佳切入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多媒体真正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