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学案导学法初探

2009-11-04齐近好

关键词:学案导学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齐近好

摘 要:“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8-0016-02

各种课程标准都十分强调革新学习方式,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学科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这一基本理念,要求我们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以机械记忆为主、以书本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学案导学法”就是其中之一。

一、学案导学法的理论依据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为基础的;学习过程不是教师向学习者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并不断对已有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的过程。

二、学案导学法的定义

“学案”是与通常所说的教师教案相对应的学生学习方案。它是在教师广泛调研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研究学生知识建构与自主学习诸种因素及其可能性的前提下,集思广益、精心编写的,用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辅助材料。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知识结构、学法引导、思考讨论、技能训练等。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由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要求,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完成相关学习内容。其间,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探究、学习。

三、编制学案的注意事项

1.搞好四个方面的研究。

(1)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以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深入挖掘知识点的能力价值;(2)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以确定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向和策略;(3)研究知识规律,尤其要关注知识点的衔接,以确定知识流通线、学法指导线和能力培养线;(4)研究知识的运用范围,特别要加强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研究,以确定学生训练的方向与内容。

2.制定学习目标。

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应包括:智力目标和非智力目标,其中智力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非智力目标包括情感目标、意志目标、心理培养目标等。智力目标是显性目标,应写在学案上,需要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非智力目标是隐性目标,可不写在学案上,但要渗透到智力目标完成的过程设计中,而且需要教师认真、深入地考虑在预设教学过程中调控、沟通师生感情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意志品质的最佳切入点等。

四、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1.教师提出要求。

教师在学案设计中,对学生所提出的要求,应该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与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相一致,应以认真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为基础而设计,要尽量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2.学生自学教材。

解决学案中的有关课程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标进入课文预习过程;教师还应对学生的自学进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较快地掌握教学内容,并逐渐提高自学能力。

在学生的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两点。

第一,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例如,要告诉学生,学案中所列出的内容,哪些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哪些需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以使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又如,应指导学生对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做上标记,以使自己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不仅是自学方法指导,还有更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良好的预习习惯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总之,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落实状态的好坏。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第二,对学生自学的辅导,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对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以学生的自学为基础,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对那些经学生讨论仍不能解决或存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务必紧扣教材、学案和疑点,深入研讨,充分交流,不可走过场,以最大可能地提高自学效率。

3.教师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即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教学重点、难点及经学生自学交流仍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或难点专题解析。教师在精讲过程中,要力争做到以下几点:首先,精讲的内容及其表述要精,并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精讲应具有启发、激励性,凡经适当点拨学生就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要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提出的独创性见解或问题,即使不完善,甚或有谬误,显幼稚,教师都应给予表扬,而不能讥笑、挖苦,一定要保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4.学生练习巩固。

这是学案导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学案的练习设计应达到如下要求:紧扣该课时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注意多设疑,以利于学生经“无疑——有疑——无疑”的再认知过程,使学生能由未知到有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此入彼地掌握知识,增强学习能力;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练习,其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应侧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年级学生应把侧重点放在能力的培养上;练习题的难度和题量应适合学生的能力,让其当堂完成,以使学生通过练习,既消化、巩固知识,又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以便及时发现练习设计中的问题,当即点拨学生尚存在的错误和难点,并做出全面、有的放矢的学习评价,且利于为日后根据练习情况对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进行必要、合理调整。

四、学案导学的积极意义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学案导学法使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根本改变:从原来的教师“教”为中心转到学生的“学”为中心,从原来的“强教”转为现在的“导学”,从以往的“演员”角色转为现在的“导演”角色。

2.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

学案导学法使学生的学习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从被动接受转到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从知识学习型转为知、能综合培养型;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

3.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学案为学生提供了便利,创造了最大效益。学案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明确,学习要求明确,学习过程明确,重点难点明确;学案指导预习,指导听课,指导复习,引导积极思考,给予参与的机会;学案提供了学习辅助材料,节省了课堂抄题,提问陈述等许多时间;学案导学法利于各层次的学生把握课堂学习速度,学习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学案导学法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当然,新课改倡导学习方式的革新,绝不是用一种方法取代另一种方法,它是倡导学生由单一性学习方式向多元化学习方式的转变。《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等,都属发现学习法,能够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要实践、反思、总结经验,创造出适合自己、适合学生、适合本学校的有价值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责任编辑 韩立鹏】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英语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探析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案导学法应用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