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的比较研究
2009-11-04杨薇薇黄伟琳熊才平
杨薇薇 黄伟琳 熊才平
【摘要】基于校园资源库存在现状及新兴的教育中心资源库的发展情况,对校校建库与共建中心资源库两种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进行比较。从二者的建设理念出发,分析比较两种方案在经济效益、管理效能、资源质量及使用价值四个方面的差异,并由比较结论得出关于区域教育信息资源配置的两点思考。
【关键词】教育信息资源;资源共享;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044—04
一 问题的提出
以网络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善着教育教学的环境、深刻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教育信息化的范围逐渐拓展、进程逐渐加快、成效逐渐显现。在教育部“校校通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思想的指导下,各种规模的校园网、教育网正在迅速地建设和发展中,为教育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基础。与此同时,各级教育部门也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努力使教育网摆脱空洞、无用的闲置状态。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努力,基于各种建设方案的教育信息资源库正逐步完善,教育信息资源也正在教学、科研及教育管理等各方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教育信息资源库是承载教育信息资源的实体,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方案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管理和利用,是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方案设计还处在探索阶段,中国地域广阔、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复杂不一的国情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不平衡,所以我们亟待一种符合国情、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的教育信息组织方式。校园网作为当前学校教育普遍采用的教育信息资源承载平台,校建教育信息资源库自然成为人们最关注的教育信息资源组织方案之一。而共建中心资源库这一方案更加符合新的信息资源建设理念,也必然引起一股研究和实践的浪潮。本文试比较二种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方案。
二 校校建库和共建中心资源库方案的比较
1 建设理念的比较
校校建库方案(如图1所示):以学校为单位建立基于各自校园网的符合该校师生的教育信息需求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各校资源库由校园网接入区域教育主干网,达到分别建设,共同交流的目的。
共建中心资源库方案(如图2所示):以县为中心,集中资金建设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区域内教育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方案。具体方案解释如下:以县为中心,集中资金建设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各级基础教育学校不断扩充和丰富中心教育信息资源;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促进均衡发展;普通教育学校和职业教育学校信息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1]
校校建库方案是由教育部门对各级各类学校分别投资,由学校自行建设、管理,库内资源的建设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本校教职工、学生的需求,在区域内的各部门、学校可以通过教育主干网互通有无。而城乡共建共享方案,则一改以往校校建库的资源建设思路,采用集中投资、建设、管理、高度共享的区域资源配置方式,资源库是面对整个区域教学、管理需求,集合各校特色资源于一体,在区域内构建和谐、公平、高效的资源利用平台。
2 经济效益的比较
政府用于教育的投资必须要重视经济效益以求得持久的发展。用最少的钱办最优质的教育,是我国国情所要求的。从经济的角度来衡量资源库建设方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前期的投资,二是日常的支出。
试想,如用500万元用于投资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区域内有10所高中需要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库。按照校校建库的方案,将资金平均分配到每所学校,每个学校都只有50万元的建设经费。每所学校建立的教育资源库都必需从教育资源应用平台、教学资源管理系统到每一门课程的教案、试题、课件一一做起。那么可想而知,真正用于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符合个性需要的教育信息资源的经费则少之又少,这样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会造成各学校、地区在教学资源、人力、物力上的巨大浪费。而学校资源库的日常支出,如资源库的扩容、网络硬件的维护与升级及日常管理等费用,则成为了许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的一大负担,长此以往将难以维持。
如果按照共建中心资源库方案,以县为中心,集中所有500万投资经费,架设区域教育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并且统一建设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这样,同类教育信息资源只需要制作一次,更多经费可以用于建设和维护小型教育资源库所不具备的、较为稀缺、难以维系的教育信息资源,使每一分钱都用到增加资源数量、提高资源质量上去,从而使经费利用更加合理,投资效率更高。资源库日常的升级、维护、管理的费用由政府部门统筹支出,不仅大大减轻了学校的负担,而且确保了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农村学校公平共享的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
3 管理效能的比较
有效的使用源于有效的管理。为了避免资源库作为一个评价学校、评估当地教育发展水平的摆设,在建设信息资源网之后,更要重视日常的网络维护及资源管理的工作。[2]要保障一个教育信息资源网正常、高速、安全的运行,并且能够做到危险预测、故障报警、故障恢复,这对于一个学校的人员素质、设备性能、资金投入都是很大的考验,更是要求管理者有良好的指挥能力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许多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仍旧力不从心,那些较为落后的农村学校更是不堪重负。与网络管理一样,资源管理能力直接影响资源利用率。然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对教育信息资源的管理还较为随意,对资源的命名、分类及资源的组织、加工方式只是依赖管理者个人的认识,没有固定的标准。[3]每个学校对资源的加工标准、分类组织方式各不相同,无法统一,这将直接影响教师、学生间的交流和资源共享。
以中心资源库作为区域教育信息资源网的逻辑中心,区域内的学校通过教育主干网接入中心资源库,这种组织形式大大减轻了学校的管理负担。集中建立中心资源库不仅可以确保管理者的高素质,网络基础设施的高性能,技术人员的高技术水平,同时可以统一规范资源管理工作。高质量的网络环境,为整个区域的教育部门、学校提供了通畅的资源获取途径,而资源加工分类的标准化及组织管理的有序化,更是在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之间打通了一条无障碍的交流渠道。通畅的资源获取途径及无障碍的交流渠道无疑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新铺平道路。
4 资源质量的比较
资源库的丰富程度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量,二是质。所谓量,指的是库内资源的存储量,质则是指资源形式的丰富程度。目前,学校建立信息资源库,主要是通过购进各类现成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同时组织、鼓励教职工自主制作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但是,学校所拥有的资金有限,能够买进的教育信息资源并不多。学校的资源建设水平较低,所制作的资源大多是以文字呈现教学内容的HTML和PPT格式,这些资源只是文字教材、资料的电子化,提供的往往只是单一的具体的服务,不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3]
要想不断的扩充资源数量,同时保证资源质量,不仅要有雄厚的资金保障,买进大量的数字化期刊、文献资源库等,更要做到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激发更多资源的创作,促使教育信息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从制作、积累、使用到创新再生的良性循环。区域教育信息中心资源库就可以保证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从而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交流和创新,学校、教师、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参照素材,就可能产生更多的新思路,促使更多新内容、新形式、新风格的教育信息资源的不断涌现。之后,这些新资源又不断的积累、整合进中心资源库中为他人所交流共享。这样的教育信息资源的良性循环不仅使中心资源库更加有活力,更是激活了该区域的教育信息化事业。
5 使用价值的比较
为使用者提供所需的资源是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基本使用价值,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信息资源系统还能够以其多样的资源和优质的服务帮助使用者更加合理利用资源,逐步提高信息素养。
理论上,鼓励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育信息资源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但实际上,校园资源库难以提供足够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和广泛的交流渠道,教育信息资源从数量、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多种需要。如果找不到所需资源,教师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制作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若资源数量有限,缺乏同类资源的比较,则会不加思考的拿来就用。这样大大影响了教师使用教育信息资源的积极性和教学信息资源的使用效果。而对于学习者而言,没有良好的学习资源的支持,自我学习、自主学习就成为空谈。如此被动的信息资源使用方式必然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是不符合现代信息化教育的发展要求的。
集中建立区域共享的中心教育信息资源库不仅是教学材料的汇集,更是教学中的创新作品的孕育温床;不仅是新的教学媒体形式,更是新的教学传播系统。中心资源库能够为教师学生提供充足的教育信息素材,解放重复制作基础性资源的时间、精力;中心资源库能够提供形式多样的资源,帮助教师、学生一改以往的“拿来就用”的信息使用方式,让使用者提供可以对资源进行鉴别、比较、分析,更加合理的利用资源;中心资源库能为使用者提供交流、共建的平台,激发教师、学生创造思维。
三 校校建库与共建中心资源库方案的比较结论与启示
1 比较结论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共建教育信息资源中心资源库方案与校校建库方案相比:经费利用率达到最优化;资源充足、多样,符合用户需求;资源组织规范有序,便于交流共享;同时符合地方现实情况,最大程度的整合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实现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具备可行性及推广意义。
2 对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方案的启示
(1) 开放学校教育信息资源,扩大资源共享范围
2008年11月底教育部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中等职业学校面向返乡农民工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加强与农业、劳动、财政等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为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支持和帮助。现在,学校不仅担负着学校内部的教育,也逐渐承担起周边地区的公共教育、社区教育以及成人教育、职业培训的责任。因此,加快开放学校教育信息资源为周边地区教育事业共用既是当前形势的需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信息资源库的构建应该打破传统的学校教育信息资源为学校所专用的传统障碍。在网络硬件方面,集中经费建设基于教育主干网的大型资源库,覆盖整个区域,网络扩展性强,降低各校各部门各自建库的负担。从投入经费上看,中心资源库的建设工作由地方教育局主办,在资金上可以与其它各部门协调与分担,共同建设、管理资源库。同时,构建合理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权限管理将不同内容的教育信息资源面向各类用户分别开放,以保证不同的用户群对教育信息资源的需求。这样,让教育信息资源库不仅为学校教育服务,同时使其它形式的教育受益,提高教育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将教育信息资源的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影响力、推动力扩大到学校以外的教育事业。
(2) 共建共享教育信息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教育机构之间和教育群体之间公平的分享教育资源。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必然导致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即使在县城的学校,也存在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的区分,这些差距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状。
区域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方案应当更具体地考虑地区教育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这将直接关系到学生获取教育信息的公平程度。除了学校之间开展各种协调、帮扶活动之外,通过优化区域教育信息资源配置让教育信息资源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区域内教育信息资源的公平共享。通过共享平台交流资源建设成果及教学经验,促进教育工作者不断进步、自主创新,以此缩小各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差距,使不同学校学生受到更加公平的教育。比起小范围的独立建库,更需要扩大信息共享、资源公平的范围,实现教育信息资源在各个学校内乃至整个区域的等质等量的公平共享,更有力的推动区域教育公平的发展。
四 结语
区域教育资源库的建设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环节,“零建散用”是不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的,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才会带来最大的效益。在积极推广共建中心资源库方案的同时,我们不该一味否定基于校园网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而应根据具体需要,结合二者优势,以区域教育信息中心资源库提供的公共教育信息资源为基础,同时鼓励符合学校需求的校园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从而在满足各类用户对教育信息资源共性化及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区域教育信息资源整体质量和共享率。
参考文献
[1] 熊才平.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资源城乡共享[M].武汉:科学出版社.2008(12):48-50.
[2]寇凤琳.浅谈校园网的管理与应用[J].成功(教育),2007(2):194-195.
[3] 马秀峰,亓小涛.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3):55.
[4] 曹卫真.地方高校网络教育资源整合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7(8):32-35.
[5] 柯和平,李春林.基于网格技术的区域性教育资源库共建共享机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63-68.
[6] 傅毓维,郑佳.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对策[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2):71-74.
[7] 宣绚,程建钢,王学优.标准化基础教育资源库的研究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3(4):55-58.
[8] 郑勤华,陈 丽,李爽.关于远程教育资源标准及资源库设计的探讨[J].电化教育研究,2002(6):31-34.
[9] 区建峰,何克杭.支持新课改的区域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J].课程.教材.教法,2006(4):69-75.
[10] 张鹏,刘宇.对高校教育资源区域性共享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6(11):58-59.
[11] 熊才平.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55.
[12] 张凯.信息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