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oogle云”实现学生电子作品的展示与互评

2009-11-04高义栋杨小飞

现代教育技术 2009年10期

高义栋 杨小飞

【摘要】学生作品展示是教学互动的重要体现,电子作品评价是信息化教学环境下重要的评价方式,以Google为代表的“云计算”为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利用最新的Web技术促进教学活动和评价方式的变革是教学实践中值得研究的问题。该文在讨论学生电子作品互评的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Google sites环境下,电子作品展示与学生互评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

【关键词】云计算辅助教学;Google协作平台;学生作品展示;作业互评;电子作品集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0—0035—05

去年,极富创新思想的Google公司提出了“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战略,将社会化计算机网络服务的构想推出,让忙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人们眼睛一亮。如今,随着“云计算”的发展,廉价和方便已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个人把自己的信息处理迁移到“云”上。这将促使人们在考虑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策略时要有前瞻性眼光,眼前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够用就好”,要提前着手探索“云计算”时代对教育资源建设、教学方式变化的影响,研究教育信息化的“云”机制,研究学校的网络中心、教育技术机构的重新定位。[1]

Google应用套件的出现给教育信息化的“云时代”带来了新的机遇,凭借其完全免费、高集成性和简单易用的优势,定会给教育领域带来新的冲击波。笔者在本科生《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中,采用Google套件建立了课程协作平台(网址:http://3d.maxclass.cn)进行辅助教学。笔者通过教学中的不断摸索与尝试,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其中,课程平台中最具特色和最有借鉴价值的模块是利用Google sites实现的学生电子作品展示与互评系统(笔者将其称为“作品展厅”)。该系统实现了对学生电子作品的“展”与“评”的功能,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完善互动评价机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面就将作品展评的意义、搭建环境、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作以介绍。

一 电子作品及其互评的意义

1 电子作品的界定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将他们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的结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文化环境表达出来,如用Word制作的电子文档、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Dreamweaver制作的网页、Photoshop制作的平面图像、Flash制作的二维动画以及3dsmax制作的三维图形或动画、premiere剪辑的视频等,这些数字化的作品被称为“电子作品(e-works)”。[2]在某一学习阶段或基于任务的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若干电子作品的汇集被称为“电子作品集(e-portfolio)”。在如上所述的各类电子作品中,适用于在网上展评的主要是以图像和动画呈现的作品,因此本文讨论的电子作品姑且以图像作品为例。

2 电子作品创作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让学生通过制作电子作品来学习的教学方法,国外尤其是美国在这方面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和实践。在美国纽约的一所中学里,高中学生通过设计和制作一个有关美国内战主题的多媒体作品来学习美国历史。[3]国内的华南师范大学将电子作品集评价应用于教育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的教育评价改革。上海师范大学在教学改革中以电子作品集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学活动中,总结出以电子作品集创作为教学活动组织主线的“启发一范例一创新一评价”的四环节教学法。[4]在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专题网站上,我们看到了学生的电子贺卡、电子小报、网页作品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丰富多彩的学生电子作品的展示。这些教学实践中,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作品时,他们会雀跃不已,成功的喜悦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在品评作品时,学生们在对别人的作品品头论足的同时也掌握了不少的技巧,不但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更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5]

3 学生间作品互评的意义

针对我国教学评价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评价目标、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内容片面,评价方法简单,评价标准缺乏灵活性等[6],学生作品互评显示出了评价发展的新趋势。今天,只要你往EBSCO的搜索框中键入portfolio(作品集)的关键词,就会立即获得许多关于电子作品集用于教育评价的研究报告、文章和学位论文,这反映了世界上基于电子作品评价的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学生间电子作品展示与互评进一步深化了电子作品集评价体系,在教学实践中有重要意义。

首先,从教学环节来看,“作品展厅”实现了被动上交作业到主动展示作品的演变。

一方面,老师不再“布置”作业,而是学生自己“创造”作业——根据每节课讲授的知识和技术,创造性地构思、设计和完成一个作品;另一方面,学生不再向老师“提交”作业,而是自己“展示”作品——将作业“贴”到网站上供全班同学、老师甚至包括家长、亲友和用人单位观看和评价,而不像以往那样只是让老师打一次平时成绩。

其次,从评价主体看,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的各类电子作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学习过程。过程性评价强调评价的全面性、个体性、客观性、发展性、及时性等特点,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作品展厅建立起由学生、教师、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畅通多方面反馈的渠道,使评价成为多方人士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这样,评价信息的来源就更加丰富,评价结果更加全面真实。同时,在互评活动中,学生既是作者又当评委,从而提高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第三、从学习主体来看,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了互助促学的目的

通过平台的展示功能,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其他同学的作品查找自己的不足,和其他同学交流心得、互换有无。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的点评与改进建议,不断修改,从而达到了互学、助学,以评促学的教学目的。

第四、建立起学生电子档案袋,方便了老师对学生整体情况的把握和分析

学生作品的累积,逐渐形成了他们的电子档案袋,学生可以方便地维护和管理自己的作品。从教师角度考虑,一方面,作业展示于同一页面上,老师很容易看出作业提交情况和整体水平,评分时也方便比较;另一方面,该方式简化了教师的翻阅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再次,通过对学生得分数据的分析,可以横向查看每个学生在全班成绩中所处的位置,也可以纵向查看每个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

二 Google套件概述

Google公司提供的Web服务已成为当前云计算应用的典型代表。同时,他们还专门针对教育领域提供了教育用户套件。Google的云服务套件包括了诸多项目,除了最为人熟知的搜索引擎外,还有如Gmail、Google Sites(中文译为“协作平台”)、Google文档、Google日历、Google Talk等。尤为重要的是,这些服务完全免费,由 Google 托管,不需要下载、安装或维护任何硬件或软件,只要申请注册,就可以即时使用这些服务。

Google Sites 原先仅面向企业用户,现在完全对外公开,老师和学生都可以免费建立自己的网站。Google Sites采用五个基础模板,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网页,具有较好的易用性,还可嵌入Google的电子表格、演示文档、Google日历、Picasa照片、YouTube视频以及小工具。用户可设置网页内容部分公开,或全部公开。

Google文档可以免费在线建立、撰写、储存和分享文档与电子表格,类似MS Office。它具有跟Word相近的编辑界面,还有一套简单易用的文档权限管理,可以记录所有用户对文档所做的修改过程。Google文档非常适用于网上共享与协作编辑文档,教师还可以用它进行在线调查与统计,还可以对简单的项目进行项目进度的监控等。[7] Google sites和其他的Google产品具有高度的集成性,适当的组合,就可设计出适用于教育教学的不同平台或模块。

三 作品展厅功能模块与版面设计

在线作品展厅至少应该具备3个主要功能:集中呈现电子作品的功能、对作品互动讨论的功能以及对作品评分或投票功能。

根据展厅应具备的功能以及网页展厅的特点,笔者对作品展厅的版面做了如图1所示设计:

展厅的主页面有“展厅介绍”、“参展要求”和“展厅入口”3大版块组成。点击展厅入口下的展厅名称就会进入到相应的展厅页面。每个展厅都包括如图1下方所示的5个模块。考虑到实现浏览者边看作品边评论和评分的便捷和页面的美观,展厅页面采用了两分栏的设计,将前两个模块置于左侧,后三个模块放于右侧。实现后的展厅页面如图2、图3所示:

四 活动流程设计

学生完成作品后,开始向网站的展厅提交,并显示在同一页面上。指导老师和学生一起观摩点评作品并提出改进建议。作者在观摩的同时吸取他人优点,查看别人给自己作品提出的改进意见。参展者可以根据展评中的收获,继续改进作品并重新提交,直至提交时间结束。

提交结束后开始作品评分。每个学生为其他学生的作品打分一次,并投选最佳作品和最具创意作品。评分结束后,老师在后台数据表中,按照一定规则和权重计算出每幅作品的最终成绩(该分值可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排序得出本次的作品名次,并产生最佳作品、最具创意作品和周佳作明星等奖项。最后将评比结果在展厅页面公布。活动流程如图4所示:

活动流程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学生互评的积极性、有效性和公正性,要对学生的参评活动制定相应的规则:第一、限定一个学生对其他同学作品评分仅能进行一次:设置评分表单中的“评分人学号”为必填项,如果发现有同一学生多次评分的,可以在后台的电子表中删除多评的数据;第二、为了让作品拉开档次,规定学生给出的评分中至少要有1/5的分数低于优秀等级,否则视为无效评分,数据将被删除;第三、为了保证学生参评的积极性和有序性,老师从后台数据中查看学生的评分情况,对于不参评和恶意灌水的,将酌情扣除其总评成绩中的参与分值,对于积极参与讨论和认真评分的学生适当给与加分鼓励等。

五 功能模块的实现

使用Google套件实现作品展厅构建,首先要注册一个Google账户,然后建立该课程的Google sites。

1 展示模块的实现方法

(1) 图片展示法

要在网页上呈现图像作品,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将图片插入到网页:首先在作品展示区按序输入学生学号和姓名;然后让拥有编辑权限的学生将自己的图像作品插入到页面相应的位置。为了节省网站空间且提高传输速度,笔者对每幅作品的大小做了规定,如限定图像尺寸为640×480像素,文件大小压缩到100K以内。但是,这种方式的弊端在于:第一、如果一次作品提交的数量较多(如笔者所授班级每次有48名学生提交作品),提交后这个展区的页面就会拉得很长。学生可能需要先在页面底端观看一幅作品,然后再回到页面顶部输入评论并打分,因此即不美观又会影响浏览效率;第二、由于作品大小受到规定所限,图像要进行压缩,致使图像质量大大下降,影响了图像细节的表现;第三、即使限定了作品的大小,不断地放入大量作品后,有限的100M免费空间也会很快被填满。为此,经过不断探索和尝试,笔者尝试了另一种方法,并将其称之为小组PPT展示法。

(2) 小组PPT展示法

小组PPT展示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Google文档制作小组作品集演示文稿,并将其插入到展厅页面的相应位置。由组长汇集和整理小组作品,并制作成演示文稿,设置共享后,将其插入到展厅页面。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可以在Google文档中进行,也可以先在本地机上使用微软的PowerPoint编辑完成,然后再导入到Google的演示文档中。得益于PowerPoint强大的编辑制作能力和本地操控的高效性,笔者认为第二种做法更可取。但是也要注意到PowerPoint制作的PPT导入到Google文档时,原先的格式和效果会有所改变。

该方法体现了Google套件协同作战的优势,同时也弥补了前一种方法的弊端:首先、在同一页面插入几组PPT,即节省了空间、美化了页面,同时也方便了浏览;其次、将作品分流到了各个小组的Google文档中,不会占用网站空间,因此也将可以放宽对作品大小的限制;第三、使用演示文稿不但可以逐张浏览,还可以全屏演示,能观看到作品的原貌和细节,也更便于作品的对比评分。但是,笔者发现,当页面中插入多个演示文稿后,该页面打开时会很卡,影响到浏览的流畅性。

(3) Picasa网络相册展示法

通过Google的 Picasa 网络相册,可以快速而轻松地将照片或图像作品存储到网上。学生只需要把小组或个人作品集上传到Picasa网站上,建立一个网络相册;然后,在作品展厅页面中插入“Picasa网络幻灯片演示”,粘贴进刚才相册的地址即可。插入的幻灯片可以自动切换演示,在作品浏览和布局方面具有和PPT展示法同样的功能,同时打开速度和灵活性上更具优势,目前,笔者的展厅多采用这种形式展示作品。

2 讨论模块的实现方法

(1) 使用页面评论模块

Google sites中建立的每个页面底端都有一个评论组块,浏览者可以在这里发表评论。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发表的评论较多时,页面会拉得很长,后添加的评论出现在页面最底端,不便于查看。

(2) 使用Google表单实现讨论功能

首先在Google文档中新建一表单文件,并命名为“评论输入”。在弹出的编辑表单面板中,将问题1标题修改为“我的评论”,问题类型改为“段落文本”;第二个问题,标题改为“评论人”,问题类型使用默认的“文本”。保存后返回电子表格,点击“时间戳记”下面的“排序”,将其设置为“Z→A”,以使得最后发表的评论显示在表格最上端。然后,进入Google sites的展厅页面,插入“表单”,选择刚才创建的“评论输入”表单。保存后,插入的表单就以文本输入的形式呈现在页面上了。最后,在表单下方插入“表格”,仍选择“评论输入”表单。在表格属性中修改其标题为“最新评论”。保存页面后,显示评论内容的电子表格就显示出来了。用户提交评论后刷新页面,提交的信息就会出现在下面的表格中了。

(3) 使用列表页面添加评论

在展厅页面新建一个子页面并命名为“发表评论”,选择网页类型为“列表页面”。设置列表项为“评论内容”和“评论人”。发表评论时只需点击列表上方的“添加项目”,然后输入内容。在展厅页面的讨论区插入“最新列表”,并将其排序设置为“按编辑时间倒序排列”。在该列表上方输入文字“发表评论”,并为其设置“链接”,链接页面到“发表评论”列表页面。

通过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对比不难发现,三种方法各有优势,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择。如表1所示:

3 评分系统的实现方法

评分系统同样使用表单功能来实现。首先要在Google 文档中新建评分表单。表单的问题设计如表2所示:

第2个问题至最后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学号和姓名,问题类型是1~5的分值单选。问题录入完毕后,将其以表单形式插入到展厅页面评分区的位置。这样,每个学生提交的评分都会被汇总到电子表格中。老师可以通过查看评分人学号和所打分值,将重复提交的和无效的数据删除。通过电子表格的公式,可以快速计算出每幅作品的最终得分,从而评选出设置的作品奖项。

4 说明区与结果公布区的实现

这两个功能实现起来比较简单,使用文本、图片和文本框以及表格的方法就可以实现,这里不再赘述。

六 实践反馈

笔者在自己所授班级对平台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调查在该课程的Google sites平台上,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有效回收30份。在对电子展厅的评价中,学生的反馈如图5所示:

在对该问题开放性回答中学生提到了:“使用了最新的渠道,方便了交流”,“通过看其他同学的作品,我学到了很多”等看法。但也有持否定观点的:“系统熟悉起来得花些时间”,“打分操作麻烦,工作量大”等。学生在网上讨论和评价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自己知识技能和作品水平也有了不断的提高。

笔者在使用Google sites实现作品展厅时也遇到了Google协作平台的一些局限性,如网站空间大小的限制、网站的安全性隐患以及网站个性化的实现等。同时,和所有在线平台一样,平台的访问受网速、带宽等因素影响较大,一旦无法接入互联网,或者Google网站不能正常访问,作品展评就无法进行。

结束语

Google 套件和教学结合可以滋生出丰富的教育应用模块,笔者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期待与广大同仁一道探讨,发掘出更广阔的应用,积累更多的实用经验,把教育教学的“插头”接入“Google云”的发电厂,以获得源源不断的能量,从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飞跃发展。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走向教育技术“云”服务[J].远程教育杂志,2008, (3):79.

[2][4] 黎加厚.电子作品集:我国学校教学改革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发展. [J].中国电化教育,2001,(3):6-9.

[3] 宋茜,黎加厚.学生电子作品创作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1,(3):13.

[5] 王旭卿.论基于电子作品集的创新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2001,(3):11.

[6] 白俊,刘家勋. 电子档案袋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技术导刊,2005,(9):21.

[7] Google套件说明文档[EB/OL].<http://www.google.com/a/help/intl/zh-CN/index.html, 2009-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