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美育解读

2009-11-02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7期
关键词:知识性赏析趣味

陈 政

摘要:心理美育是关于人的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全面教育,研究心理美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心理美育特点实施原则

心理美育是心理教育的一个方面,是指通过美与审美的知识传授和广泛的审美实践活动,对人的健全的审美心理形成和美感能力培养所进行的教育。它涉及人对美的认识、人对美的追求、人对美的欣赏、人对美的创造,还涉及人怎样运用美来实现美的教育。它是关于人的道德教育、知识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全面教育。心理美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使人养成稳定的美育心理,这种心理不仅表现为热爱和追求美的强烈感情,同时也表现为热爱真理和追求真理的情感:不仅表现为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也表现为发现真理、接受真理、坚持真理的品格。下面,笔者着重谈谈心理美育的特点和实施原则。

心理美育的特点

心理美育是建构人的审美心理以促成其敏锐的审美能力和形成美育心理的素养性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它自然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但心理美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又必然有其自身的基本特点。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性。心理美育主要是一种关于形成美的观念、建立审美心理结构。从而养成自觉美育心理的教育。而形成美的观念与审美心理、养成美育自觉。首先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基础。尽管这种知识不必像专门的美学和心理美学以及美育学那样专业化、系统化,但关于美、美育、心理、审美心理的知识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才能使之内化为相应的心理意识,转化为相应的心理能力。因此,心理美育首先是一种知识教育,一种关于美、美育、心理、审美心理等的认知教育,具有特定的知识性。

心理美育的知识性特点。要求所施教的知识内容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知识的基础性,即着重于形成审美心理、养成美育自觉的美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例如关于美的一般观念、审美心理的一般内涵、美育心理的状态功用以及社会、自然、艺术中的一般审美感受、理解和辨识等。二是知识的鲜活性,即着重于现实的审美发生与审美态势的新鲜活泼的知识,提供最新的关于美或心理美学的有益成果,使一定的审美心理结构在动态发展中不断更新,能尽快适应新的审美现象和审美事实。三是补缺性,即针对具体的个人审美需求或审美能力的弱项、缺漏,选择相应的审美知识予以施教,例如欣赏自然美需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知识,而欣赏园林建筑需要造型、对景、借景以及形式美的知识,欣赏各种文学作品则需要文学知识等。四是层进性,即心理美育的知识性教育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渐使人的审美心理由积累而变得丰厚稳固。知识越丰厚,审美心理的建构就越稳固,审美的自觉能力也越高。随着审美经验的积累,甚至能转化为审美的自觉。这就是具有深厚美学、心理学素养的人一般有更突出的自觉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赏析性。心理美育不同于一般的教育,它往往要面对现实的具体生动的审美对象,并通过对这些审美对象的赏析,形成个体的审美经验,使之成为审美心理能力的基础,因而具有赏析性。

对审美对象的赏析,是具有直接实践性的心理美育。如果说知识性是提供心理美育的理性基础,那么赏析性则是将理性知识转化为感性实践能力的最重要方式。只有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赏析。才能获得真实的审美体验,形成审美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也才能培养起审美情感。真正地知美、懂美、爱美。

审美对象包括艺术对象的赏析过程,实际上也是心理美育的过程。首先,赏析需要有一个审美情景的注意,在注意的前提下去感知对象,有助于感知能力的培养。其次,赏析又是一种动情观照,既要呼唤和激发起赏析者的情感,又要使赏析者在赏析过程中投入情感,在主客体的情感交流、感应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并作为一种心理体验得到心理沉淀,这有助于审美情感的培养。再次,在赏析的过程中,赏析者凭借自己对对象的感受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会通过想象和联想对对象进行补充与再创造。这又有助于审美想象力与审美理解力的培养。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对审美对象的赏析,审美心理主要构成元素如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都能得到育化、陶冶,因而赏析不能不是心理美育最重要的特点。赏析性使心理美育同时具有了直观性、生动性、具体性,因而也就具有了有效性。但必须注意的是,赏析对象的选择应该是高品位、有典范性的,按照歌德的说法:“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鉴赏力的培育也就是心理美育的目的和效果之一。

趣味性。趣味是心理的一种特殊爱好和心灵的一种满足性愉悦。一个人的趣味,既反映了一个人特有的心理取向和爱好追求,也反映了一个人爱好追求的高低。趣味的形成因而可以成为一个人的心理动机从而支配人的审美选择。心理美育就是要诱发和培养人的趣味,从而将对美的求知变为爱好,把爱好变为乐趣。因此,心理美育必须注意趣味性这一特点。

关于趣味在心理美育中的重要性,孔子在《论语》中曾经谈到过,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意思是一个人懂得做这件事的道理,不如爱好这件事去做它;而爱好这件事去做它。又不如以做这件事为乐趣。其中的原因就在于趣味一经形成,便逐渐从自觉意识导向一种下意识状态,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心理定式而去寻求相应的精神满足。而心理美育实质上就是以美育美,既激发人的爱美天性,也培养人的爱美风尚,还能使人获得审美的乐趣。但是这一审美趣味性特点,应该注意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趣味性应是多样的、适度的,趣味的过分和痴迷,会导致病态性爱好即嗜好,就会造成顾此失彼,使心理爱好失去平衡。这会造成两个方面的不良影响:或者以自己的一己偏好不尊重乃至排斥他人的爱好,或者仅凭兴趣爱好而丧失理智。例如自己痴迷通俗歌曲,便对高雅音乐毫无兴趣,甚至认为高雅音乐一无所取;或凡通俗歌曲不问好歹,尽皆入迷,这就不是健康兴趣了。再就是趣味有高低之分。不能用低级趣味去刺激或迎合受教者。鲁迅曾经说过:“油滑是创作的大敌。”其原因便是油滑包括一些以伤害人的自尊心为笑料或粗俗的噱头之类,乃是一种低级趣味的表现。一般来说,低级趣味追求的是一种生理快感,而高级趣味追求的是精神快感,前者造成不健康的心理,后者则培养健康和健全的心理。因此,在进行心理美育时。必须选择施教内容和施教方式,要以具有高尚情操和健康内容的审美对象来施教,同时要形成相应的审美情景。在审美关系中来施教。艺术作品当然是进行心理美育并使受教育者获得审美乐趣的审美对象。但艺术作品也是要选择的。适合成人趣味的作品未必适合青少年儿童;而市场畅销、有所谓轰动效应的作品,也未必就有高尚健康的趣味。

个别性。人的心理结构及其要素虽然

猜你喜欢

知识性赏析趣味
论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知识性与素养性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谜中谜
空中的战斗
作品赏析